分卷閱讀1386
前面提到過,各級衙門在銀行建立賬戶,開銷都要走銀行賬目,如此一來,資金流向有據可查,開支規范嚴謹,想要大肆貪墨,中飽私囊,難度就大了無數倍。 這一招的威力,就比高拱數年整頓吏治的功效還要厲害三分。 再有,商業行為也要經過銀行,財務情況就變得一目了然,全面征收商稅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興利除弊,光是這兩點,就讓這一次的改革充滿了吸引力,其實好處還不止這些。 唐毅向隆慶講述著,“陛下,長久以來,地方上都存在火耗的問題,征稅要比正常的數目多兩三成,甚至有達到五六成,至于各地的田賦,更有直接征收兩倍的?!?/br> 銀兩成色不同,需要重新熔鑄,過程中自然要消耗,可是消耗多少,誰也說不清,所以該征多少稅,全看地方官吏的心思,用腳趾頭想,都能知道商人受了多少盤剝。 至于田賦,同樣如此,每萬石田賦劃為一個糧區,選拔丁多糧多的人家作為糧長,將糧食運到兩京的倉庫。 記住了這一萬石糧食,是運到目的地的數量,中途吃了多少,損失多少,都是糧長自己的事情。 如果糧食不夠,就需要自己掏腰包填補,填不上就要挨板子。 為此,各地的糧長都盡量多征糧,兩倍不算什么,甚至有人征到三倍,不但應付朝廷,還中飽私囊,大撈一筆。 “陛下,銀元不需要重新熔鑄,也沒有火耗問題,只要推開之后,實在是惠民德政,經濟必定更加繁榮。數年之前,張閣老就提出過一條鞭法,當時臣擔憂火耗問題難以解決,故此暫且壓下。如今機會總算是成熟了,臣準備在兩年之內,像在除了西南,陜甘等地之外,推動稅制改革,從實物稅變成貨幣稅!” 這一項改革,可以說是唐毅所有改革里面,最為重要的一環。 提到歷代的稅收,北宋巔峰時候,歲入一億六千萬,被后世無數人稱道,當成北宋商品經濟繁榮,富足安樂的證據。 其實這是嚴重偷換了概念,這一億六千萬,如果都是銅錢或者銀子,早就把契丹滅了一百八十回了,大金國也沒有崛起的希望了,搞不好大宋都能提前把地球搬回家了。 很可惜,事實不是這個樣子,這里面包含了貫、石、匹、兩,統統折價,最后才是一億六千萬。 也就是說,其中有銅錢,有銀兩,有布匹,有糧食,其中光是布,就分出十幾種,還有許許多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只能放在倉庫里發霉,根本派不上用場。 對于朝廷來說,真正有用的是錢,是銀子,隨時撒下去,就能立竿見影。 貨幣代表著購買力,而購買力也可以看做支配社會的權力,購買力越強,支配能力就越強,也就是說動員能力越厲害,能快速武裝出大批的軍隊,以大明的體量,真的走到了那一步,絕對是獨孤求敗,天下無敵! 唐毅給隆慶勾勒出一幅十分美好的圖景,隆慶聽得幾乎入迷了。 國富民強,吏治清明,四夷賓服,疆域遼闊! 隆慶盛世,或許真的不是空想。 “唐師傅,要走到這一步,一定十分困哪吧?” “陛下圣明!”唐毅嘆道:“動了火耗銀,地方小吏勢必反撲,推行一條鞭法,原本的士紳地主也不會甘心的?!?/br> “師傅可有妙策?” “妙策不敢說,事到如今,唯有攻堅克難,不避刀槍,拿出壯士斷腕之心,奮力向前?!碧埔阏溃骸俺紲蕚渫菩惺】己涂h考,給予吏員上升空間,另外再調整官吏俸祿,盡量減輕壓力。至于推行一條鞭法,臣以為眼下或可以依仗工商金融集團的勢力,去瓦解士紳的力量?!?/br> “師傅胸有成竹,朕就等著聽好消息了?!甭c的依舊一副甩手掌柜的德行,反正這么復雜的事情,他沒有多大興趣,更讓他關心的是銀元究竟能不能成功。 自從銀元推出一個月,大明儲蓄銀行一共收到了三千多萬兩的存銀,而實際支出的銀元只有兩千五百萬元。 別忘了,銀元只有七成多的含銀量,計算下來,一個月的時間,就賺了一千多萬,幾乎頂得上一年的歲入了,日進斗金都不足以形容銀元的成功。 其實能有今天的成績,多一半是踩在晉商的尸體上。 假如當初白銀危機的時候,唐毅要求各級衙門把銀子出入合盛元,讓晉商幫著打理歲入,還會有那么多的擠兌嗎? 過去的事情,無法假設,誰也不知道唐毅是真的有主意不說出來,還是剛剛想出來的辦法……是隨著大明儲蓄銀行穩定下來,唐毅又來了新主意。 他讓戶部尚書王國光清查了歷年以來,朝廷積欠的款項,總計數額超過了一千五百萬兩,最長久的一筆錢,甚至是正德年間借的。 看著堆積如山的賬冊,閣老們都撓頭。 高拱早就提到過,讓唐毅早點把債都還了,不然一年一百多萬兩的利息,比掏了心肝還疼。誰知道唐毅這家伙就是不答應,還拼命借債,也不知道他打得什么算盤? “元輔大人,該揭開謎底兒了吧?” 唐毅淡淡一笑,隨手拿出一份約書,給諸位閣老傳閱。 又是借錢的,還是一千五百萬兩,這是要干什么???不活了? 大家都好像在濃霧里,唐毅幽幽說道:“這一千五百萬兩是大明儲蓄銀行借的,把舊債都償還了吧!” 這不還是拆東墻補西墻嗎?換湯不換藥,有什么用??? 趙貞吉和陳以勤腦子轉不過來,倒是新進的閣老張守直聰明,他翻到了一頁,用手指了指,大家都湊過去。 新債只有百分之三的利息,相比舊債,只有三成左右,以新債換舊債,朝廷每年的利息支出一下子降到了三十萬! “天啊,還能這么玩?”大家瞠目結舌。 第1028章 提議南巡 王國光字汝觀,山西陽城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相比楊博和葛守禮,他只能算是晉黨的中壯代,而他的資歷地位又比不上王崇古,在晉黨算是很邊緣的地位。也因為如此,在楊博和張四維倒臺之后,唐毅毫不遲疑,提拔王國光接任戶部尚書。 這個任命表面上是安撫晉黨人心,實則是在瓦解對手,另起山頭,眼下葛守禮年紀大了,離著退休已經不遠了,大家伙自然要倒向更年輕,前途更遠大的王國光,不過顯然以王國光的威望和手段,保不住晉黨的基業,未來的十幾年里,晉黨的勢力有土崩瓦解的危機…… 當然,拋開權謀算計,王國光的確是個不錯的人才,尤其是在理財的方面,他從縣令起家,做過戶部侍郎,倉場總督,在南北二京都歷練過。 和晉黨的主流不同,王國光是支持一條鞭法的。 捫心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