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57
怠慢。 “一個人要坐穩位置,上面要器重,本身要有才干,下面還要信服,威望這種東西虛無縹緲,可有實實在在,寧愿讓大家伙走得穩妥,走得安全,也不要輕易冒進。你們都加入了陽明學會,陽明學會和普通的朋黨不同,無論嚴黨,徐黨,還是晉黨,他們以師生、朋友、姻親、故交、鄉黨抱在一起,爭奪傾軋,為的都是自己的私利!陽明學會秉承陽明公教化,也秉承歷代華夏先賢的理念,要救國救民。這四個字,不是空話,而是責任。天子以內閣統領百官,總攬變法,內閣以職權賦予百官,百官各盡其職,各司其命。只有大家伙把肩上的擔子都扛起來,拿出足夠的責任心,拿出主人的意識,去盡心政務,做好每一件事,內閣量才錄用,嚴格考核,要是你們有任何失職的地方,我也保不住……” 大家伙和唐毅都十幾年的交情,早年的時候,唐毅可是被尊為“萬應公”,別管誰有了麻煩,他都鼎力相助,遇到了好事,也盡力拉拔。 丙辰科從開始就是一群苦孩子,幸好有大班長撐著,大家伙即便在嚴徐黨爭最殘酷的時候,也沒有損傷多少,這些年更是升官快速,遍及兩京一十三省,六部衙門,誰聽說你是丙辰科的人,都要高看一眼。 如今苦盡甘來,要跳上歷史舞臺,唐毅卻板起了面孔,絕不是耍首輔威風那么簡單。 唐毅的話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責任,就是承擔,再聯想起近些年陽明學會一再強調的權責對等,大家伙都心中了然。 尤其是徐渭,更是手舞足蹈,樂不可支。 沒有因為朝廷的禁止,而銷聲匿跡,相反,在學子中間,廣為流行,大受歡迎,虛君實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如今的內閣比起漢唐的宰相,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學士變得“實”了,百官也就“實”了,說句不好聽的,原本大家都是給皇帝打工的,美其名曰“牧民”。 這一次大家伙卻打工仔,變成了老板,要各自負責一攤,處理好了,升官受獎,處理不好,就要承擔責任,誰也不能逃避。 想到這里,再去品味唐毅的話,就一目了然了,你的本事不成,威望不夠,做不成事情,強行推上位置,也只是揠苗助長,害了大家。 體會到了唐毅的苦心,大家終于露出了笑容。 “行之放心,我們大家伙不會給你丟臉的?!?/br> 看著大家把胸脯拍得啪啪響,唐毅既是高興,又是憂慮。 “自從秦漢以來,雖然不斷有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呼聲,也不乏賢明皇帝,信任大臣,重用大臣,虛心納諫,開張圣聽。然則君臣相得,可遇不可求。大多數時候,還是君王獨治,視天下為私產,視百官為奴仆,是百姓為草芥……說起這些,我們光是悲憤,光是生氣,是沒有用的?!?/br> 唐毅話鋒一轉,“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千多年,無數君王大臣,不斷貢獻才智,總結出了十八本帝王之術,御下之道。而且這么漫長的歷史,一以貫之,就證明人家又獨到之處,有強大的生命力。鄙夷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拿出真東西,證明咱們信奉的是好的,是對的,是可行的。陽明學會針砭時弊,提出了好些主張,這些東西能不能行之有效,能不能取代一兩千年的傳統?責任就在大家的身上,如果我們只會紙上談兵,像那個趙括一樣,要不了幾年,陽明學會就會土崩瓦解,心學就會臭大街,你,我,大家伙都會身敗名裂!” 唐毅可不是沒事嚇唬大家伙玩,歷史上的陽明心學就在徐階的手里達到極盛,結果張居正毀書院,禁講學,心學就一落千丈,成了過街老鼠。 反而顧憲成等人以東林書院為根基,標榜實學,取代心學,成為最受歡迎的學術流派,同時也種下了大明亡國的種子。 前車之鑒,不能不妨。 從在野到了在朝,完全是不同的東西。 陽明弟子,必須沉下心來,現在還不是你們享受勝利成果的時候! 給老兄弟們上了半天的課,大家伙都板著臉,弄得唐毅也怪不好意思的。 “這個,我這里有個好消息,也有個不太好的消息?!?/br> 徐渭一擺手,“我說行之,你就別逗悶子了,趕快說吧!” “是這樣的,在幾個月之前,白銀危機剛剛爆發,我就派遣了幾支船隊,前往鄰近各國,開拓市場?!?/br> 徐渭伸出大拇指,贊道:“我就知道你一肚子主意,怎么樣,成功了吧?” “怎么說呢,應該是成功了?!?/br> 見唐毅還猶猶豫豫,不說明白,大家伙都著急了,王世貞氣得都攥拳頭了。唐毅連忙把事情說了,他一共派遣了三支船隊,現在有兩支回來了,一支是從廣東出發,前往安南的。 當年成祖爺朱棣打下安南,并且納入版圖,在朱棣死后幾年,安南人黎利發動叛亂,驅逐明軍,建立后黎朝,依舊是大明的藩屬。 后來大臣莫登庸篡奪后黎大權,建立莫朝。 只是莫朝并沒有完全掌控安南,后黎王室的人在鄭、阮兩大家族的支持之下,掌控安南的南部,同莫朝兩分天下。 雙方互相征伐,已經有了四十年,漸漸的莫朝出現了疲態,后黎不斷反攻得手,獲取大量的土地。 唐毅簡要說了說安南的情況,小國也挺亂的,徐渭撓了撓頭,“行之,這和咱們的船隊有什么關系?” “咱們的船隊先去了莫朝,賣給了他們兩千桿火銃,幫著莫朝打贏了一場仗。然后呢,他們又和后黎聯系,威脅說不和大明合作,就全力支持莫朝,把他們打敗。阮氏和鄭氏家族還算聰明,接受了咱們船隊的要求,答應了三個條件?!?/br> “什么條件?”大家好奇問道。 “第一,是賠償五萬兩白銀,作為軍費,第二,是租借金蘭灣,作為大明船隊整修港口,第三,開放貿易,準許大明商品沒有阻礙進入安南?!?/br> 連著三條,一條比一條厲害。 在場的諸位,都是從小讀著孔孟之道長大的,什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們都干了什么玩意,你打了人家,還向人家要賠償,打了你一巴掌,還要叫好,這不是欺負人嗎? 至于租借金蘭灣,按照朱元璋的祖訓,安南可是不征之國,從安南挖了一個港口,又算什么事! 還有,逼著開放貿易,怎么看都是強買強賣,實在是失了上國的風度,好說不好聽??! “安南已經派遣了使者,人已經從寧波上岸,要到朝廷,和大明論理?!?/br> 諸大受嘴角抽動,“這個理,恐怕不在咱們這一邊,不太好辦?!?/br> “行之,還有一個船隊呢?發生了什么?”陶大臨好奇道。 “這個,他們是去朝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