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6
可問題是眼下的銀元主要在京城,天津,以及九邊和東南流通,至于廣闊的中原,由于民風保守,還沒有推開,晉商上下,都非常焦急,迫切想要打開中原的市場。 假如借著這一次處置宗藩的問題,他們向朝廷和宗室提供貸款,要知道宗室多半都集中在北方和中原,等于一下子就把銀元在北方推開了。 以中原為基礎,到時候湖廣,四川,兩廣都會納入晉商的版圖,到了那時候,晉商就會徹底超越東南的海商,一躍成為大明最有權勢的商幫。 這不正是歷代晉商努力的方向嗎,竟然要在他們手里實現了,真是讓人興奮??! 張允齡都覺得一陣陣血壓升高,幾乎要昏過去,但是他畢竟是冷靜的,眼下合盛元擴張太快,府庫存銀已經不夠了。 假如沒有銀子支撐,銀元體系就會崩潰,到時候無數人跑來擠兌,晉商百年基業,就會毀于一旦。 往前一步,是天堂,還是地獄,真的不好說! 張允齡強壓著激動的心情,聲音都變了調,“元輔,這么大的事情,老朽還要去商量一下,請您寬限幾天?!?/br> “好,本閣無所謂的,你們要是不愿意接,交通行那邊已經準備好了銀子,大不了讓他們發銀元提供貸款就是了?!?/br> 張家兄弟用力點頭,“我們一定盡快商量妥當!” 第991章 一葉知秋 唐毅在湖廣住了不到二十天,就動身回京,他甚至沒有公開露面,離開之后,湖廣的事情就落下了帷幕。 遼王造反,罪不容誅,天心仁慈,不忍骨rou相殘,遼王一脈,被逐出大明,流放到呂宋,雖然僥幸保住了性命,可是揚帆出海,幾乎是九死一生,只怕一輩子再也別想回到大明了,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哭。 反正沒有殺人,隆慶覺得他還是仁慈的,包括伊王和代王,也都給流放呂宋,并且要求呂宋王林阿鳳,還有總督席慕云小心看管,嚴防他們有不臣之舉。 湖廣巡撫洪朝選身為封疆大吏,防范不周,失職無能,被免去巡撫之職,杖責一百二十,貶為庶民。 其余董文寀、何寬等人,分別降職外調。 湖廣巡撫落到了左副都御史鄒應龍的頭上,其余官吏,從上到下,都經過了一場大換血,多半都是唐黨的人。 說起來包括隆慶在內,也挺可憐的,下面人想讓他看到什么,他就只能看到什么。唐毅和晉黨達成了協議,大臣鐵板一塊,皇帝也無可奈何,更遑論一幫宗室藩王了。他們沒膽子鬧事,也沒處訴苦,聽說好些都在家里頭做了小人,上面寫著唐毅的生辰八字,天天拿銀針使勁扎,扎得都爛了。 唐毅反倒越活越精神,到了九月份,唐汝楫從宣大趕了回來,他在九邊花了大把的時間,詳細了解情況。 在下面走了一圈,和朝中閉門造車完全不一樣。唐汝楫認為軍制改革固然重要,更為要緊的是九邊戶口外流,造成邊防空虛。 要說起原因,又要提到朱元璋,他當年征調上百萬戶口,屯田戍邊,軍戶本來就要承擔戰爭壓力,他們的田租還是普通民戶的兩倍。風險大,田租高,吃得少,干得多,誰愿意留下來??? 故此唐汝楫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免除九邊田賦,鼓勵移民實邊。 不出意外,唐汝楫的主張得到了七大閣老的一致同意。 會議結束之后,唐毅正想回家看看,倆小子不知道野成什么樣子了?剛到了門口,張居正就堵在外面。 “是太岳兄,請進吧?!?/br> 唐毅把他讓到了里面,張居正悶聲道:“元輔,下官還要請旨?!?/br> “去東南?” “沒錯,清丈田畝才進行了一半,現在三大藩王被驅逐,天下藩鎮肅然。正是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好時候,機會稍縱即逝,還請元輔放行!” 由于張家和晉商攪在一起,弄得張居正險些栽了跟頭,不好在湖廣待下去,才不得不回京。 只是回京之后,他又惦記著東南的事情,怎么也坐不住。 “太岳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在東南推行清丈田畝,也有些日子,想必遇到的麻煩不少吧?” “的確如此,除了士紳官吏阻撓掣肘之外,最大的麻煩就是能辦事的人手太少了。州府縣衙,三班六房,養了不少人,欺負老百姓,他們都是行家里手,可是讓他們丈量田地,登記造冊,計算稅額,一個個都成了睜眼瞎,甚至連字都不會寫,真不知朝廷要這幫廢物干什么,我真想把他們都辭了!” 唐毅哈哈一笑,“當年我開辟市舶司的時候,也是如此,手上實在是沒有可用的人。正好,明年上半年各地選拔秀才,下半年是鄉試,后面又是會試之年。太岳兄,你去擬一個辦法出來,在院試,還有鄉試額外,增加特科,通過院試一級,可以充當六房書吏,通過鄉試特科,可以成為縣丞主簿,特科不影響科甲正途,該怎么考就怎么考。至于特科,只是選拔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下級官吏?!?/br> 張居正眼前一亮,科舉從來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很多有才華的人,未必能做得好八股文,而做得好八股文的,又未必是人才。有了特科,雖然起步很低,但好歹是正兒八經的官吏,想來一定有很多屢試不第的學子踴躍報名。 讀書人總比那些世襲的小吏,官場的油子要好得多。 “元輔,這個方略我可以擬定,只是未來增加官吏,難免又要增加吏部開支,朝廷的財政缺口還不小,您看……” 唐毅笑道:“該做的事情不能拖,該花的錢不能省,你去做吧!”沉默一會兒,唐毅又笑道:“太岳兄,放心吧,明年戶部就有錢了?!?/br> 什么意思? 張居正還想詢問,唐毅卻緊閉嘴巴,一個字也不肯透露。張居正的心里頭癢癢的,追求國庫充盈,那是多少理財能臣的夢想。 此前高拱就估算過,哪怕也最樂觀的標準,也要到隆慶五年之后,才能逐漸扭虧為盈。眼下清丈田畝還沒成功,唐毅哪來的自信,能解決財政困難? 換成別人說這話,張居正只當他大言不慚,可問題是唐毅說了,他這個人在財政上,那是公認的天才,莫非他真的有辦法? 張居正想破頭,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悶著頭去辦公了。 …… “哈哈哈,哈哈哈!” 唐毅的書房,充滿了爽朗的笑聲,三位謀士,唐毅,外加一身素色長裙、大度雍容的周沁筠,都止不住欣喜。 就聽沈明臣說道:“大人,光是這個局,您就布了三四年的時間,眼下大魚進了網,就等著收口了!依我看,這一次至少能廢掉晉商的三成功力!” 王寅連忙搖頭,“不止,我看要五成以上?!?/br> “為什么,十岳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