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19
以勤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剛剛去看了趙貞吉,老夫子因為徐家下場凄慘,自己救護不利,氣得請病假,正在家中調養呢!唐毅沒辦法,只好讓老鄉陳以勤去看望老夫子,別讓他跟著起哄,不然徐黨的那幫人趁機鬧起來,朝堂又要亂套了。 “大洲公還是顧全大局的,他不過是自責而已?!标愐郧诳嘈χf道:“張太岳的這一道奏疏,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方法做,只怕要天下大亂,我也不是不贊同的。變法已經太快太急,如果再躁進,只怕后果不堪設想?!?/br> 連陳以勤都這么說,高拱也沒了剛開始的銳氣,又坐了一會兒,他起身要走。 “中玄公,你先等一等?!?/br> 唐毅眼睛發亮,似乎有了主意,高拱和陳以勤都滿懷期待。 “是這樣的,免糧免役是太祖爺定下的規矩,我們不能更改,可正如張太岳所說,二十石糧食,要折合多少田畝,各地情況不同,cao作起來,非常不方便,我看不如改變一下方法,按照官員品級,一品發二十石,二品發十八石,以此類推,咱們先把田賦發下去,返還給官員,你們二位以為如何?” 陳以勤愣了一下,“元輔,先發和后發,有什么區別嗎?” 他沒想明白,高拱卻激動地一拍大腿,喜得哈哈大笑,連眼淚都出來了。 “我說行之啊,你可真是高手中的高手,我高拱服了!” 要不是在內閣,高拱都想跪下大呼三聲英明萬歲了。 唐毅這一招明著沒動免糧,實則卻是真真正正把刀砍下去了。 一旦官員接受了朝廷返還的稅糧,就等于說他們家里的田畝需要按照正常納稅。 至于那些田地十幾萬畝,幾萬畝的超級大戶來說,只拿到了區區十幾石的糧食,卻要正常繳納田賦,無疑是虧大了,虧到了吐血。 再說明白一點,按品級返還糧食,完全可以看成是俸祿之外的津貼,拿了津貼,免糧的優待就沒有了。 這不完全是朝三暮四,拿官員當猴耍嗎,他們會答應嗎? 陳以勤冒出了一個巨大的問號,自從上次金殿辯論一條鞭法之后,不少人都學會了沙盤推演這一招。 陳以勤立刻以自己家的情況算了一下,他是從一品的閣老,能免糧二十石,以四川的民田計算,畝稅是三升多,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一畝田稅五升多,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二十石大約相當于四百畝的田稅。 那陳以勤有多少田呢?說來慚愧,陳家雖然世代耕讀傳家,但是極為清廉,家中的田只有三百八十多畝。 這么算下來,陳以勤不但不吃虧,還略微有些賺頭。 高拱微微一笑,“其實你是賺大了?!?/br> “為何?” “這還不簡單,返給你二十石糧食,是在京城發,收你家的田賦,是在四川,我問你,四川老家的糧價和京城能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了,最多時候,差三四倍哩!” 陳以勤終于恍然大悟,唐毅的主意恐怕不只是朝三暮四那么簡單,里面有著非常大的學問。 高拱腦筋很快,他在新鄭老家,差不多有八百多畝的田,如果按照唐毅的辦法,他大約需要繳納四十石的田賦,但是京城退給他二十石,折合成白銀,他也不吃虧。 真正算起來,北方,包括湖廣,江西,乃至四川等地,兼并都不算最嚴重,哪怕是官紳之家,能超過幾千畝,上萬畝田產的并不多。 要是換成海瑞那樣的窮鬼,家里頭只有幾畝田,他身為三品官,卻能得到十六石糧食返回,他的賺頭兒更大。 這個辦法真正動搖的只是南直隸,山東,浙江等地的豪紳,那些動輒幾萬畝,十幾萬畝的大族才會受到強烈沖擊,其余的官員沒準還能小賺一些。真正賺最大的還是朝廷府庫,東南乃是財賦重地,按照這個辦法,雖然每年要多拿出幾十萬石糧食,可卻能增加數百萬石的歲入,一進一出,有多大的差別,高拱最清楚不過。 高胡子欣賞張居正的勇毅和魄力,可是他也清楚,按照張居正的辦法,只會得罪天下士紳,和整個官僚集團作對,下場肯定不會好。 可是事情到了唐毅這里,高拱卻是耳目一新。 舉重若輕之間,就把打擊的對象縮小了數倍,而且還保留著祖制,沒有違背朱元璋的恩待士人的初衷,稍微在運作上改變了方法,就收效驚人。 什么叫宰輔之才,這才是真正的治國之才! 高拱終于低下了高昂的頭,徹底嘆服唐毅的奇思妙想。 “中玄公,此事你去找張守直,商討一下,再拿出一個方案,另外,近些年物價飛漲,朝廷的俸祿卻是不變,都說民不聊生,不少京官也活得挺難的,正好借著這個機會,給大家一點補貼,把日子過得體面了,才能好好當官,你說是不?” 欲取先予,首輔大人真是做生意的高手??! 高拱欣然領命,“老夫這就去辦?!?/br> 第979章 宗室冒出來 唐毅針對官紳納糧的改革,精髓有兩條,第一,是依舊披著祖制的外衣,第二則是保護一部分官僚的利益。 說實話,官員雖然普遍富裕,可是人分三六九等,動輒幾千畝田產的官員并不是很多,不少的京城官吏,淪落到清水衙門,甚至衣服都帶著補丁,也雇不起馬車,請不起傭人,租著房子住,可憐兮兮的。這幫人主要集中在科道,還有國子監,鴻臚寺等衙門。 按照新法,他們普遍能得到八石糧食,可別小看這點糧食,足夠一家三五口吃一年的。京城活著不易,糧貴米貴,什么都貴,在俸祿之外,白得了這些糧食,那可是撿著了。 故此科道之中,反對的聲量不大,當然也沒有人上書支持,生怕被人說是為了得到糧食,才支持新法。 當然了,那些家資巨富,田連阡陌的大戶子弟,名門之后,他們對這項政策是深惡痛絕,恨之入骨。但是也沒人立刻出來反對,因為唐毅的主意太缺德了,按照祖制免糧,朝廷不在征收的時候少征,而是集中發放,原則上你們該得的一點沒少,還要吵什么? 這時候誰跳出來反對,不等于承認我們家田產無數,以往我們家都少納了糧,占了朝廷的便宜? 誰有膽子承認這個???豈不是自己找一個屎盆子扣在腦袋上。 沉默了幾天之后,還是有人比較聰明的,比如兵部右侍郎王國光就上書,他認為國用艱難,府庫空虛,驟然拿出幾十萬石糧食給付百官,恐怕戶部承受不住。而且官員俸祿,乃是祖制,多給糧食,豈不是善改祖制,萬萬不可推行…… 王國光煞有介事,說了一大堆,可是說一千,道一萬。他家中是山西富戶,田產無數,比起張四維,楊博等人,也差距有限,如果真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