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91
,思索很久,用力點頭。 “大帥,不錯,我看很好!”馬芳笑著說道:“以往朝廷斬首一個北虜,能換五十兩賞銀,可是經過層層克扣,到了弟兄們手里,最多二十兩,北方的地價雖然不及南方,可是也要五六兩銀子一畝田,還有價無市,十畝田趕得上以往賞賜的三倍,很豐厚了,只是……” 馬芳欲言又止,唐毅笑著鼓勵道:“疆場征殺都不皺眉頭,有什么擔心的直接說就是?!?/br> “那好,末將就說了?!瘪R芳試探著問道:“要是沒猜錯,這些田都在河套那邊吧?” “沒錯,關內我也弄不到幾十萬畝的田賞給大家伙?!碧埔闾谷坏?。 馬芳的眉頭緊鎖,顯然沒有了剛才的興奮,“末將斗膽說一句,眼下朝廷雖然拿下了河套,可是大軍不能總在草原駐扎,萬一大軍撤退了,幾年之后,敵人再殺回來,不停襲擾,不得安生,沒法站穩腳跟,賞賜了也看不住??!除非朝廷能在草原駐軍,大家伙才能安心?!?/br> 看得到,吃得到,那才是賞賜。 如果沒幾年就丟掉了草原,剛剛開墾出來,適合耕種的熟田,就拱手讓人,誰能受得了。 “這一次朝廷絕對不會虎頭蛇尾,一定要在草原立??!”唐毅鄭重保證道,不過隨即有苦笑了一聲:“馬老哥,朝廷財力窘迫,短期內肯定沒法大量駐軍,但是弟兄們的家業又不能不顧?!?/br> 唐毅思量一下問道:“你看著這樣成不,凡是在河套耕種的家庭,可以用成本價拿到火銃,甚至可以雇傭一些人手,保護自己的家業,在草原上修筑堡壘,建造圍墻,遇到小股敵人,就靠著自己的力量,對付他們?!?/br> 茫茫草原,安排多少人馬都沒有用。唐毅挖空心思,尋找合適的辦法。他記得面對廣闊荒蕪的地域,各國都用過武裝移民的手段,比如沙俄開發西伯利亞,美國的西進運動。都是利用人們對土地的貪婪,提供給他們武器和物資,勇敢的先遣者大肆開拓,不斷插旗搶地,擴張勢力。 大明完全可以效仿,這次得到土地的都是驕兵悍將,本身就十分能打,給他們一桿槍,能折騰出多大的動靜,還真說不準。幾十年后,或許這些開拓者就越過烏拉爾山,跑到歐洲去了。 那么廣闊的西伯利亞,那么豐富的資源,要是落到了沙俄的手里,唐毅保證后悔死,正好趁著這次機會,就開始鼓勵移民,北上西進,能圈多少土地就圈多少,先把西伯利亞抱回家! 馬芳顯然沒有唐毅想得那么多,他更關注事情的本身。 “大人,買火銃,雇工人,還要建城堡,這可不是小數目,別說大頭兵,就算一般當官的也拿不出銀子?!瘪R芳兩手一攤,至少他就是個窮鬼。 “哈哈哈,這個老哥就不用愁了,晉商自然會給你們想辦法!” “他們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能白白幫忙?”馬芳一點也不信。 “當然不是白幫忙,是互惠互利!”唐毅胸有成竹笑道:“放心吧,他們肯定比我想得還周全?!?/br> 毛紡的商機實在是太大了,利潤豐厚到讓人眩暈。 光靠著一紙合同,就指望著蒙古王公們聽從擺布,哪怕是知道自己被愚弄,還心甘情愿,看著晉商把豐厚的利潤拿走,那不是做夢嗎? 沒有足夠的實力,如何能把銀子揣進懷里? 他早就算準了,要想守住草原,就必須和軍中合作,為唐毅提供大把的土地,獎勵有功將士,正是打得如意算盤。 別看唐毅到處宣揚說是報仇雪恨,為了嘉靖找回面子,其實核心,就是商人和軍隊聯手進行的一次殖民擴張,僅此而已。 雙方密切配合,是必然的選擇。晉商提供資本和土地,軍中提供安全和勞動力,珠聯璧合,親密無間。 唐毅給馬芳算了一筆賬,假如一個士兵斬首十級,他就能獲得一百畝田,或者是五百畝草場。 按照唐毅的設想,他最好是選擇四十畝田,三百畝草場。 四十畝田每年出產糧食足夠五十人填飽肚子,假如他家中有五口人,再雇傭十個幫手,每年就能多出三十五口人的糧食。 這些糧食不會浪費,完全可以作為養羊的精飼料。 張允俠的算盤,一畝地可以養殖一百只羊,其實他有些想當然了。一畝地圈養一百只羊,是足夠用了,還能有很大的活動場,但是卻無法提供足夠的牧草和飼料,也就是說,還要從外面購買補充,才能維持一百只羊的正常消耗。 顯然唐毅有兩世經驗,比起張允俠也實際多了。 一畝的草場,如果種植上好的牧草,一年能產三五萬斤,一只羊一年需要五千斤牧草,大約一畝地只能養十只羊,比起張允俠估計的少了十倍。不過利潤依舊十分可觀。 三百畝草場,能養三千只羊,只要經營得當,一年下來,每只羊凈賺一兩銀子,就是三千兩。一個大學士一年還不到二百兩的俸祿,頂得上十五個大學士了。 唐毅笑呵呵說道:“有了這筆收入打底兒,晉商還需要大家伙的保護,向他們低息貸款,十分容易。無論是買武器,還是修城堡,他們都巴不得呢!馬老哥,你算算,是不是這筆賬?” 馬芳腦筋顯然沒有唐毅靈活,苦思冥想了半天,突然跳了起來,抓耳撓腮,顯得十分懊惱,又是哀聲,又是嘆氣,大吐苦水。 “大人啊,這些年末將殺的韃子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殺十個人,一年就能撈三千兩銀子,我可是他的八十倍啊,這一年是多少錢???” 怎么就沒有早點遇到唐毅這樣的統帥啊,馬芳別提多恨了,他恨不得年輕二十歲,多跟著唐毅打幾年仗,油水真他娘的多??! 再想想其他督撫大帥,和唐毅比起來,真是天上地下,要說對大家伙,唐毅真是沒說的,首屈一指??! 邊軍苦啊,以往就指著朝廷的那點俸祿,可憐巴巴的,連肚子都填不飽。到了家中,老婆孩子餓得哇哇叫。 六尺的漢子,誰不要臉面? 混得那么慘,哪來的勇氣替朝廷賣命! 這回可不一樣,實打實的賞賜下來,當兵打仗不但不丟人,還十分光榮,簡直是發家致富的捷徑。 馬芳敢說,一戰之后,大明上下保證出現一股從軍的浪潮。不用說別的,能殺三五個韃子,混一兩百畝的草場,經營好了,一年也有幾百兩銀子入賬,頂得上一個中等地主了。 這么好做的生意,稍微有點膽子的人都會搶破頭的。 三代富農,才能供養一個讀書人,北方苦寒,不比東南文風鼎盛,即便是讀書考試,也沒有多少人能真正通過科舉之路,殘酷程度遠遠超過后世高考的千萬倍! 寒門子弟,想要出頭,比登天還難,這回好了,不用去擠科舉的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