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2
解嘉靖為什么躲在西苑不肯出來了。 總算是守得云開見月明,唐毅一下子送來了這么大的禮包,隆慶簡直要飛起來了。 不愧是唐師傅,就是厲害! “高師傅,都平身吧?!?/br> 拉起了高拱,隆慶難掩激動,“去把徐閣老,還要郭閣老,李閣老都請過來,朕要和他們商議一下呂宋的事情?!?/br> “遵命?!?/br> 高拱轉身下去了,隆慶搓了搓手,又跑到了盒子前面,看著里面的東西,愛不釋手。龍眼大小的夜明珠,鵪鶉蛋大的珍珠,還是粉色的,做成了首飾,該多漂亮??! 唐毅可是說了,呂宋盛產珠寶,這一次光是從西班牙人手里就繳獲了十箱珍珠,想到這里,隆慶幸福得天旋地轉。 “馮保,你去告訴李娘娘她們,要什么樣的首飾,只管和朕說,給她們一個人拿珍珠做件衣服,朕也出得起!” 馮保連忙跑出去,乾清宮里充滿了隆慶得意的笑聲。 哪管貴為皇帝,沒有錢一樣挺不直腰桿。 唐毅的這一份大禮,實在是太及時了…… “大人,您看這一回,朝廷會如何處置呂宋,會不會直接吞并?”徐邦陽不無擔心道,屋子里還坐著好幾個人,他們都是幾個家族的代表,大家注資南洋公司,眼看著呂宋拿了下來,要分享果實的時候,要是讓朝廷都給端走了,哭都找不著調兒。 唐毅信心十足,“眼下朝廷拿不出錢的,西班牙人打敗了,還有呂宋國的殘余勢力,還有那么多土著,而且呂宋森密集,蟲蛇眾多,朝廷準備花多少錢,死多少人,才能開發出呂宋來?” 還有一個原因,唐毅沒有說,大家心里也清楚,秉國的徐階作風保守,只想管好大明的一畝三分地,對海外一點興趣都沒有。 而且就算他點頭,吞并呂宋的大功還是要落在唐毅的頭上,徐閣老才不會替唐毅作嫁衣裳。 “你們放心好了,開發呂宋離不開朝廷點頭,咱們把該做的做了,仁至義盡,哪怕朝廷想要反悔,也說不出什么?!?/br> 徐邦陽笑著點頭,“大人英明,跟著您老人家,就少不得吃rou發財!” 他這么一說,其他幾個人也都開懷大笑,十分滿意。 能不滿意嗎? 唐毅逼著大家伙交出田地,換成了南洋公司的股票,別說是一紙空文,就算是捧著真金白銀,他們也不愿意把田產交出去。 可幾個月過去了,伴隨著呂宋之戰的勝利,越來越多的人嗅出了金錢的味道。 南洋公司可不是一個空殼子,而是擁有東番和呂宋兩個大島的超級金雞母。 林阿鳳已經宣布將主力轉移到呂宋,東番島的五百萬畝田產,悉數作價出售,價格最高的只要八錢一畝,一兩銀子能買兩畝,由于之前有土人耕種,只要稍加整頓,第二年就能種植甘蔗。 一畝甘蔗,按照生產兩千斤糖計算,扣除勞工,運輸,銷售,一畝地最少能賺五兩銀子,買二三百畝田,踏踏實實干十年,就能成為腰纏萬貫的財主。 當然這只是理論計算,實際上還有氣象災害,還要承擔稅收,雜項費用,不過再怎么算,也要比在東南當佃戶賺得多,而且是多很多。 至于在座的幾大家族,他們會派人去開墾土地,種植甘蔗,榨糖賺錢嗎? 顯然不會,他們只需要掌控商路,將白糖運到大明,再把生活物資,運到東番島,就能撈到驚人的利潤。 至于呂宋島,邏輯也差不多。 “僅僅白糖一項,一年最少有三百萬兩利潤,我們家占了三成股份,折合下來,就是九十萬兩,如果算上呂宋那邊的銅礦,金礦,一年下來,二三百萬兩的利潤!”徐邦陽大笑道:“這么多錢啊,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花了!” 裝蒜,純粹裝大瓣蒜,陸光祖揶揄道:“總不會拿著錢,又去買田吧?那樣,你可是活回去了!” 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徐邦陽搖頭,“不但不買田,我還想把剩下的產業都甩出去,贊銀子,招兵買馬,加強南洋公司的武裝,搶了一個島,就賺了這么多,南洋的島嶼何其之多,干嘛不都吞下來。不光是南洋,往西是印度,中東,還有非洲,往東,還有美洲,到處都是肥的流油的寶地兒。在大明,霸占幾畝田,十幾畝田,就要鬧得沸沸揚揚,在海外,一下子圈占蘇州府這么大的地方,都沒人管你,傻瓜也知道怎么選擇?!?/br> 這一番話,得到了在場眾人的頻頻贊賞。 看到他們深以為然,唐毅突然十分滿足,甚至欣慰無比。他一直想培養出來的,就是一群有進取心,為了目標,能夠不擇手段,強悍富有戰斗力的新興勢力集團。 不再是靠著依附權貴,向皇帝磕頭,換取施舍的一點利益。 這是一群狼! 經過了多年的積累,眼下終于結出了果實,那種成功的滿足,簡直無法形容,或許這就是為政者的幸運,能夠體會到別人永遠無法體會的快樂。 或許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大膽一些。 “第一炮打響了,下面就要移民開發,這可是個苦差事,我看這樣吧,準許其他的家族,投資南洋公司,有錢一起賺?!?/br> 陸光祖還有些遲疑,其他幾個人也是如此,憑什么我們打天下,讓那幫人撿便宜,說不過去??! 倒是徐邦陽腦筋最快,“咱們把土地分割開,他們想要田產,就出錢購買,咱們的當務之急,是弄到更多的錢,造更大的船,時機成熟了,再干一票大的!” “哈哈哈,少國公就是豪氣!”陸光祖撫掌大笑,“就這么辦了!” 當聽說南洋公司要拍賣東番島和呂宋島的土地之時,東南的商人全都瘋了,還有什么能比土地更讓人興奮。那些原本觀望的世家,商人,全都跑來了,不只是江南,甚至兩廣,四川,包括河南,山東,天津,能來的全都來了,大家伙齊聚南洋公司總部,人挨著人,人擠著人,熱鬧勁就不用說了。 在人群當中,還有一個低調的中年人,正是徐階的次子,徐琨!真沒想到,連徐家的人都被吸引了…… 第836章 老師的疑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一座尋常的小院,住進了一位大人物,立刻變得熱鬧起來。 自從唐順之致仕回到了江南,他居住的小院不時有慕名前來的,除了極少數的親朋摯友,才能進去一睹荊川先生的風采,大多數的人都只能在外面駐足觀看,瞻仰一番,就算如此,大家也很滿足了。 陽明公之后,唐順之絕對是距離圣賢最近的一位,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始終不變初心,著書六編,窮究天人之學,成就一家之言,學問精深,當世無雙。 三度出山,東南整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