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92
丟人??! 二話沒有,里長對唐毅的話,無條件服從。 當天晚上,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那位唐先生竟然是個大人物,大到他們都想不到,人家還教了大家伙賺錢的妙招。 村民還將信將疑,不太相信。 轉過天,里長親自帶頭,嚴格遵照唐毅的指令,把工序分得更細,原本十一道工序,愣是給分出了一百多道。拿清理蘆葦來說,一個人只清理兩片葉子,剩下的不管多少,都要交給下一個人;選用的蘆葦要有嚴格尺寸,稍微長一點,或者短一點,都會被扔出去…… 大家最初都不適應,干起來別別扭扭,比起以往都慢了許多,可是礙于里長的面子,還有那位唐先生的威儀,他們只能把埋怨藏在心底兒。 一天,兩天,到了第三天,大家伙終于適應了,他們摸到了分工的好處。 這一天,全村上下,編出了八千張葦席,到了第五天,數量突破到了一萬二。 從村頭到村尾,到處都是白色的葦席,堆得沒有地方放。 村民們看在眼里,又是高興,又是發愁,這么多的葦席,可怎么賣??? 唐毅把里長叫了過來,讓他帶著兩個能說會道的,去周邊的村子走一圈,晚上的時候,就帶來了十幾個客戶。 原來他們都是周圍的地主,家里頭有好多糧囤,葦席用得也多,沒別的,一兩二錢銀子一百張。 他們看過之后,當場就掏錢了。 這些葦席大小一致,質量上乘,最關鍵的是價錢便宜,哪怕他們在自己村子買,一百張,也要差不多一兩八錢銀子,足足便宜了六錢,傻瓜才不買呢! 沒用幾天的功夫,就賣出了三萬張,扣除了成本,差不多賺了三百兩,平分到每家人的頭上,差不多有四五兩銀子,比起往年辛苦拿到天津,賺來的錢都多。 里長屁顛屁顛,跑到了唐毅家中,請教銀子該怎么處置。 “這才多少啊,還有二十幾天要過年了,都拿去租馬車吧,把席子都運到天津,保準還能賺得更多!” “對啊,多謝大人!” 里長立刻行動起來,只不過他沒舍得租馬車,那要花多少錢啊,人生兩條腿,不就是走路的嗎! 他把村子里所有青壯都叫了起來,家里頭有牛馬的套上車,沒有的挑著擔子,帶上一口袋干糧,一起去天津。留下的老弱婦孺,繼續編席子。 三天時間,里長帶著人就回來了,小伙子們一個個咧著大嘴,笑得都合不上了。 他們的席子整齊結實,量又充足,竟然被天津貨倉的幾個老板看中了,一次就訂了十萬張。 拿去的都賣光了,還欠了五萬張。 人家可把定金都付了,五百兩雪花白銀??! 村子上下,誰見過這么多錢,他們徹底瘋狂了,所有人一起出動,把周圍的蘆葦一掃而光,那個瘋狂的勁頭,簡直就像是搶金子搶銀子似的。 大家伙夜以繼日,不停編席子。 搶在過年之前,又趕出了十五萬張,其中五萬張交貨,還有十萬張,在其中有一萬張有些奇特。 琉瑩和王悅影都是心靈手巧的人,她們編了一天席子,手都磨出了水泡,唐毅心疼地要死,不讓她們干了。只是這兩位還不服氣,她們心說這不是把人當花瓶嗎? 兩個人一商量啊,還真就玩出了花樣,不是年關到了嗎,她們就設計了一種帶著喜慶字眼兒的炕席。 在中間編出“福祿壽喜”的字樣,席子包邊也下了功夫,用上了喜慶的紅布,高級的還加了刺繡的花紋,看起來又美觀又大方,正好和過年的喜慶湊到了一起。運到了天津,就吸引來搶購的浪潮。 一萬張席子,一錢六銀子一張,愣是賣了一千兩,比起素凈的席子貴了十倍不止。 里長和村子里的人數錢都數傻了,一共是三千七百多兩,扣除成本花費,年前的一個月,凈賺了三千兩。 這是個足以讓所有人昏倒的數字,多到他們都不知道怎么辦,只能請求唐毅出面,幫著他們處置…… 第741章 第一個粉絲 歲末寒冬,又連著幾場雪,京城的積雪足有一尺多深,出了城,雪還要更厚,清早起來的差役拉著小車,從角落里找出一具凍僵的尸體,扔到了車上,年前的一個月,幾乎每天都有人凍死。 想想兩年之前,唐大人執掌順天府的時候,哪有凍死人的時候? 那么好的一個官,就被趕出京城了,真是造孽??! 差役搖頭嘆息,拉著小車,向著城門一步步挨過去。 從另一邊,又出現了幾個人,走在前面的是一個大胖子,穿著老羊皮襖,帶著狗皮帽子,足下卻是一雙厚底兒朝靴,不倫不類。和他并肩站著的是一個黑瘦的中年人,肩頭背著小包兒,手里還提著一把寶劍。 大胖子一邊走一邊說道:“卓吾兄,不要灰心,是非對錯,自在人心,我看你就是對的,徐華亭沒本事辯過你,就把你給趕走了,小人,十足的小人!”說著,還狠狠啐了一口。 敢在大街上罵當朝首輔,不是別人,正是徐渭徐文長。而那個黑瘦的人正是李贄。 自從一兩個月之前,幾個心學大佬放手,將心學門主的地位讓給了唐毅。 經此重擊,徐階差點崩潰了,他篤信了一輩子的陽明心學,到老了卻被晚生給篡權,徐華亭哪里忍得住。 花甲之年,讓徐階再改投別派,春山再畫,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固執,堅韌,是徐階的兩大性格,前者是當上首輔才增加的,而后者則是與生俱來,又經過漫長斗爭鑄就的。徐階堅信他才代表了正宗心學,才是心學大師。唐毅除了科舉有點本事之外,學術上是一塌糊涂,憑什么領袖心學? 除了不服氣之外,還有現實的考慮,心學的勢力膨脹太快了,誰掌握了心學,誰就捏住了輿論,誰控住了輿論,誰就天下無敵。 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徐階一改往日謹小慎微的作風,親自登臺講學。 講學的地點就在靈濟宮。 靈濟宮是一座道教廟宇,京城九廟之一,據說朱棣當年遠征的時候,由于疲憊不堪,身患舊疾,藥石無用,一日,夢中遇見了兩位神仙,賜予仙方,治好了疾病,朱棣為了報答救命之恩,下旨意建造了靈濟宮。 經過歷代擴建,靈濟宮規模洪大,三重門,六宮殿,規格宏偉,有前、后、正、偏殿堂、宮廳、宮苑,還有有可容納千人的石鋪廊埕、御碑亭、鐘鼓樓等等建筑。 綠蔭掩映,大樹紅墻,風光秀麗,曾經有道人在此設立法臺,宣講道家經義,客人熙熙攘攘。 也不知道怎么被徐階看中了,他把老道趕走了,變成了自己宣講心學的場所。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