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43
的戰船集中在了乍浦那邊,長安鎮只有一些打漁的船,根本追之不及。譚綸面對著濤濤海水,也只能徒呼奈何。他立刻審訊了被俘虜的家眷。 在一群人當中,他發現了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細皮嫩rou,和倭寇全然不同。讓人把他帶出來,一頓鞭子,這家伙終于招供了。 他叫王小山,是一名師爺,一年之前,認識了一名歌女,情投意合,他想用六百兩銀子替她贖身,就向東翁王本固借錢,哪知道得到的是王本固的一頓臭罵。 后來王小山極度沮喪,甚至想一走了之。 此時,突然有人把歌女送了過來,一文錢沒要,從此公主和王子過上了……的生活。 顯然天上不會掉餡餅,出錢替王小山買下歌女的正是徐海,事后徐海還不斷送禮物給王小山,漸漸的這位王師爺就成了徐海安插在王本固身邊的內線。 這一次王本固對突然對徐海下手,就是王小山提前跑到了徐海那里,去通風報信。徐海痛恨官府背信棄義,一怒之下,不光自己逃走,還把王直給拐走了。 事到如今,什么都清楚了,徐海得到消息,是通過王本固身邊的人,和唐毅一點關系都沒有。尤其可惡的是這家伙烏鴉落到豬身上,光看到別人黑,不知道低頭看看自己! 做事魯莽少智,手下出了叛徒竟然一無所知。 簡直就是膿包飯桶,一無是處! 這一回不用唐毅做什么,彈劾王本固誤國的奏折雪片一般飛到了京城。而就在徐海和王直逃到海上的第十天,有五伙超過一千人的倭寇,攻擊了蘇松和浙江,幸好明軍嚴陣以待,沒有太大的損失,但是對于江南的士紳來說,卻感到了切膚之痛。 好不容易平定下去的倭患再度興起,這一切都源于一個人的疏忽,他非要對王直趕盡殺絕,對付一個王直還不罷休,竟然想把已經歸降的徐海給弄死。 手法拙劣,毫無章法,不但沒殺了兩個倭寇頭子,還弄得他們亡命海上,拼死反撲。 王本固,你看不得大家過上好日子,非要鬧騰是不? 一時間,士紳們上萬言書,東南的學子官僚一起制造輿論,嚴懲王本固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就連京城都承受不住壓力,嘉靖親自下令,派遣錦衣衛,將王本固鎖拿進京,交由三法司嚴懲。 “哈哈哈,高興,真是太高興了!” 胡宗憲仰天大笑,“王本固這根攪屎棍子,總算是得到了報應,他不是天天彈劾別人嗎?這回也讓他嘗嘗被彈劾的滋味。錦衣衛詔獄啊,嘖嘖,那可是人間地獄,就看看王本固有多少道行,能不能撐得過來!” 唐毅同樣舉起酒杯,笑道:“默林兄,王本固已經是過眼煙云,該cao心的是眼下的東南,徐海和王直是兩頭蛟龍,他們逃到了海上,日后的麻煩可就大了?!?/br> 喝干了杯中的酒,胡宗憲突然神秘兮兮靠近了唐毅,低聲說道:“行之,我一點都不擔心,你知道為什么嗎?”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我怎么知道?!?/br> “哈哈哈,行之,你少裝蒜了!”胡宗憲冷笑道:“別以為我不清楚,徐海逃跑是不是你幫的忙?” 唐毅急忙駁斥,胡宗憲一擺手,“你說什么我都不想聽,我只知道,你唐行之做事滴水不漏,絕對有辦法?!?/br> 說完之后,胡宗憲晃晃悠悠,哼著小曲兒,就離開樂府邸。 唐毅摸了摸鼻子,“娘的,真是條狐貍,什么都瞞不過他?!?/br> 在招降徐海之前,唐毅就猜到了會有今天的結果,他把注意力放在了東番島,這兩年的時間,唐毅先是派遣趙旭去探聽情況,接著又把徐洪派了過去。 前前后后,向東番移民三千多,加上當地的漢人,湊了兩萬多人的聚居區,開墾了十萬畝農田,還收降了三個土著部落,初步站穩了腳跟。 徐海為什么會對唐毅言聽計從,原因就在這里。 聽說王本固要對王直下手,如果除掉了王直,下一個必然是徐海,唐毅立刻給徐海下令,讓他反戈一擊,把王直一起救走。 他們這一逃跑,把所有罪責都推到了王本固的身上,唐毅曾經招降徐海的事情,再也不會有人提起。 此次王直和徐海都保住了,也就保住了兩位日后開拓海洋的急先鋒,唐毅也多了兩支可以利用的人馬,實在是賺大了。 有人要問,他們逃到海上,還會老實聽從唐毅的話嗎?難道就不會繼續作惡? 唐毅當然想到了這一點,他把徐海安置在了東番,守著一座大島,徐海根本不用刀頭舔血,只要好好開發,他就能坐享無數利益,而開發島嶼,就必須得到唐毅的幫助。 而王直呢,經過樂這一次投降,銳氣全消,在倭寇之中聲望大跌,已經廢掉了一半的武功,再加上徐海從旁牽制,根本就不用擔心他會香氣風浪。 如今的東南,比起唐毅設想的還要完美! 外面安靜了,攪屎棍子走了,內部整合也差不多了,該過舒心日子了。唐毅就掰著手指頭,算著還有多少天當爹。 就在他以為大勢已定的時候,朝廷派來押運王本固的人也到了,而與此同時,一道圣旨送到了唐毅的面前。 “……特命杭州知府唐毅擔任祭海欽差,前往南京祭奠海神,不得有誤,欽此!” 第486章 秘密任務 浙江文風鼎盛,能人輩出。唐毅擔任杭州知府以來,也是大力招攬賢才,組成了自己的幕府,雖然比不上胡宗憲一般,人才濟濟,可也是非比尋常。 除了李贄、何心隱、唐鶴征之外,還有四個比較重要的人物,第一位名叫朱先,是武舉出身,功夫一等一,他曾經率領家丁手刃倭寇數十名,很有韜略,堪稱文武雙全。 第二個名叫金丹,初為縣學生,后來棄文習武,多次跟隨戚繼光出征,幫著處置軍需糧草,非常有一套。 剩下的兩個是同窗,一個叫蔣洲,一個叫孫可愿,同為杭州府學的生員,不但成績突出,又熱心政事,幾次出使徐海和王直,他們都有份,而且又是唐毅的學生,深得信任。 這四個人總體來說,文武各半,且年富力強,又都是心學門人,對唐毅忠心耿耿,沒有話說。 唯一的缺陷就是他們普遍年輕,經驗不足,還需要歷練。不過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大家湊在一起,對唐毅還是很有幫助的。 蔣洲率先說道:“什么勞什子祭海欽差,根本就是要把老師從市舶司的位置上調走,我猜多半是嚴黨干的,他們居心不良?!?/br> 金丹還不相信,撓撓頭,說道:“不至于吧,不是沒有另外安排提舉嗎?估計祭海結束之后,就會回來,大人是嘉靖三十六年接的杭州知府,三年考滿才能升遷,要到嘉靖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