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2
,東南的海面根本沒有王直什么事了。 至于戚繼光,更是彪悍,他在鄉勇的基礎上,從義烏等山區挑選剽悍民兵,又在東南廣征家人死于倭寇之手的年輕丁壯,用嚴酷的軍法和血海深仇激烈,不到一年出頭,練出一直令人聞風喪膽的鐵血雄師。就在大半年前,三江所一戰,戚繼光就打了前鋒,他用了不到一百五十人的代價,消滅了倭寇三千有余,尸體堆積如山。 如此交換比例,簡直是抗倭以來,從未有過,可是人家小戚回營之后,還發飆了,把手下人罵了一個遍,挨個讓他們寫檢查。他事后更是瘋狂訓練,還放出話來,下次這種戰斗,陣亡一百個以上,就算是輸! 俞龍戚虎,放在東南,那就是三國的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角色。 這下子可好,胡宗憲給了俞大猷,老爹放出了戚繼光,有這二位保駕護航,龍行有雨,虎行有風,看看誰還敢和自己玩橫的! 龍虎在手,天下我有! 一瞬間,唐毅的信心爆棚,“來吧,讓老子見識一下,你們這些大海商有什么手段!” 第397章 海筆架 有了龍虎兩員大將,唐毅腰桿一下子就直了,他沒在杭州多留,立刻動身,除了他之外,有不少江浙的商人也聞風而動。 他們早就知道唐毅要去泉州開海,一旦海禁開放,商機就撲面而來,別人辦事他們還有些猶豫,可是唐毅多年的金字招牌,跟著唐狀元有rou吃,那是大家伙早有的共識。 從太倉南下的時候,只有三艘船,遇到了俞大猷,船只一下子多了十幾艘,從杭州出來,大小船只一下子超過一百艘。 不說別的,光是這份號召力,就不得不讓人驚嘆。 如果換成別人開海,哪怕本事再強,兩三個月的時間,也沒法讓船只出海,就白白荒廢了一年,從這個角度看,嘉靖還是知人善任的。 唐毅也放松了不少,他這個人啊,其實挺憊懶的,放松下來,就變得貪圖安逸起來,日上三竿,也舍不得爬起來。 王悅影端著早餐送進了船艙,放在了唐毅的面前,“大官人,快點吃吧,下回再送來就是中午飯了?!?/br> “嘻嘻,好媳婦,你喂我怎么樣?” 王悅影霎時間臉漲得通紅,憤怒地揪住唐毅的耳朵,怒道:“你看看你,還有個大老爺的樣子嗎?我都懷疑你的狀元是怎么來的!” “錯,大錯特錯了!”唐毅大言不慚道:“人這一生,吃得苦和享得福是相等的,比如有人一輩子平淡,有人呢,則是大起大落,有山峰,有谷底。我呢,就是頭些年啊,吃得苦太多了,付出的汗水都能裝滿好幾個浴桶,所以啊,老天爺讓我有了個好媳婦,能輕松輕松?!?/br> 王悅影被他給氣樂了,“一肚子歪理,讓我喂你可以,不過你可要答應我一件事?!?/br> “別說一件,十件八件都行?!?/br> “沒有那么多,光是一件就行?!蓖鯋傆白テ鹩蜅l,塞進了唐毅的嘴里,又喂了他兩口稀粥,而后嘆道:“幫幫梅君meimei吧?!?/br> “梅君,誰???”唐毅茫然。 “就是沈小姐,人家大名叫沈梅君?!蓖鯋傆皻夂艉舻溃骸皫Я巳思乙宦?,怎么連個名字都不知道問?!?/br> “問她干什么,女人的名字我記住一個就夠了,那就是你!”唐毅放肆地笑道。 王悅影總算是徹底相信唐毅對沈姑娘沒什么想法了,她又是羞又是喜,甜蜜蜜的,在心頭彌漫。 “哥,梅君meimei的確是太可憐了?!?/br> 唐毅咬著油條,含混道:“天底下可憐的人多了,對了,你沒把她送去紹興???” 王悅影嘆了口氣,“哥,你讓我怎么送,眼下紹興還在打仗,一路上都是倭寇,我讓人打聽了,沈青霞先生的兩個兒子,還有侄兒都被發配保安州,在紹興只有長子沈襄一人,由于受老父牽連,經常被官府抓去,朝不保夕。沈氏族人倒是不少,可誰能有膽子,有財力照顧一個孤女??!” “可是我們身邊也不能留個拖油瓶??!”唐毅哀嘆道:“悅影,沈煉是心學中人,和我師父荊川先生是好朋友,徐渭那家伙早年也向人家請教過學問。論公論私,我都該幫這個忙,可是把他的女兒帶在身邊,事情就變了味,黃土泥掉到了褲襠里?!?/br> “怎么講?” “不是屎也是屎了!” 王悅影羞得滿臉通紅,啐罵道:“虧你還是狀元郎呢,真是粗俗!反正我不管了,你不收沈姑娘,我收,我讓她給我做丫鬟,這樣你總沒話說了吧?” “我是一肚子話??!” 唐毅仰天長嘆,可又有什么法子,船只在大海之上,他總不能派一艘船,掉頭把人送回去吧!的確是王悅影所說,要是人有了點差錯,反倒成了自己的不是。 “成了,你自己看著辦吧,我這是虱子多了不要,債多了不愁。反正都得罪了嚴黨,多一樁我也不在乎!” 王悅影興奮之下,又大口大口地塞東西給唐毅,弄得他腮幫子鼓起,和倉鼠似的。不得不說女人之間非常奇妙,當得知唐毅對沈梅君一點意思沒有,王悅影和她迅速成為了閨蜜,王姑娘琴棋書畫,經史子集,懂得還真不少,至于沈梅君,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廚藝,偏偏王悅影十指不沾陽春水,這兩位倒是相得益彰,成天黏在一起,弄得唐毅都想把沈姑娘扔到海里算了。 大船隊離著泉州越來越近,一路上并不算太平,遇到了三次倭寇,也遇到了幾次明軍的水師。有俞大猷這位猛將兄在,很多倭寇都望風而逃,有那些不開眼的,直接被俞大猷給解決了。 唐毅有空也把俞大猷請過來,了解倭寇的情況。 其實自從推行鄉勇以來,東南抗倭的大局就在不斷好轉之中,也蘇松和浙江為例,一般的村鎮都會有幾十名經過訓練的鄉勇,幾個周邊村鎮組成聯防體系,就能拿出兩三百名青壯士兵。 他們只要守著堅固的村寨,沒有三五百名倭寇,休想打得下來。 也就是說,以往橫行無忌的小股倭寇徹底沒戲了,要想搶,就必須集中兵力,明刀明槍對著干。 明軍除了少數精銳,戰力總體還是比不上倭寇,但是明軍有一點好處,就是不怕損失,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都是大勝,很快能得到補充,倭寇卻沒有這個便利。 按照俞大猷所說,現在雙方已經進入了僵持期,如果能順利開海,讓更多的人有了工作,釜底抽薪,整個抗倭的勢頭兒就會扭轉過來。 俞大猷十分感嘆:“一想到倭寇平定有望,心里頭是真高興,可是也有些空落落的?!?/br> “呵呵,俞老哥,你用害怕,以后的仗只會越來越多?!碧埔阃鸱暮Kf道:“所謂倭寇之亂,其本質是海洋和陸地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