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9
的語氣又嚴厲起來,作為處處把朱元璋言行奉為圭臬的嘉靖皇帝,他是一萬個不愿意挑戰祖訓,更何況,廢除市舶司還是他干的,如果開海了,豈不是自打嘴巴! 聽到嘉靖的話,唐毅心里一動,他忍不住長嘆,自己還是低估了明人的固執偏激,思想觀念果然不是一時半會能改變的。 可是他已經鋪墊了這么多,如果不攻下嘉靖這個山頭,豈不是前功盡棄。 唐毅發了狠,成敗在此一舉?!氨菹?,小臣讀書以來,家父時常稱贊,說進步極快,孺子可教。小臣的師父荊川先生卻屢屢責備,說小臣連皮毛都沒領會,不堪造就。家父和師父言詞雖然不同,可他們對小臣都是一片愛護之心。長輩教導后輩,有和風細雨,有疾言厲色,只是望子成龍的一顆心是不變的。起止凡夫俗子,就連佛家也有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小臣以為太祖留下祖訓,所為者,就是大明江山千秋萬代,就是為了后輩子孫能治國有道,為了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至于開海禁海,不過是手段而已,太祖之時認為禁海更能實現目標,到了如今,似乎開海更加有利,陛下又何必猶豫呢!” 這番話說得朱厚熜心花怒放,眼前一亮。 所謂手段,就好像是穿絲綢衣服,還是棉布衣服,憑著喜好就行,只要穿暖不冷就可以了。 老朱同志留下的祖訓,是為了子孫好,總不會成心給子孫添亂吧? 順著唐毅的思路,不光是海禁,其他許多祖訓,只要嘉靖想,都可以此為借口,給悄悄改了。 嘉靖甚至想到如果這套論調提前三十年出現,或許大禮議就不會綿延那么長的時間了。想想不久之前,看唐毅的奏疏,說他有宰輔之才。當時不過是一句戲言,經過這一番奏對,嘉靖對唐毅的好感直線上升。 這小子不像那些讀書讀死的榆木疙瘩兒,也不像寡廉鮮恥,貪墨無恥的小人,而且根據黃錦和陸炳的奏報,唐毅的人品cao守都不差,再加上有見識,有辦法,的確是可造之材。 心情好了,看向唐毅的眼神也變了,嘉靖才猛然發現,這小子生了一副好相貌,雖然還未長成,可是身材高大結實,面容白皙英俊,鼻梁高挺,雙眼神氣十足,算起來嘉靖欽點了十幾位狀元,還沒有一個賣相能超過唐毅的。 偏偏又是應天鄉試的解元,他要是真能把財政危機解決了,讓自己能安心修道,就算抬舉他一下,賞個三元及第又如何? 唐毅不知道嘉靖想什么,只能老老實實跪著,聽候發落。 嘉靖在地上走了幾圈,來到唐毅的面前,修長的大手按在了唐毅的肩頭。 “開海事關重大,朕還要詢問其他人的看法,你先回去好好讀書,溫習經義。要知道天子門生可不是那么好當的!” 唐毅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反而有點失落,自己賣力表演,跪來跪去,浪費了多少腦細胞和尊嚴。結果只換來幾句夸獎,哪管給點干貨也好啊,人都說嘉靖帝刻薄寡恩,看起來誠不欺我。 他一肚子委屈,可是黃錦和袁亨等人看在眼里,眼珠子都掉了出來。 我的老天,嘉靖何時對臣子如此關心過,再有天子門生四個字豈是輕易說出來的,聽在他們耳朵里,簡直等于直接把狀元給了唐毅。 他們苦心伺候嘉靖幾十年,都沒有得到皇帝如此明確的承諾,竟然讓一個毛頭小子摘了頭籌。袁亨一肚子晦氣,鷹一般的眼睛,不停在唐毅身上掃過。 至于黃錦黃胖子,那可是眉飛色舞,唐毅可是他推薦的,唐毅深得嘉靖賞識,順帶著他也能雞犬升天。 黃錦可是知道唐毅的手段,有了圣眷加身,誰也不知道他能干出什么事情來。 帶著滿腹的感慨,黃錦把唐毅送出了宮門。轉回頭,嘉靖就把他叫了過去,黃錦對東南的情況最熟悉,嘉靖足足問到了大半夜,把黃錦肚子里的東西掏了個空。 嘉靖還意猶未盡,索性也不睡覺了,把嚴嵩、徐階、李默三位重臣都找了過來。和他們商討開海的事情,一連商討了三天。 俗話說天家無私事,嘉靖的反常舉動很快傳遍了朝堂,當聽說陛下要開海的時候,朝廷上下立刻開鍋了,街談巷議,沒有一刻消停。 咱們的清貴閑人曹大章同學又跑到了唐毅的家中,一見面就豎起大拇指。 “還是行之厲害啊,你可知道,朝野都在討論開海的,還沒考進士,就名揚天下,讓我們這些在翰林院混了好些年,還一事無成的人可怎么活??!” 他仰天感慨,王世懋夾起一個餃子,塞在了曹大章的嘴里。 “還能怎么活?吃飽了睡,睡飽了吃唄。和妖孽比較,只能證明你生活不幸福!”王二公子顯然認命了。 這幾天王世貞也趕來了,兄弟相見,王世懋把自己的文章拿給了大哥,請求指點,人家王世貞看了一眼,就扔在一邊,說道:“從今天開始,敬美可以不用看書了?!?/br> “哦?”王世懋一喜,笑道:“大哥是說小弟的八股文章已經盡善盡美了?” 王世貞冷笑了一聲,“我的意思是你努力了也就是九十名,不努力呢,也能有一百名,上差下差不會太多,浪費精神頭干什么?” 說完盟主大人瀟灑離開,過了好一會兒,書房里才傳出一聲慘嚎。 “王元美你等著,要是不考進二甲,我,我,我……”好半天,王世懋也沒舍得發什么誓,干脆一倒頭,呼呼大睡了。 從二弟的房間出來,又到了唐毅的房間,恰巧曹子朝也在,王世貞先看了曹子朝的文章,只說了句,“比敬美強不少?!?/br> 等到拿起唐毅的文章,王世貞看了兩眼也扔在一邊,頹然說道:“行之表弟,憑著你的八股文,拿不到狀元,也是榜眼、探花,只是我最討厭的就是這類四平八穩的文章?!?/br> “呵呵呵,幸好大表哥不是主考官?!碧埔阈Φ溃骸鞍斯晌闹谖?,就是敲門磚,表哥還是看看文長兄的吧?!?/br> 王世貞點頭,把徐渭找來,讀了徐渭的文章,只有一半,就厲聲說道:“此等狂生之言,簡直禍國殃民!” 徐渭那是吃素的,立刻反唇相譏,罵道:“酸腐朽儒,哪能明白我的高論?!?/br> “高論?看著吧,今科必然落榜?!?/br> “哈哈哈,你是嫉賢妒能?!?/br> …… 這二位你一言,我一語,直接對罵起來,越說越花哨,簡直聽得唐毅和曹子朝目瞪口呆,落荒而逃。 原來徐渭和王世貞之間早有矛盾,兩個人都是名動天下的大才子,王世貞和李攀龍等同科進士結成詩社,被尊為“后七子”,而這七人之中,有個異類,就是布衣詩人謝榛,此人對詩論有獨到見解,起初王世貞很佩服謝榛,可是后來文人相輕的毛病就犯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