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1
紅,只能尷尬敗退,別提多狼狽了。 他踉踉蹌蹌,走到了大門口,深深呼吸一口氣,簡直像是做夢一樣。信誓旦旦地來了,灰溜溜敗走,真是丟人!怎么當了巡撫,反而不如當初的巡按來的痛快,紅梅閣上,唐毅多傻白甜啊,現在怎么就成了白骨精! 聰明沒法裝,傻卻可以,這小子才是扮豬吃老虎的行家! 胡宗憲一肚子感慨,晃著腦袋,往戰馬走去。 “慢著!” 胡宗憲一回頭,只見唐毅抱著肩膀,站在了那里。胡宗憲眉頭一皺,怒道:“行之老弟,你還想趕盡殺絕不成?” “梅林兄,經此一事,你我之間友盡!” 胡宗憲一愣,搖了搖頭,什么也沒說,轉身還要走,唐毅卻又說道:“我們友盡,但是義生!倘若有一天,你走了張部堂的老路,我還會力保你的!” 胡宗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小子不會是耍人玩吧? 唐毅幾步走到了胡宗憲面前,苦笑道:“梅林兄,從此之后,東南百姓就指望你了。周珫根基不穩,坐不長的,或許還會有人,但是早晚東南總督都會落到你的頭上。我希望你能秉持自己的一顆良心,凡事把百姓放在前面?!碧埔泐D了頓,說道:“你終究不是嚴黨的無恥之徒!” 話不用多,胡宗憲淚水長流,理解萬歲,是的,他永遠都不是真正的嚴黨! “行之老弟,知己??!有你這句話,我此生無憾!” 第309章 小三元的東西,辟邪 從唐府回來,胡宗憲心里頭五味雜陳,既為了失去一位朋友而難過,也因為沒有撕破臉皮而慶幸。 兩年之前,他懷著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絕,到浙江擔任巡按,第一個結識的人就是唐毅,還成了所謂東家和師爺,當時兩個人意氣相投,互相扶持。時至今日,他已經被卷入東南的泥潭,一半是身不由己,一半也是自己愿意。 但是他靠著陷害張經,又依附嚴黨,一躍成為浙江巡撫,在士人的眼中,早就是卑劣無恥的代表,十足的幸進小人。 胡宗憲有自信時間會抹平許多東西,只要他能不斷立功,權力越來越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攀附他,阿諛奉承,甘心充當鷹犬。 只是唐毅這般外圓內方的人,永遠不會原諒他在原則上的妥協,和唐毅之間再也沒法恢復當初的親密無間,日后雙方也是互相利用居多,刺兒插在心里,即便拔出來,傷口還在。 這就是宦海的無奈,得到了多少,就要失去多少嗎? 胡宗憲不??絾栕约?。 幸運的是唐毅還是顧全大局的,他沒有把自己和嚴黨徹底劃為一類,也就是說唐毅層出不窮的手段,不會用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代表著心學和東南大戶不會和他針鋒相對,瘋狂拆臺,這個巡撫也就坐穩當了。 有人要問,唐毅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嗎? 答案是肯定的。 或許連唐毅都不知道,他的身后已經有一大群人在幫忙宣揚他的名聲,擴大影響力,甚至有人冒他的名字,著書立說,如今的唐小秀才儼然文曲星下凡,東南大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些人并非吃飽了撐的捧明星玩,而是看重了唐毅的潛力,心學在東南雖然勢力不弱,可終究是在野力量,沒法攫取帝國最大的權力。 對于心學弟子來說,為陽明公爭取應得的待遇,推翻理學的桎梏,是天然的使命。 同樣的他們也知道想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從孔子開始,儒家也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到漢武帝時,經過董仲舒的努力才成為顯學,一來時間漫長,二來需要有扛鼎之人。 心學同樣如此,陽明公創立心學之初,也就大貓小貓三兩只,可是他的官越做越大,功勞越立越多,平定叛亂,保全大明,文官封爵……種種光環加持,威望頂天,他的心學就成為文人追捧的無上學問。 從發起到興盛,幾十年的光景,要想從興盛到鼎盛,甚至取理學而代之,或許也要幾十年。漫長的時間,必須要有一位董仲舒一般的扛鼎之人! 唐毅的優勢從各個方面來看,都太明顯了,他心思機巧,有能力,有韜略,懂文,懂武,又懂商,關系網綿密,人脈金脈深厚,深得皇帝喜愛,最為重要,是他年紀輕輕,潛力巨大,如果他能崛起,至少三十四年之內,心學都不用擔心后繼無人。 顯然投資唐毅,是超級獨角獸股,奇貨可居,收益無窮。 權衡種種,唐毅都是不二人選,只是他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文”上面,雖然有詩詞曲詞流傳,但畢竟是小道,畢竟心學首先是學術組織,必須有過硬的論點,有完備的論述,有吸引人的口號,什么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知行合一……這一類的東西并不是隨便說說就行的,沒有長時間的沉淀和思考,是提煉不出來的。 再說,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家伙用學術去征服一幫白胡子老爺爺,實在是不現實。 既然堂堂正正的路走不通,那就要劍走偏鋒。 大明朝的讀書人最看重什么,無非是科舉二字! 如今唐毅是小三元,如果能在科舉之路高歌猛進,創造前所未有的輝煌,他也就有了光環,其他人就會主動靠過來,擁戴唐毅,成為心學下一代的共住,未來之星。 心學的諸位大佬如此抬舉一個年輕人,不是發了瘋,而是有些失望,如今在朝堂之上,心學弟子不可謂不多,徐閣老正是當之無愧的領袖,可是徐階的所作所為,雖然是迫不得已,可是在心學內部爭議頗大。 比如他不管老師的死活,他坐視弟子上書下獄,他又把孫女嫁給嚴嵩的孫子,曲意逢迎,支持嘉靖一意玄修……不管怎么說,都是徐閣老身上洗不去的污點,再說徐階年紀也不小了,他能斗倒嚴嵩,離著下臺也不遠了。 唐毅雖然年紀輕輕,可是他做的事情,大家歷歷在目,救楊繼盛,救張經,那是有情有義有手段,解決蘇州的糧食危機,推動編練鄉勇,都是維護江南士紳的長遠利益,再加上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和交通行有聯系,都要念著唐毅的好處。 不推他推誰? 只是這些籌謀還不便立刻告訴唐毅,省得他小子膨脹,但是大家伙的行動卻開始了。 在杭州的這段時間,王畿,錢德洪,季本,聶豹,王艮等等心學大佬頻頻約請唐毅,參加文會講學,灌輸心學理念,也講解八股時文的關鍵訣竅,一個個是傾囊而贈,毫無保留。 他們把歷年搜集的經典時文拿出來講解,反復揣摩,甚至請來幾位同考官,告訴唐毅什么樣的文章更能吸引考官的注意力…… 面對著填鴨式的教育,兩世為人的唐毅只能痛并快樂著,都有些吃不消,倒是作為他的陪綁,徐渭似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