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9
趙文華搖搖頭:“唉,義修兄,天大地大,圣譽最大,身為臣子,不能讓君父受委屈??!” 嘉靖的確沒有派錯人,趙文華處處都想著皇帝的名聲,東南的百姓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這正是唐毅心中標準的小人! 對付這種小人最看功夫,只見唐順之笑道:“梅村公不愧是我朝的大忠臣!只是……有些人深受陛下信任,派到了東南繁華之地,人間天堂,竟做出如此辜恩負義的罪行,放過他們,陛下能高興嗎?” 第107章 一壺濁酒盡馀歡 唐順之正好戳中要命的地方,如果嘉靖一心包庇也沒話說,只管放水就是了,可聽說王忬的密奏送上去,嘉靖把內廷四大太監都叫了過去,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要知道這四個人都是從安陸跟著嘉靖去京城的,伺候了幾十年,還從沒享受過這種待遇呢!皇帝光是罵還不解氣,還親自拳打腳踢,聽說把門牙都給打掉了,皇帝的憤怒可想而知。 趙文華想想脖子根就冒冷氣,急忙問道:“義修兄,該如何是好,還請你不吝賜教?!?/br> “梅村公,賜教不敢說,陛下之所以憤怒,除了織造局的奴婢胡作非為,還有一點,就是織造局秉承皇命,供應宮中花費。陛下數十年躬行儉約,花費極少,可織造局竟然逼得絲綢商人勾結倭寇,強搶百姓土地,改種桑田,擴大絲綢產量,彌補虧空。試問,這套說辭行得通,將陛下置于何地?” 還能置于何地? 靡費無度,昏庸無能,貪圖享樂,官逼民反,就差一頂亡國之君的帽子,額不,就算桀紂一般的帝王,也只是壓榨百姓而已,還沒有發展到勾結敵國的程度吧! 稍微想想,就不寒而栗。 這也是嘉靖把王忬趕走,交給更油滑的趙文華處置的原因所在。 離京的時候,老干爹嚴嵩,還有干兄弟嚴世藩都把這層意思告訴了趙文華,唐順之雖然遠在東南,竟然把帝心猜的這么精準,不由得讓趙文華感嘆,這位同窗的功力漲得真快!只是他遠在天邊,對京里的情況還不熟悉。 趙文華嘆口氣,壓低聲音說道:“義修兄,也就是你們說陛下節儉,為了修煉長生不老,咱們的陛下蓋宮殿,修精舍,四處弄稀奇古怪的藥材,什么靈芝,首烏,千年人參,哪一樣不是靡費萬金。說句實話,織造局能維持到現在,算是他們的本事?!?/br> 唐順之微微一笑:“梅村公,你說的我何嘗不知,可是這話你敢和陛下說嘛?” “我活的不耐煩了!”趙文華悚然說道。 “呵呵,所以說關鍵不是我們怎么看,而是陛下怎么看?”唐順之意味深長說道。 趙文華又是一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還是當年剛正不阿的唐荊川嗎?竟然懂得逢迎圣意了,真是天下奇聞! 自己此番南下,也有請唐順之出山的意思,嚴嵩就怕請來一個冤家對頭,哪知道唐順之的言談竟然變得如此順耳,實在是意料之外。想混官場,誰都要低頭,堂堂的荊川先生也不例外,趙文華高興地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轉念想到眼下的難題,又愁云遮頂,的確如同唐順之所說,關鍵是嘉靖的心思,道君皇帝是決然不會承認他花費眾多的,只會把責任怪到下面的人,是他們貪墨了銀子,胡作非為。光是這兩條,他們就活不了。 原本自己還想著照顧內廷的面子,高抬貴手,現在恐怕是不成,哪怕得罪內廷,也要把織造局都拿下。 可是說著容易,誰會甘心受死,上至楊璇,下至朱志良,都破罐子破摔,拼命把責任往上推,往皇上身上扯,有的沒的什么都說,這要是讓嘉靖看到,第一個砍得就是他趙文華的腦袋,這個欽差難當啊,他甚至羨慕王忬了。 擦了擦額頭的虛汗,趙文華看到唐順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忙祈求道:“義修兄,你可不能袖手旁觀,一定要給我出個主意?!?/br> 唐順之頷首微笑,突然掃了一眼身后的唐毅,笑道:“梅村公,咱們不妨先聽聽這小子的主意?!?/br> 怎么又是我??! 唐毅這個罵啊,讓我當個安安靜靜的美男子好不! 趙文華是嚴嵩的干兒子,和他攪在一起肯定沒有好下場,唐毅都把這位拉近黑名單了,偏偏唐順之還給他刷存在感。唐毅就不相信,憑著唐順之的聰明才智,會想不到處理辦法,非要把自己推出來,簡直坑死人不償命! 有外人在,唐毅又不能耍驢,只能老老實實當狗頭軍師,略微沉吟,突然想起一個典故,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怎么,有主意了?”趙文華好奇問道。 唐毅連忙躬身,說道:“小子有個朋友,他是獵戶,有一天上山打獵,卻不巧被另一個獵戶給射傷。他想多討要一些錢財,可是對方只答應給他看病治傷的費用,二人爭執不下,我這位朋友就想到了一個辦法?!?/br> “什么辦法?” “他先是去了王郎中那里看傷,王郎中只是把露在皮膚外面的箭桿鋸斷,留下了箭頭在里面。射傷我朋友的那位頓時就不干了,說怎么可以只鋸掉箭桿,而不管箭頭呢!您猜那位王郎中怎么說,他說我是外科郎中,只管外面的,要解決箭頭,去找李郎中。那家伙無奈,只好帶著我的朋友去李朗中那里,一個傷治了兩次,診金兩份,我朋友正好從郎中那里拿到了額外的補償?!?/br> 這個故事新鮮,趙文華思索一會兒,恍然大悟,笑罵起來:“好個促狹的小子,你哪是說你的朋友,分明是說衙門嗎?” 唐毅靦腆一笑,“欽差大人法眼如炬,小子不敢反駁?!?/br> “嗯,有趣,果然是有趣得很!你這么一說,本欽差心里有數了!” 趙文華久歷官場,遇到“鋸箭”的事情何其之多,比如某個案子,知府衙門就會批示“實于法不合,特令知縣嚴明查辦”,于法不合就是擺在明面上的箭桿,輕松鋸掉,至于如何查辦,那就是深埋rou里的箭頭,讓知縣鬧心去吧。 聽弦歌知雅意,趙文華何其聰明,唐毅這么一說,他就明白了,要想把案子辦好,就必須把箭頭和箭桿分開,簡單說,就是切割處理,分攤罪責。 討來了主意,趙文華又隨意聊了幾句,就起身告辭。 “義修兄,還有這位唐小友,等我處置了案子,還要來叨擾?!?/br> 唐順之欣然點頭,唐毅也笑道:“欽差大人,再過半個月,鹽鐵塘就能修通,到時候還請大人觀禮?!?/br> “一定,一定要來!” 趙文華心滿意足,回到了蘇州欽差行轅,立刻下命令,把一桿案犯都帶了上來。首先嘉定知縣朱志良丟城失地,理應戶滅九族,天心仁慈,判處斬立決。商戶沈良,勾結倭寇,喪心病狂,罪不容誅,斬立決,家產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