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3
等勛貴人家的了解本來就不算多,而賈璉當初的婚事……訂下來的不可謂不早,是以兩個聽了賈赦吩咐的晚輩,對于賈赦這話是真心假意也分辨不大出來。 畢竟……按著家里的老人們的說法,賈赦賈政甚至賈敏當初的婚事訂得都早,甚至當初寧府只比賈璉小幾歲的侄兒賈蓉的婚事定下來的時候他歲數也不必迎春如今大多少,說不得賈家甚至不少勛貴人家的規矩就是早訂婚也不好說——若是真是這樣,那相看晚了的可不就只能撿著別人挑剩下的了。 至于賈珠和元春那邊雖然婚事定下的都玩,但里頭卻不是沒有緣由的,賈珠那里是因著當初賈政一心想給長子尋一門書香門第的姻親,自然得等賈珠進國子監了再說,而賈元春那邊早年更是打算選秀入宮的,自然不能有婚事牽絆。再加上二房若不是賈母尚在其實早就可以算是賈家的旁支了,自然不能隨著二房的規矩來。 賈家兩房的長子甚至包括當時大房的次子賈璉出生的時候賈代善都還尚在人世,也是賈代善當時作為大家主訂下的兩房男丁分開排名的規矩。不過賈母心里偏心次子一家,所以當初迎春出世的時候賈母便搶在賈赦前頭就訂下了迎春的名字和二姑娘的序位,正好賈赦其實當時也不是很在意一個庶出的女兒如何,懶得為此和賈母起什么沖突,這才使得元春一個二房長女還能含糊的占一個榮國府嫡長孫女的名分——但這并不代表迎春的身份就比元春低了,是以在賈赦看起來,這迎春的婚事總不能比元春的還差吧。 這才是真正讓賈璉為難的事情呢。 這里得提一句,賈代善雖然也是個偏心的父親,但是對賈政的偏心也僅僅止于臨終前給他一個前程,并不會不顧及到長幼有序的規矩,是以在賈代善在的時候賈赦和賈政的關系雖然說不上親密但好歹也并不多么緊張。 當時作為很長時間以來賈府唯一的姐兒,賈赦對元春也很是有些感情——至少在迎春出生的時候,賈赦還不至于專門為了個庶出的姐兒和賈母對上,斬釘截鐵的一定不許元春占榮國府一點好處。 若是元春真的入宮參加選秀了,這所謂的榮國府長孫女的名頭顯然是沒法子給元春帶來太大的用處的,畢竟宮里頭階級森嚴,除非元春如史湘云一般父母已違兄弟全無,否則在宮里人的說法里她依舊只是從五品工部員外郎的嫡長女,頂多加上一句養在榮國公夫人身邊罷了,實在沒什么用處。 但誰讓最后元春沒能參加選秀呢。 國公府嫡長孫女的名聲至少聽起來還是體面的,再加上元春好歹有王子騰這個舅舅,最后的婚事上也總不算差。 但也就是這個不算差,可真心鬧得賈璉頭疼。 迎春好歹是一等將軍的女兒,在家里只一個女孩兒的情況,即使迎春只是庶出的也是金貴的。哪怕賈赦身上的地位只是個虛爵位,迎春想要下嫁的體面些也不算難。 迎春的教養其實是有保障的,再加上李守中作為國子監祭酒,在學生中也不是沒有威信體面的,若是等過幾年迎春正當齡的時候,在知道迎春教養不差的情況下,若是李紈有心的話,李夫人這邊就未必不會為了已經嫁進賈家大房的李紈而給大房的獨女迎春選一個不至于錯了譜的少年學子。 ——國子監里固然有如賈珠這樣的世家子弟,也不乏出身普通但成績皎然的優秀秀才舉人,哪怕迎春的歲數和出身未必和這些人匹配,這么多人里的同年同窗里頭也不可能完全挑不出合適的人。 正好賈家早就有向書香門第靠攏的意思,先頭的賈赦原配張氏可不就是正經的書香門第出身的,賈代善千挑萬選的女婿林如海也是靠科舉讀書起的勢,如今賈璉的媳婦李紈家里也是讀書人,再給迎春選個讀人出身的女婿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偏賈赦前頭因為和二房賭氣惦記著一定讓迎春的女婿越過了元春的,這才使得賈璉頭疼起來了。 第119章 李紈鳳姐(十七)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紈并不是個多么無私的人,或者可以說,人總是有私心的,李紈也并不例外。 曹公故事里李紈雖然出場不多,但是這樣的心性就已經有些端倪了。只不過到底表現的還不算太明顯,畢竟當初李紈的境況實在是不好,在那種情況下只滿心惦記著自己孤兒寡母也委實算不上什么大罪過。 這樣的心性在她一無所有的時候便罷了,好歹還能當作她自保的手段,但若是換做如今事事順遂,時間久了卻難保不讓人反感了。 性格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的事情,李紈并不是在喪夫之后才變成這樣性情的。 算起來其實和李紈家里沒個嫡親的兄弟不無關系。 在男權社會里,一個男嗣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紈家里只得了她一個女兒并無男丁,作為絕戶頭,在很多時候無疑比別人家就氣短了許多——尤其是李守中本性里就是個再傳統不過的人,憑什么都想不到讓獨女招贅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可不就讓李家絕戶一事再無改變的可能了嗎。 以弱者身份生活久了的人,總是容易便得自私,斤斤計較于自己手中擁有的東西并且吝嗇于付出。 哪怕李紈也知道自己得討好夫家公婆舅姑,只不過如之前那樣殷勤的給長輩請安或是隔三差五孝敬針線什么的對于李紈來說,也就是全部了,她可不愿意付出再多了。 也好在如今的李紈還并沒和大房有什么沖突,是以上下所有人對她的印象都很是不錯,還給了她改變的機會。 為什么人們締結兒女婚姻的時候講究門當戶對,撇去所謂的強強聯手之外,也是因為人的見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出身和教養,或者同樣可以彌補這份見識的還有人的閱歷。 李紈的出身無法改變,閱歷也不是短時間之內內培養出來的,只能指望著她的長輩能再教一教她了,比如說她親娘李夫人。 李夫人的出身也算不上多高,至少遠比不得賈家世祿門第的歷史底蘊——本朝開國還不算久,如賈家這樣隨著太.祖皇帝發家的人家就已經很算得上是世家了——李夫人的父兄都不過是寒門仕子出身,在她出嫁之前她娘家夫家還都不過是白身,家資并不豐厚到足以支撐她得到官宦閨秀的教養的地步。 好在年幼時候的教養也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尤其是在她的丈夫也不是一開始就飛黃騰達的。 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