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
這世上可從沒有讓兄長孝順弟弟的說法。 賈寶玉的婚事從來都是個老大難的事情,雖說親近的人家都知道賈母從來都是最寵愛賈寶玉的,但是這寵愛到底是虛的,并不代表什么。要知道這榮國府的繼承人是賈璉,承恩公府的繼承人也必然是賈赦的嫡長子賈珠,賈寶玉未來的前程更多的還是得指望他自己的出息。 然而賈寶玉可從來不是什么努力的人,依舊一副天真爛漫的模樣,只一心和丫頭們說笑玩樂,便是才華什么的也更偏向于詩詞歌賦,對于科舉出仕仍舊嗤之以鼻。 哪怕賈母再疼寵寶玉,一心覺得寶玉前程無限,但是別的人家可沒有賈母這樣盲目,是以便是寶玉到了十七歲的年紀的時候也并沒什么人愿意將自家姑娘許配給寶玉。 ——或許史家的湘云和寶玉自小青梅竹馬情分深厚,未必是不想嫁給寶玉的,但是史家那頭可不想平白落得一個對侄女不上心的名聲,到底還是早早就為史湘云看好了婚事。 然后等賈寶玉的年紀真的不小了之后,賈母到底是有點急了——她可不認為是因為寶玉本身不出色的緣故,只覺得是賈政和王夫人不肯上心的緣故,是以很是以孝道的名義要求自家兒孫們務必給寶玉在高門里頭選一個媳婦。 當然了,賈母自己也不是沒為賈寶玉說過親事。賈母在賈寶玉之外的事情上的眼光總還是不錯的,幾次三番看中的婚事都是四角俱全的極好的。只不過外人可不會覺得賈寶玉是什么璞玉,自然都委婉的堅定的拒絕了,這在賈母眼里就是十足的有眼不識金鑲玉了。 然后她就以孝道的名義要求自家所有兒孫們務必給寶玉選一門好親事了……不僅賈政賈珠被要求了,賈赦賈璉王熙鳳也逃不過要求,便是作為已出嫁女的迎春和探春都沒能逃的過去。 不過估計也就賈政能將這件事情放在心里了,不過王夫人顯然是很清楚賈寶玉如今到底是怎樣的燙手山芋,是以很是懶得理會賈母的命令,索性陽奉陰違的將這件事拖了下去。便是素來容易心軟的迎春都被李紈勸了一回,不讓她參合這件事。 然后賈母不知道怎么想的,隨著賈寶玉的年歲漸長,在寶玉婚事的問題上沒有得到回應的情況下,倒也覺得很可能是因為寶玉的身份不夠,然后不知怎么想到的竟然大妝入宮去見了元春一回,試圖說服元春吹一吹枕邊風索性將寶玉立為世子。 元春雖然占著正宮的位置,但是這么多年卻不知怎么的一直沒能懷上孩子,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并不是沒有有心防備,之前在王府里的時候并無人有孕就是最好的證明,只不過隨著入了皇宮之后自己的年紀漸長,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他妃嬪一個個懷孕生子,若不是她的管家本事還算不錯,打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宮權不放手,還不好說日子能過成什么樣呢。 但饒是如此,元春畢竟不是很得寵,這個皇后位置做的也并不是很穩固,尤其是隨著能給她撐腰的太上皇過世之后,更是只能一心奉承太后娘娘了。 這種情況下,元春自是并不敢隨意行事的。 而且便是元春真能肆意妄為,她也是絕不會順著賈母的心意的。哪怕不看在大哥哥的仕途前程,至少也到底是和賈珠的情分更深一些。 甚至哪怕再撇開從小一起的十幾年的情分,至少她這一輩子都忘不了,在她以為自己這一輩子都只能在當時的李嬪身邊做一個女官宮人的時候,是因為大哥哥賈珠科舉入仕有出息了,才讓太上皇想起來給她這一份姻緣的。 哪怕不論情分,人總要懂得知恩。 賈母本來就年歲已高,并不可能月月入宮來見元春,再加上元春比起祖母本來就是和父母兄長的關系更親昵一些,是以沒幾日的功夫,賈母說的這話就原模原樣的傳到了王夫人耳朵里。 然后就被王夫人又原樣的說給了賈珠。 聽著那所謂的“左右珠兒都已經科舉入仕了,寶玉的年紀還小,這爵位便是給了寶玉又如何”的話,賈珠發現自己的心里竟然完全沒有起任何的波瀾。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不在意就不會失望吧。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賈母不該這么沒腦子的……只不過設定就是賈母偏袒寶玉偏袒沒邊了……就當是有人給賈母下咒了好了。 至于林黛玉的問題……傳說中的蝴蝶效應…… 賈母當時一時沒來的及殷勤的表示把林黛玉接來,林黛玉孝期里頭不合適繼續見外人求學,再加上林黛玉年紀也漸漸大了不合適再請一個男先生了,于是林如海依舊送走了賈雨村……然后賈母就算反應過來了,林黛玉也不可能自行上京,這么一來一回以當時的交通就得耽擱大半年的時間,于是林黛玉就索性一直呆在林如海身邊了。 林如海的過世,具體原因不明,但是至少肯定和他自己覺得沒什么可牽掛的所以求生意識不強脫不了關系,而林黛玉作為他唯一的血脈養在身邊,肯定他是得為林黛玉著想的,所以至少能多活個一兩年。原著里頭林如海過世是在寶玉夢游太虛之后的事情,那時候寶玉至少十三歲,黛玉也就差不多十二歲,以古時候的婚嫁年紀,雖然并不到結婚的年紀,但是至少是能訂婚了的,所以林如海哪怕是稍微往低一點選,肯定也得做主為林黛玉擇一門婚事。 于是林黛玉就徹底和賈寶玉沒關系了。 哪怕林黛玉還能作為外孫女拜見賈母,那至少也是嫁人之后的事情了,賈寶玉就算再不懂事也不可能再做什么失禮的事情,于是也就沒有然后了。 第40章 迎春探春(番外) 第四十章 “元丫頭是正月初一的好日子,日后定然是尊貴的命數?!睆亩麻_始,元春就沒少聽過這樣的話。 這最早是祖母的意思,據說祖母當年便很是想讓敏姑姑入宮的,只不過祖父并不想和后宮謀嫡之事牽扯太多,又是真心疼愛小女兒,是以便先一步的將敏姑姑許給了林姑父。 后來,母親也被說服了。 畢竟祖母說的未來太誘惑太美妙,便是連她也難免心生向往。 母親從小接觸的都是王家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但是若是入宮謀取青云路,這樣的教育顯然是不成的——自己的出身無論其實如何做不了王爺的正妃的,而做側妃顯然并不需要王家女管家理事的本事。 是以多數時候,元春還是以學習琴棋書畫詩書禮儀為主,管家理事的本事頂多是閑暇時候的消遣。 畢竟依著賈母的說法,日后作為一宮主位也是得管理自己宮室的。 那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選擇性的忽視了自己未來可能遭受的挫折苦難,只一心惦記著所謂青云路的光輝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