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
飾一時來不及做太多新的,那么索性多備些上好的衣料寶石。不僅賈母掏了不少私房添進元春的嫁妝里頭,王夫人更是私底下添給女兒不少好東西。 是以哪怕從指婚倒出嫁不過四個多月的時間,但是等真的到了正日子的時候,元春的嫁妝還是很能看得過去的。 當初賈代善仍在的時候,他的嫡女賈敏的嫁妝就很是稱得上正經的十里紅妝,便是如今也值得人們嘖嘖稱奇。而到了元春這一輩兒里頭,大概是因為元春的出身在妯娌中比較低的緣故,這嫁妝更是豐厚得很。 為了元春的婚事,賈珠還專門請了一日的假期,作為兄長背著元春出了門。 不知道是因為李嬪私底下勸過了的緣故,還是因為覺得元春好歹有個進士出身前程可期的兄長,反正迎親的時候十二皇子的臉色倒還算是不錯,至少不至于冷著一張臉一眼就讓人看出不情愿來。 作為新科進士中的特例,賈珠倒并沒如許多同期學子一般只能在吏部等著候缺,反倒是在張榜的同時得了圣上的旨意,點他做了內閣中書。 本朝素來有非翰林不入閣的說法,每回殿試后除了一甲三人自然入翰林院之外,余下的人卻都得經過考試才能決定是否能進翰林院,但是顯然的以賈珠的學識顯然是很難考入翰林,圣上倒是斟酌之后直接把賈珠扔進內閣。 以狀元授從六品官職榜眼探花授正七品官職看來,賈珠作為進士出身得了一個從七品的官職也不算什么,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做了內閣中書之后總是有更多的時間能出現在御前罷了,委實算上是個優差了,前程可期。 也便是因為元春有這么個還算出息的哥哥,十二皇子到底還對自己的岳家勉強報了一些希望。 ————分割線———— 元春既然已經出嫁了,而且是風光大嫁的出了閣,王夫人的心里不能說沒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長子長女的前程都已經很光明了,王夫人這才有余心去關注幼子以及庶女的婚事。 十二三歲的女孩兒其實已經差不多該相看親事了,倒是十一二歲的男孩委實不算太急。王夫人既然好歹好好對待了迎春十來年,倒也不吝嗇在這最后一哆嗦上頭再盡一回心。 至于幼子的婚事,若是王家那頭有年紀合適的姑娘就罷了,既然并沒有適齡的姑娘可相配,王夫人索性就不想著什么親上加親的事情,便是再得一個如李紈這樣出身的媳婦也無所謂。 至于薛寶釵——如今沒了林黛玉這個她很不喜歡的人選,再加上她也不必將幼子當成僅有的依靠,以薛寶釵商戶女的出身又比寶玉很是大了幾歲,王夫人其實是不太可能考慮她的。而王夫人這頭既然沒露出這個意思,薛姨媽也不可能上桿子提起來這件事兒,甚至薛姨媽都沒想過要給寶釵選一個小好幾歲的女婿呢,是以在薛蟠還沒來得及惹更多事情的時候,薛姨媽已經開始給寶釵琢磨婚事了。 不過薛寶釵雖然本人樣樣齊全,但是到底商人門戶出身低了些,王夫人又一心想給薛寶釵找個官家女婿,一時之間到琢磨不到什么好的。 相比之下倒是迎春的婚事更好辦些。 雖說迎春是個庶女出身,但是到底有個進士出身前程可期的嫡兄,又有個剛剛嫁入皇家的嫡姐,且又是養在嫡母身邊的,雖說真正高門大戶的人家不一定看得上迎春,但是到底還是有不少人動了心的。 王夫人雖然并沒有苛責迎春的意思,但是到底從年輕時候起因為不通文墨的關系出門時候并不太受人待見,是以也就養成了不愛出門的習慣,便是當年李紈元春的婚事她都并沒怎么出門相看,更不要說為了迎春專門改了習慣。雖說也不是沒人來榮國府拜見,但是到底那些人家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到底并沒什么合適的。 最后還是李紈惦記著和小姑子相處的還算親密的情分,托著娘家母親出面幫著看了一下,倒是給迎春定了一個她娘家嫡支里的孩子,如今也是個秀才出身。 李家其實算不得什么富貴人家,以李父從四品國子監祭酒的位置就已經算是族里頭比較顯赫的一支了,但是李家好歹也是書香門第出身,以迎春庶出女的身份若不是有李紈從中說和卻是很難結這一門親事——哪怕迎春其實算是下嫁了。 這所謂兒女婚事從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賈政雖然自身并不是科舉入仕的,但是卻從來最愛讀書人的,不僅從小就要求兒子讀書更是為長子娶了書香門第的女子,這會兒為女兒擇婿的時候,既然嫡女已經如愿嫁入高門了,那么庶女的婚事便不用高了,能再結一門書香世家的親事就很好了。 而王夫人那邊,因為之前元春的嫁妝委實太過于豐厚了,且榮國府里頭有眼見有兩個姑娘快到了出閣的年紀,自然有的是人盯著看——若是將迎春配給沒落的勛貴人家,到時候嫁妝上頭可有的是說頭了,但是若是配到書香門第家里那么對嫁妝這些東西的要求委實不高。 于是在迎春的父母都沒什么意見的情況下,李紈趁機帶著迎春回了一次娘家,順便在娘家里頭“正巧”碰見了正好在她家里做客的族老家的奶奶。 李守中一輩子只得李紈一女,不得不說是人生一大憾事,雖說李守中已經將大半家產都給女兒做了嫁妝,但是族里仍舊有不少人很是覬覦他家里的嗣子位置。本來李守中也是打算在女兒出閣在夫家站穩腳跟之后再琢磨過繼一事,索性讓李夫人請了人來商量。 ——當然了,實際上是什么原因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這位族老家的奶奶膝下有兩位公子,長子早就娶親生子如今正在外省赴任,近年怕是還沒法子回京,而次子的年紀還小,如今正在國子監讀書,這婚事上頭也還正在相看呢。 雖說同樣都是親生的孩子,但是到底書香人家里頭規矩重一些,講究一個長幼有別——哪怕如今長子媳婦隨著丈夫赴外任了,這家里的中饋仍舊不會交到小兒媳婦手里。 是以在給小兒子擇婚事的時候,也不得不多添幾分小心,惟恐小兒媳婦是個好強惹事的性子。 而迎春的性子正好是再溫順不過的。 雖說迎春也不是沒和王夫人學到管家的本事訣竅,但是到底本性就不是掐尖攬權的,雖說已經并不如上輩子的懦弱了,但到底總是不可能徒然變得強勢起來,倒頗有幾分道家清凈無為的滋味在。 反正那位來李紈家里做客的李夫人是挺滿意的。 第29章 迎春探春(二十九) 第二十九章 既然雙方都已經有了意思,又是親戚出面牽的線,那么也不必拖延什么,婚事也很快就定了下來。 算起來這份婚事雖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