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3
突厥邊境不過三百里的幽州。到了幽州的藤甲、與本地生產的鐵器一并向北送去,而距離幽州最近的突厥部落正是賀邏鶻的親信,阿史那燕羅的部落?!?/br> 如此長的運河之上通行,卻幾乎無人知曉,此事難道不值得眼前幾個皇廷中的人出一身冷汗么。 崔季明:“畢竟突厥之亂如今已經平定,此處可先告一段落。如今的南方流民之災,雖有天意,卻更多的在于人為。流民本是一小撮,大鄴救助災民一直靠的是佛門悲田。佛門這些年膨脹的十分嚴重,許多寺廟幾乎富庶可比諸侯,他們廣受大量流民,卻進行宣講蠱惑,讓這些流民成為編制,為他們所用?!?/br> 崔季明在地圖上朝建康走去:“此次凍災最嚴重的應該是潭州洪州,但流民反動的卻是江南。世家在南地的地方官員極多,掌控力也極強,流民之災本可以鎮壓,卻不料幾地刺史和節度使以幫助流民之名,起軍向各軍鎮進發,周圍城池被攻陷,流民數量成倍增加,叛軍也吞并了各地軍鎮士兵,逐漸壯大。如今的范圍,北至宣州常州、南至東陽,西邊或許可能和饒州勾連,但具體情況還并不清楚?!?/br> 她長桿在地圖上畫了個大概的范圍,這一片圓形的區域,直徑幾乎可比洛陽長安之間的距離。薛菱輕輕的抽了一口冷氣。 袁太后道:“果然他們在北地怕行蹤暴露,選擇從南地開始發展?!?/br> 殷胥兩只手緊緊交握在衣袖下,后背發涼。他曾想過世家如何啃噬著大鄴,卻沒有想過如此計劃周密,循序漸進。若不是突厥之亂被南突厥的獨立所牽制,三方同時起亂,大鄴必不能保全! 賀拔慶元道:“這不是隨便就可以平定的流民之亂,他們已經手中握著大量南地士兵了。我本以為他們之前擴張得如此之快,或許能很快吞并和州、揚州,但似乎根據軍報,他們停留在了宣州附近?!?/br> 殷胥忽然開口:“他們停留在宣州,或許是因為折損過多。他們本來的計劃應該是是吞并了宣州軍鎮的三千將士,驅使宣州百姓稱為流民。但宣州節度使劉原陽與崔家三郎聯手,命宣州百姓撤離至和州。雙方交戰中,對方流民將士死傷極重,不但沒能吞并,還自損頗多?;蛟S流民與南地士兵之間,也因為宣州之變發生了內部矛盾,所以才導致隊伍很難再推進?!?/br> 薛菱看向了崔季明,本想開口,卻猶豫了一下,做了個手勢請崔季明繼續講下去。 崔季明避免說太多細節,她在地圖上向正北方邁了兩步,道:“如今局勢唯一不明朗的,便是兗州。這也是最棘手的,圣人分封兆去兗州,必定是聽了某些人的建議吧,但這無疑養虎為患。兆與行歸于周聯合已經有幾年?!?/br> 崔季明想了想,順應薛妃昨日的那一招,道:“這也正是萬氏下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兗州都督府轄兗、秦、沂三個州,而兗州面積很大,距離開封,只隔一個小小的曹州。若我是永王,我必定先占曹州,再奪汴州?!?/br> 她的杖尖點在了汴州,輕輕敲擊兩下。 這回輪到殷邛倒抽一口冷氣,他癱坐在榻上,喃喃道:“因汴州是通濟渠上最重要的樞紐,只要占了汴州,便可用運河與南地相通,物資與兵士均可來往?!?/br> 崔季明其實早早知道兆分封兗州時,就有過了這個預想,她閉上眼睛,道:“那圣人可知道,一旦占了汴州,哪座城便如囊中取物了?” 這個答案呼之欲出,一時間含元殿內寂靜無聲。 半晌后,殷胥深深呼了一口氣才能逼著自己站直身體,盡力平靜回答道:“東都洛陽?!?/br> 第169章 奪取了東都洛陽,大鄴四分五裂。 這很有可能成為如今在場眾人能看到的不遠將來。 薛菱道:“今日萬氏身死的消息可能就要往兗州傳了,不知道兆與……行歸于周會做何反應。妾認為應當即刻調兵前往曹州,盡快擊潰叛軍?!?/br> 殷邛猛烈的咳嗽起來,薛菱連忙去扶他,殷邛嗓子里發出可怕的撕裂咳聲,半晌才平復下來,道:“兗州附近軍鎮能集結多少人?” 賀拔慶元道:“每年上報朝廷的人數和實際會相差甚遠,咱們什么也不知道,甚至不知道到時候可能會是誰領兵,具體能有多少軍鎮歸于永王。咱們只能先集結部分軍隊去曹州附近,探清狀況后再決定如何行軍?!?/br> 殷邛嗬嗬的呼吸了兩聲,吃力道:“你打算從涼州調兵么?” 賀拔慶元道:“最好是由部分中軍作為領頭,以朔方、幽州大營的兵力為主,調派少量河東的天兵軍、大同軍、橫野軍。如今突厥平定,賀邏鶻與行歸于周交惡后也不會聯手,調取邊關兵力更保險。畢竟河東、山東許多地方將領都是世家出身……” 殷邛坐在椅子上喘了許久,不知道是否在思索,袁太后提裙繞著地圖周邊而行,道:“我認為此計可行。河東地區掌管大量精兵,如今河東節度是由裴敬羽掛名。裴家與永王交好,這實在太過危險,河東一地也有許多胡人混居,局勢復雜。我認為應該即刻封賀拔公為河東節度使,掌河東幾軍,隨時調令?!?/br> 崔季明躬身行禮,將長桿遞還薛妃,走到地圖邊緣,聽這話挑了挑眉。 按理說賀拔慶元忠心可鑒,又在此境況下臨危受命,此次討伐叛軍,主力也是賀拔慶元曾監管過的朔方、幽州兩大軍營。她認為殷邛該把當年拿走的三軍虎符還回來,命賀拔慶元調兵才是。 顯然袁太后則是不希望這個她當年給出去的主帥之權,再回到賀拔慶元的手里。 河東節度使是大鄴僅存的幾大統帥多軍的官職之一,一般由長安城內的文官掛名。賀拔慶元兼任河東節度使,必然不同于裴敬羽,他肯定能有足夠的管轄權,但此次討伐,河東幾軍卻都是只做輔助—— 袁太后此時此刻,仍然不希望賀拔慶元兵權過盛。 看著一旁沉思的殷胥,與榻上不知道是否還能思考的殷邛,在這個怕是要權力交接的敏感時刻,崔季明顯然能理解她的謹慎。 她也明白為何薛菱要叫袁太后前來了。這個女人已經五十多歲,仍然有著政治家的敏銳,縱然她罵名在外,也有著旁人難比的狠絕,但經歷幾次宮廷動亂的她,是大興宮中最經驗豐富且堅決的守衛者。 賀拔慶元點頭:“可以。但如果南北互通,或許有我們還不知曉的勢力,我需要朝廷增援時,絕不可置之不理?!?/br> 薛菱點頭:“這是自然。賀拔公,若行歸于周是世家組成,那么朝堂上怕是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