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7
書迷正在閱讀:宅男穿越手冊、魂圖.勝利與誓約、聽弦宮、甜在我心、貓生贏家、鬼攻、有限沉溺、八拜之交(H)、桃花禍 妖孽成災(NP)、嫁入豪門的Omega
之中,效忠于皇帝陛下?!?/br> 仇牧一直對家中的水利機關等學術不感興趣,一直苦讀儒家之學,希望能以經綸之才輔佐帝王??扇缃袢チ艘惶私显倩貋?,他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會孔孟之道的大臣,滿朝皆是,哪里還需要一個沒有侍奉好主君的東宮舊臣呢? 他一不像熊平跳出去的早,二不像李銳有擁立之功。 唯有這一條路走了。 “你比許多人還是好上太多,你至少還有退路可走?!崩钿J也喝了一杯酒?!扒乇蟆膲粝胧菐П稣?,開疆立業,如今卷進這種事情,還不知……” 李銳的話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熊平性子太過憨厚緩慢,很快就適應不了東宮快節奏的動作,自請出宮謀一前程,將自己太子舍人的位子讓出來。 皇帝留他在太子身邊,本來就是交好宗室和熊家的關系,二來讓德陽郡主和信國公府重歸舊好,消解以前的齟齬,如今目的達到,這熊平也確實不是能作為梁柱的性子,便允了他的要求。 如今熊平已經娶妻生子,家庭美滿,這么一看,倒是沒做錯選擇。 選擇儲君,有時候一步登天,有時候也是一步就墜入深淵。 幾個已經長大的少年喝喝小酒,聊聊人生,各個都還風華正茂的年紀,竟然也聊出一些世道滄桑的人生感悟出來。 待酒足飯飽,他們離開酒樓,只看到幾個衣衫襤褸,一文錢也沒有的難民探個頭進來乞討吃的。而酒樓的老板讓他們看到他雖然不是壞人,但更不是個圣人。 他皺著眉頭讓跑堂的趕走那些難民。 如果讓他們吃喝的消息傳了出去,很快酒樓就會被乞討的人淹沒。 李銳喝的微醺,看在眼里,起了性子,丟了一枚銀錠在柜臺上。 “看著真煩,無論到哪一家小坐,各個都是這樣的情景?!?/br> 掌柜的驚訝的看著李銳,李銳指著那一枚銀錠說道:“這個足以付他們吃上一頓吧?不,應該夠不少苦人吃一頓了。你算下這銀錠能給多少人吃喝,只要銀子沒花完,就讓他們填飽肚子吧?!?/br> 李銳他會常來這家酒樓,自然是因為這個掌柜的看著順眼,不是個壞人。所以他對李銳拱了拱手,替幾個苦人道了聲謝,就讓小二準備足夠的饅頭和清粥。 李銳低頭看了一眼弟弟李銘,如今他已經長得超過自己的肩膀了。 當然,在李銳心里,他還是那個小不點。 “李銘,如今你也是掌議了,是不是?” 李銘不知道兄長說這個為什么,但是還是點了點頭。 “還記得那年京中下雹,國子監的學子做了什么,我們又做了什么嗎?”李銳拍了拍李銘的肩膀,“你和齊邵一般,如今也是掌議了,你也做些什么吧?!?/br> 李銳的酒氣讓他的話感覺上是醉話,但他的眼神十分清醒,清醒到讓人吃驚的地步。 “我們很長時間沒有像小時候那樣許多人一起做過什么事情了。你去請教請教齊太傅,我們再大干上一場吧?!?/br> 李銳看著在門口支起棚子的掌柜,嘆了口氣。 “如今長安無家可歸的人,可比當年的西城之人多上太多了?!?/br> 李銘看著自己的兄長,也想起了當年一起賑災、一起放孔明燈的日子。 他的臉色亮了起來,眼睛里也閃起了不一樣的光芒。 李銘點了點頭。 “好?!?/br> 盧默送的碗,他還留著呢。 應該可以派上用場了。 ☆、第242章 急救之術 李銘在京城之亂中會帶出盧默贈與的碗,純屬為了保留朋友的記憶。 那個碗是盧默臨別時所贈。他曾說過自己也許再也不會回京城了,這是漢人對他友好的證明,他轉贈給李銘,也作為羯人感激漢人的證明。 這碗很有趣,盧默說他曾用這個盛滿了錢,那就可能是個乞丐給他的碗,教他如何去要飯,而完全不知道要飯是什么的盧默,恐怕也不知道那個漢人對他的“友好”,是一種“與其我給你錢不如教你如何營生”的想法。 李銘帶著母親奔逃出家的時候,除了帶了一些貴重的東西,那些小時候有記憶的物品也都一并帶了出來,其中便包括這碗。 而如今,他想試試讓京中的人關注起“難民”這個群體。 李銘確實不及以前的齊邵,但以前的齊邵可沒有李銘這樣有這么多人在身后提供援助。 齊邵教導李銘如何在引起眾人的注意后上疏給陛下,然后由朝廷頒布“勸捐”的詔書;李銳則說動禁衛軍和國子監太學生一起去做這件事。 然后國子監的學子和禁衛軍的年輕禁衛一起,每個人都捧著一個碗上街去乞討。 也有許多學子不愿意,李銘也不勉強。但更多的人是對李銘身后的李國公有信心,所以愿意跟著李銘去做這件大事。 當年齊邵當掌議時,國子監曾經甚至震動過皇帝,齊邵也是這般一步登天成為天子近臣的,參與的每個人都羨慕那樣的境遇,每個人都期望成為下一個齊邵。 國子監的學子們并沒有在這場浩劫中有所動蕩,國子監街也沒有被焚燒,但行政中心都已經偏移,那國子監自然也就搬到了陪都長安。 長安也有國子監,所以這些太學生們是沒有無衣可穿,無食可用,無頂蔽身的情況的。 禁衛軍也是如此。第一批的禁衛軍本就有許多是達官貴族之后,這是天子直接的衛戍部隊,第一個要求的就是忠心,自然就住在宮里。 這么多穿著儒衫或勁裝的年輕人拿著飯碗,鋪著草席在各種鬧市中乞討,自然引起了眾人的關注,也有好奇的人丟上幾個銅板給這些人,學子們便拿它換成饅頭稀粥等物,送給真正需要這些的人。 有些人說他們是有辱斯文,有的人罵他們不知所謂。但這些太學生們就是堅持著乞討、露宿街頭的舉動,包括信國公李茂的兒子,以及許多朝中大臣的兒子。 他們以這種方式,提醒著除了爭權奪利,除了迎回太后,長安還聚集著太多無家可歸的人。百姓才是社稷的根本,若衣食無著,沒有居所,就會釀成大亂。 對此,曾經是國子監掌議的齊邵第一個做出回應,他派出家人在城外搭建茅棚,以供一些老弱病殘暫時居住,齊家不是富戶,但是也做到了一日施一次粥。 這位在朝中風頭正勁的太傅率先做出動作,其他大臣便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他們許多自己都住在宮里,自然是知道長安的房子已經緊張到什么地步,便也捐獻出一些銀兩,在長安城外搭建茅棚。 李銘和國子監學子們每日捧著碗在長安各家高門富戶門口替難民乞討,這些富戶有很多就是趁著糧價緊張囤積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