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7
書迷正在閱讀:宅男穿越手冊、魂圖.勝利與誓約、聽弦宮、甜在我心、貓生贏家、鬼攻、有限沉溺、八拜之交(H)、桃花禍 妖孽成災(NP)、嫁入豪門的Omega
皇位之爭,自古以來哪有不血流成河的。就算立了儲君,可最后能當上皇帝的儲君有多少,廢太子又有多少? 不爭?不爭就只有死。 “張兄莫以為北方的叛軍只是一支漢人帶著異族掠邊而已?!毙艊葬柾鹾鸵嗄醯奶澨?,就連張寧那般聰明之人,也還是被玩弄于鼓掌之間,這群人有多可怕,李茂比誰都清楚。 “這群打著‘尹朝’旗號的逆賊不是強盜,而是反賊。他們的目的不在于竊財,而是想竊國。此時立儲可穩定民心,但若為了立儲弄的社稷不穩,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張兄,我言盡于此,還望你多多考慮?!?/br> 李茂知道自己的話和皇帝的想法相悖,但他還是這般做了。 至于張諾會不會按照皇帝的想法去做,便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他不日就要啟程前往幽州,他只是想后方穩定一點,再穩定一點,不要出亂子。如今正是大楚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這些人卻為了儲位想著如何爭斗,借機消滅政敵,實在讓他心灰意冷。 爹,是不是因為你早就看穿了這一切,所以才老想著卸甲歸田呢? 可您終究還是沒走成。 李茂出了民居,江道奇和張諾在屋子里坐了一會兒,滿室皆是寂靜。 “張兄……我們之前的各種部署何時發作?” 劉家立身不穩,劉賢妃的父親曾經接受過涼州某地方官的巨額賄賂,幫他在京中覓了一個官職;劉賢妃堂伯的兒子劉鴻漸曾公開表示過對皇帝調任他父親的不滿;劉家子弟在各地任官,有侵占良田的,也有不少貪腐的上下沆瀣一氣…… 他們原想著若是皇帝開始考慮立儲,立刻就發作出來,cao縱御史臺一一揭發劉家的丑陋,想來劉家那邊也一樣,搜集了不少他們的把柄,就等著出擊或還擊。 只是先聲奪人總是能占盡先機的,若是見招拆招,未免落入下風了。 張諾坐定不語,不知在想些什么。 江道奇滿心焦急,生怕張諾真被李茂的一番言辭說動,放棄了打擊劉家的絕好機會。 劉賢妃本就不受寵,若是大皇子當上太子的事一定,劉家必定會墻倒眾人推。而其他在立儲之事上搖擺的世族,也會因為儲位定而靠到他們這一邊來。 晉國公府已經丁憂了兩年,張諾只要再熬過一年重回朝廷,便可又重登宰相之位。 如今正是戰亂之時,晉國公府又是太子的舅家,張諾此時回返,那才叫一步登天,權傾朝野。到時候他是世族的執牛耳者,又與李茂互為暗盟,世族必能趁此快速的壯大…… 只是江道奇卻沒想到一點。 張諾此人雖然極愛權勢,卻和老國公一般,也顧及大局。 說動張諾猶豫的,并不是李茂,而是他父親死前的遺言。 老國公張允臨死之前的叮囑,對于張諾來說,依然還歷歷在目。 “那幕后之勢力極可怕,而且妄圖奪取江山社稷,你要處處小心。大楚一亂,圣上若有不測,世族必遭反撲?;屎竽锬铩灰勒趟?,她從小心大,不是任人擺布之人,但也不是狠戾惡毒之人。你若什么都不管,太子之位反而能早早落定?!?/br> “不爭,就是爭。平衡,平……” 他父親和老信國公是一路人,所以才能君臣相得幾十年。 如今陛下已經不是那位陛下,可大楚依舊是那個大楚。他父親和先皇一起打下來的江山,決不能再落入那些反賊余孽、狼子野心者之手。 “且等等?!睆堉Z終是開了口?!敖形覀兊娜瞬灰p舉妄動?!?/br> “什么!可是……”江道奇詫異出聲。 這是被李茂的傻勁兒給傳染了嗎? “李茂有一點說的沒錯,大楚如今內憂外患,此時不是發作的時候。既然大皇子被立為太子已經是絕對沒有疑問的事情,我們不妨見招拆招,靜觀其變吧?!睆堉Z此話一出,江道奇的臉色頓時就有些不好看。 張諾如今丁憂在家,許多外面的事情都是委托江家調查的。江家曾得過皇后的暗示,若是大皇子為儲,他家女兒就會是太子妃,所以他才如此積極的奔走。 張諾見江道奇的臉色便知道他心有不甘,他是何等人物,若論口才心智,十個李茂也不見得及他,當即就笑著安慰:“你莫覺得是我退縮,留下劉家弄出一些事端,才能讓皇后和太子倚靠我們。若是我們早早就把劉家給拔除了,雖然太子儲位穩當了,我們又能有多少好處?” 他的話一說完,江道奇的臉色稍微好看了點。 尹氏和楚氏,到底幫哪邊,江家一直都在觀望。 之前他并不看好尹朝那幫子人,但也不介意偶爾提供點錢糧當做投資。前朝皇子雖然寄養在他家,但他想要捏死他也就捏死了,報個急病而亡連個水花都冒不起來。反正尹氏又不止一個孩子。什么立策擁立之功,也得成事后才能作數。 可如今尹氏暴露出來的實力實在驚人,似乎也有問鼎中原之勢。 但江氏一族曾屢遭胡人欺凌,江道奇對尹朝這幫子人居然偷偷聯系關外胡族南下十分不齒,這心中的天平對楚氏就偏倚了一點。 他家無論幫哪邊都是錦上添花, 但他女兒若是能做皇后…… 張諾卻不知道江家的這些心思,他只知道江家一直想要把女兒嫁給大皇子,以期在下一朝能夠以一種榮耀的姿態登上大楚的舞臺。 江家太過高傲,完全不能接受一丁點可能失敗的結局。 不過這正好,作為他們最為堅實的盟友,江家不敗,就是張家不敗。 至于他們的私心…… 誰沒有私心呢? 三日后的大朝,楚睿讓朝中重臣提出可以立儲的太子人選。 七成的大臣都推舉了大皇子,這些大臣大部分是中立派和?;逝?,還有大半是和張家站在一邊的世族。 剩下的三成則是劉家及其身后的世族,還有一些自以為摸清圣意,認為皇帝遲遲不立儲是因為不滿大皇子,想要不立嫡長的投機之臣。 宗室之首的項城王楚濂,以及身為禮部尚書的陸元皓,也是支持二皇子的。 這兩人站在這個立場也十分正常,楚濂自楚應元之事后就不可能支持大皇子了,而陸元皓與項城王府有姻親,被說動支持二皇子也很正常。 一時間,朝上對于立儲之事爭得不可開交,劉家更是把大皇子喜歡微服私訪的事情拿出來說,認為他性格浮躁,不利于社稷。 其實這就是在變相的責怪楚承宣曾經有逼死堂兄的不仁之行了。因為京中只要有些渠道的人家,都知道當年李銳頂罪是怎么回事。 楚睿一聽到這話臉色就不好,就和所有人普通的家長一樣,自家孩子再不好自己打罵可以,別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