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1
書迷正在閱讀:宅男穿越手冊、魂圖.勝利與誓約、聽弦宮、甜在我心、貓生贏家、鬼攻、有限沉溺、八拜之交(H)、桃花禍 妖孽成災(NP)、嫁入豪門的Omega
進行大的加固?這是多大的工程? 費的銀子還是小事,主要是人工?,F在正是農忙的時候,抽調人手去做這個,會不會引起民怨?而且戶部剛剛賑過了雪災,現在又要來洪災,看這個樣子,似乎還有人一直在預謀造反,軍費到底要不要留? 戶部再有錢,也經不起這般折騰??! 楚睿不敢賭。 洪災不似雪災,雪災發生在冬天,秋收已經結束,人丁雖有傷亡,但事后加重撫恤,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甚至還能趁機收歸一批隱戶。 可是洪災不是,洪災在夏天,若是一旦各地水系泛濫成災,淹沒莊稼,沖毀房屋,不但造成百姓家破人亡,還會影響當年的收成。 若是造成糧價暴漲,百姓就會恐慌,就會鋌而走險。 通常洪水之后疫病叢生,一旦疫病傳播開來,后果不堪設想。 如今通州和汾州兩地的糧商都因為私鑄錢的原因被抓了起來,若是真出現糧荒,這些糧商又在監獄中,不知道要發生什么事情。 如今只能繼續關著他們,一直敲打,若真出現了洪災,再放他們出去平息糧價了。 張玄的奏疏一出,更加浮動的是人心。 一時間,不知道在哪里傳出來的傳言,說是天有大災,必定是上天預警,提醒皇帝所做之事有不仁之處。天子受命于天,天子若不仁,天就會不仁。 楚睿最近火氣極大,就連宮女宦官都不敢大聲說話。二皇子前幾日因為考校的時候沒有應對好,還被皇帝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被罵成“蠢笨如豬”。 楚睿從登基到如今,從未動過大的刀兵,今年年初遇見馬場生亂,才暫給了兵符與李茂以防萬一,后來揪出岐陽王余孽,自然是要派出軍隊平亂。 到底是哪里傳出來的“不仁”消息! 如今他只是稍稍動作,還未真的拿什么人開刀,民間各種傳聞就沸沸揚揚,若是他真的做了什么,百姓豈不是都要被唆使著造反了? 別提還有大災、還有內憂外患、還有各種余孽! “李國公,你看這種情況?”勛貴派的某個大臣小聲問李國公,“若是御史大夫真的上折要求立儲,我們站在哪一邊?聽說貴府侄兒正在大皇子身邊伴讀……” 李茂的眼光冷冷地射了出去。 “如今敢置喙儲君之事,才真叫自尋死路。陛下春秋鼎盛,我等只要輔弼好陛下就是,就算年紀最大的大皇子,也至少要五六年后才可以輔政,皇帝不想立儲君,我等對著來,是送把柄給世族抓嗎?” “可是我們現在不提,世族那邊也會提……” “他們提是正常,后宮里全是世家子,我們提了做什么?”李茂看著這個大臣,“此乃皇帝家事,我們連外戚都算不上?!?/br> 先皇的后宮里倒有不少勛貴女,可是到了今上,最早的大選是太后主持的,宮里全進的是世家子,而后先皇去世,太后悲傷過度臥病不起,皇帝為了孝道,已經五六年沒有選過妃嬪,后宮里留下子嗣的全是世族女子。 他們摻合這個干什么?無論幫了哪個,身后都站著世族。世族沒被削弱到一定的程度,皇帝是不會立儲的。 果不其然,御使大夫的奏折一上,皇帝直接就咆哮了。 這位御史大夫也是沒辦法,如今到處都是傳聞,說之所以可能發生天災,是因為皇帝沒有立儲君,皇氣無法傳遞;是因為皇帝不仁,突興刀兵…… 不過是欽天監的一本奏折,寫的只是“預測”的例行通報,卻被廣為傳播,引起民心動蕩?,F在還沒傳到南方,若是傳到南方,還不知道掀起什么亂子來。 這位御使大夫本身并不是世族,但身后無數人推著他上折,他不得不奏。 雖然知道他可能會被皇帝責罵,或者有可能丟官,可儲位之事確實拖了許多年,如今皇帝明顯在針對世族,怎能讓這些人不急? “臣認為不妥。只為了無端的臆測,就突然決定儲君之事,未免有些兒戲。儲君之位攸關社稷,如今幾位皇子尚且年幼,怎能看出是否賢明?” “大皇子仁厚有度,宮人時常稱贊;二皇子行事雷厲風行,頗有開拓之象。人說三歲看終身,如今兩位皇子已經十來歲了,豈能看不出品性?” “放肆!刺探后宮消息乃是大罪!劉大人,你是從哪里得出的消息!” “這還要刺探嗎?各家的孩子都在宮里伴讀,不用打聽都能知道!” 楚睿揉著額頭看著下面吵成一團,現在是世族和世族吵起來了,一方支持大皇子,一方支持二皇子,還有都不支持兩邊添油加醋的。 萬幸是李茂代表的勛貴派和張寧代表的中立派都沒有發言,只是觀望。 他才四十,不是七十! 這些年夭折了那么多孩子,若不是這些人把手伸進了后宮來,他何至于子嗣稀薄到如此地步!要不是皇后為了孩子清掃了一次后宮,頂著巨大的壓力“請”他娘和諸位太妃在后宮養病,到現在東宮里都沒有幾個孩子。 這群人簡直可殺!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陸元皓居然出來表示了反對現在立儲。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若是現在一出現流言皇帝就立刻立儲,只會坐實是皇帝的錯誤。此刻應該做的是消弭流言,而不是妥協。而且如今最大的急事是趕緊加固各地的堤壩,若是發生洪災,那才是真的激起民怨。 而且他還表示這件事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有人推波助瀾,因為老百姓是不會管儲君立誰的,他們只認皇帝能不能讓他們吃飽穿暖,此時又抓出了這么多前朝余孽,說不定正是有心人想混亂朝堂,正好渾水摸魚。 這一番話正好說到楚睿心里面去了。雖然他知道陸家這么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擔心南方的洪災對陸家產生災難性的打擊,現在用示好來換取他的支持,但有時候只要一個反對的聲音,他就能借題發揮。 他原以為李茂會出聲,想不到他和他爹一樣,在皇帝的家事上從來不肯插嘴半句,讓他又欣慰又無奈。 好在陸元皓給了個臺階。 楚睿立刻抓著陸元皓的話引申開去,然后迅速地駁回了御史大夫的折子,宣布散朝。 散朝后,一群世族大臣把陸元皓圍了起來。 “陸大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