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9
書迷正在閱讀:宅男穿越手冊、魂圖.勝利與誓約、聽弦宮、甜在我心、貓生贏家、鬼攻、有限沉溺、八拜之交(H)、桃花禍 妖孽成災(NP)、嫁入豪門的Omega
所難,有失孝道,更是難過。 原來并不是人人都和他一樣想著能出府獨立的,他心中一口氣一下子xiele下去,今日里自然看起來有些無精打采。 但面對朋友的好意,他也只能拱拱手,感激的開口:“諸位的好意,李鈞心領了。若是能蒙兩位吉言外放為官,李鈞必請兩位喝酒!” “得了吧,誰敢和你李千盞喝酒!” 自那次云夢閣宴會過后,李鈞“李千盞”的名聲不脛而走。 “呵呵,我又不灌你們……” 李鈞倒是想外放,可他這個成績,肯定是不能進入一甲直接獲得任官的資格的,若是排名靠后,過了吏選后在哪里任職,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可是要讓他向堂叔開口求個方便,他又開不了口去。 幾十個貢生在宣明殿外等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有一禮官出殿領著這些貢生入殿。 齊邵等人連忙整整衣冠,跟著那禮官后面進入。 宣明殿里金磚鋪地,光可鑒人,殿內已經設了許多席座,最上方擺著一座盤龍金漆寶座,上面坐著穿著龍袍的楚睿。 皇帝下首也設了席,席中坐著十來個大臣,任著兵部尚書的李茂也在其中。 這些貢生進了殿內,不敢抬頭,先對皇帝參拜后,才有禮部的司考官唱名,然后散卷。 等這些司考官當著皇帝的面散完了卷子,貢生們按照唱名的順序一個個進入各自的坐席,他們將在這里做完皇帝所出的時務策,然后交由各位大臣傳閱,大臣們按“○”、“△”、“√”和“×”四等來閱卷,選圓圈最多的十張卷子進呈皇帝,進行最后的御批。 這種氣氛本來就比較容易緊張,李鈞坐在比較中間的位置,看兩邊都是人,頓時覺得有些壓抑。 但他看了一眼最前面的齊邵,正前方就是皇帝的注視,然后是眾位大臣對他審視的目光,想來齊邵更加難受,也就在心里對自己自嘲一番。 坐在這么靠后的位置居然還覺得緊張,想想人家! 他低下頭看卷子的題目。 卷子的抬頭上寫著“邊夷”二個大字,在下面,是幾百字的題目和為了給貢生們做時務策的留白。 李鈞不由得抬起頭來看看堂叔李茂,再看看題目。 咦?邊夷? ☆、第113章 殿試排名 對于楚睿來說,最擔心的就是邊關。 先是北面的定北軍出現了紕漏,鎮北將軍袁羲回京認罪,北軍大將王泰和帶著上萬部隊叛逃出關。 若說關外沒有接應的地方,說什么他也不信。一萬多人的補給和生存并不是那么簡單就能滿足的,而且在關外苦寒之地出現這一萬多人,就算是再好客的牧民也得避其鋒芒,若是他們要在關外做了什么孽,這就是逼著這些胡人仇恨漢人的形勢。 北胡雖然沒有西胡強大,但北胡部族眾多,性格又堅韌,若真擰成了一股繩,對剛剛平定天下的大楚發出攻擊,也將會是一場打擊。 相對而言,隱戶、世族對其他派系的傾軋、后宮里世家子獨大的局面等等,雖然也是頑疾,但卻還有時間慢慢除去弊病,不至于像胡人這般發作起來又快又急。 所以楚睿殿試的題目定為“邊夷”,自然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 在場的這么多貢生里,國子監的學生們是最快想到陛下對于邊關的顧慮的。此題雖然指的是“邊夷”,實際上問政的是“邊關”。他們有許多人都聽過張玄對于關外大寒的猜測,再聯系到馬上就要進京的鎮北將軍袁羲,也就能緊扣題目,立刻寫出策論來。 這便是進入國子監的好處。進入國子監,并不代表能在里面得到多么高深的知識,但是國子監里有眾多官宦子弟,長期信息共享,再加上博士大儒們也經常會拿一些朝堂上的案例作為時務策的題目來說,眼界是要比一般的舉子們要開闊的多的。 也有許多沒有領會意思的貢生開始洋洋灑灑的寫如何要教化邊夷,如何讓他們學會禮儀等等;還有些立意大膽的,居然還寫出“雖遠必誅”這樣的話的。 待所有人做完卷子,再檢查一遍,將卷子交上去后,六部尚書和翰林院掌院、鴻臚寺卿八位閱卷官一一傳閱卷子,對覺得滿意的卷子進行批閱。 在這么多貢生中,齊邵寫的最精彩,李鈞寫的最務實。 齊邵上升到的是“勢”的高度,從邊關的形勢說起,又說到如何以“夷”制“夷”,他甚至洞悉了朝廷允許邊關購買胡人奴隸做勞動力的理由,提出了此策的諸多隱患和解決的建議等等,直看得幾位閱卷官拍案叫絕。 能夠見微知著的不少,可是能提出好幾種解決方法來供人選擇的下官,無疑是最讓上官滿意的。 六部幾位主事都已經想要上奏皇帝,求圣上破格錄用齊邵,不要將他丟到翰林院里磨練了。若是他能入六部直接做個七品,誰能搶到他,誰未來幾年就多了新的左膀右臂。 而李鈞的時務策做的最直白,也最務實。他從自己在叔父家中遇見的羯人說起,再說到他們的觀念與習慣,以及如何對待可能會產生的不同結果。他舉了羯人的例子,說明胡人一旦歸化,也可以幫助大楚做出許多貢獻。而無論漢胡,只要能填飽肚子、不受欺壓,都是盼望和平的云云。 李鈞其實早就已經被鴻臚寺卿給看上了,當初在考場外,他就已經派人細細的打聽了他的身份。鴻臚寺掌管外交和諸夷的朝貢送迎之事,雖不是什么顯要衙門,但如今圣上有開放胡市進行互市的意思,鴻臚寺也就變得重要了起來。 這位鴻臚寺卿在考場外見了李鈞仗義執言之事,覺得此子性格溫厚,又不乏憐憫仗義之心,最適合在圣上新立的藩司“都亭驛”任職,和互市的胡人們打交道。 在得知他正是將胡人帶回京城的信國公李茂的堂侄,而且又非嫡子的時候,這位鴻臚寺卿嘆了一聲天意。 原本他聽聞這個人是信國公府的堂侄時,已經不報希望了,此人若門第顯赫,托了叔父的關系,怎么也不會看的上這偏院地方的七品小官兒。 可再聽說他只是庶子,而且此屆春闈李茂也沒有為他跑過任何關系,這位鴻臚寺卿又升起了希望。 再聽說此人的外號叫“李千盞”,鴻臚寺卿更是喜的不住偷笑。他們這一群鴻臚寺的官員最怕就是和外邦的使者喝酒,可是和這些人打交道,不喝酒又不行。就像這次羯人進京,他們設筵款待,鴻臚寺上下陪酒的官員吏員共十四個人,喝醉了十二個,還有兩個是半途離席跑了的,現在想想,還覺得有些后怕。 有了此人在鴻臚寺,豈不是一個寶貝? 李鈞會試的卷子他是看過的,此子一片赤子之心,最重要的是,看起來性情雖然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