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6
書迷正在閱讀:宅男穿越手冊、魂圖.勝利與誓約、聽弦宮、甜在我心、貓生贏家、鬼攻、有限沉溺、八拜之交(H)、桃花禍 妖孽成災(NP)、嫁入豪門的Omega
可現在,他發現了這般驚天的陰謀,反倒不能再往汾州前進一步了,否則,一個不好就是粉身碎骨。 汾州、北軍、馬場,這每一處都是龍潭虎xue。什么事一旦扯上造反的事情,比世族那些人背后捅刀要危險的多。 娘,婉兒,銘兒,銳兒……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回到京城。 京城。 那場雹災仿佛沒過去多久,京城中的“學子熱”也還沒有退卻,時間一晃,轉眼間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 上元節乃是燃燈祭祀道教天尊的節日,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又在農閑之時,一直以來都是過年之后第一個重要的節慶。 在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外出賞燈,也產生過不少佳話,對于年青人來說,還是各種艷遇和奇遇多發之時。 今年初四糟了雹災,許多百姓無家可歸,又砸死砸傷了許多人畜,今年的上元節到底還要不要慶祝,朝堂里分成了兩派,從初六賑災之日起就開始爭吵不休。 一派人認為京城里死難的百姓頭七剛過,現在就大肆慶祝,未免有些涼薄。另一派人認為正因為遭了災,就更需要歡喜的氣氛來沖淡這種悲愁的氣氛,不但還要照常辦,而且還要大辦特辦。 認為要辦的,是年前就已經準備好上元節慶祝的一切物品的官員們。戶部、工部、禮部都一致認為要大辦。 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和御史臺都認為可以不辦,或者可以辦,官府卻不用大肆cao辦。 現在許多人都還在忙著賑災的事情的,京兆府里一個人都恨不得掰成五六個用,哪里還管的上燈會。京兆府一忙,刑部就要兼顧防火防盜之類的事情,一點都馬虎不得,是以刑部也不太樂意。 此事直到初十那天,才討論出個結果,概因通州那邊去賑災的官員回來匯報,說是雪災嚴重,需要支援。 這些官員已經在當地就地開倉賑災,但只能解決災民的糊口問題,重建災區和來年春耕的事宜,才是真正的大事。 這一動,便不是某個人能決定的問題了。 這下子,朝堂上誰也不討論上元節的事情了,轉而變成“如何解決通州災民”這樣問題的議論大會。 上元節?官府反正是沒人手折騰了,皇帝和皇后肯定也不會出去“與民同樂”。原先準備的燈當然照掛,只是防火防盜等,除了分派出一部分京兆府的差吏和一部分刑部的小吏暫時用著,怕是更多的要靠民間自己組織,自己防備了。 在兩州遭受雪災之初,楚睿早就已經和李茂謀劃過,想以此次契機收攏大量托庇在世族之下的隱戶。所以,楚睿自然是希望能夠加大賑災力度,讓受災的隱戶動心,從而愿意重新登入官府黃冊之中。 楚睿先前為這次政事準備了許多,甚至連去賑災的御史都是安排好的,哪怕是小災,也要大賑,更別說真的是災情嚴重。 李茂雖然不在,但他事先安排下的勛貴派官員早已準備好了建言。此外,還有其他數量眾多的官員同意賑災。有些占中立立場的官員,怕自家的孩子賑災賑上了癮,又被齊邵拉去通州,也都紛紛贊成。 這些人一起發動,加上數位重臣的支持,最終通過了朝廷以“厘戶法”賑災的政策。 厘戶法,既按戶口和人丁數量予以賑災。楚睿同時派出戶部的專員,對當地受災的流民予以重新登記,就地落籍,與戶民享受一樣的賑災待遇。 此條規定一出,朝堂大為震動。尤其是在通、汾州二州有田地的世族官員,這些人一方面愿意賑災,否則通州來年大亂,他們的利益也要受損;一方面又不愿賑災,擔心那些隱戶經受不住朝廷接濟的誘惑,脫隱還戶。 楚睿對此事謀劃已久,一環緊扣一環,不發動則已,一旦發動,務求一擊必中,根本不給世族阻擾的機會。 “厘戶法”確定的當天,戶部官員就帶著黃冊,打著御使的儀仗出京了。此次朝廷允許百姓以“救災”的工程代替徭役,且提供食宿,就如京中雹災后那般,想來災民們應該會紛紛相應。戶部的救災物資早已齊備,就等押運出京。 再從朝堂把視線轉向民間。 不管朝廷如何,不管是不是要救災,就一般的老百姓,自然還是要慶祝佳節的。 許多人家去年燈節的燈還沒丟,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掛了燈,有的人家甚至立了竹竿,掛了好多盞,新的舊的都掛上,圖個喜氣。 東西二市的店家中有許多在那場雹災中砸壞了店鋪,或被狂風吹走了招牌,紛紛重新修葺店鋪。此事中元節燈會,自然是要多掛燈籠,期望用燈火驅趕霉運。 是以今年的上元節燈會,雖然官府并沒有大cao大辦,可是規模卻也十分驚人。 去年國子監的學子們折騰出“燈謎場”,今年則是弄出來一種“孔明燈”。 孔明燈,顧名思義,諸葛孔明創造出來的燈。此燈原本書中就有記載,只是很少有人去放它。 今年又到燈節,根據習俗,家中年紀最長的長輩要親手做一盞燈,用以綿延福壽。顧卿去年做了一盞小桔燈,今年無聊,就在家里做了幾盞“孔明燈”,除了一盞留給府里,其他的分給了李銳和李銘玩。 李銳覺得新鮮,十二那天赴會的時候,帶了一盞帶給齊邵。齊邵回家后,放了此燈,除了同感新鮮,還想到了一些別的東西。 去年燈場惹事,今年這些寒門子弟說什么也不愿意再弄燈謎了,而且將作監所有署里上下都在忙著修葺宮里宮外的房子,也分不出工匠來給他們做燈。 今年“燈謎場”的事只得作罷。 齊邵正愁著沒有辦法帶領這些學子“發財致富”,李銳的“孔明燈”讓他大喜過往,第二天下午就登門拜訪了邱老太君和李銳。 持云院里。 “咦,你問我能不能把這種燈的做法傳授給你?”顧卿看著面前長身玉立的小帥哥齊邵,把他的要求再問了一遍。李銳帶著齊邵神神秘秘地找她,就為了這個? 這么簡單的燈,拆了看看就知道怎么做,還需要傳授? “是的,老夫人,小生想請老夫人能同意我的朋友幫貴府代售這種孔明燈?!?/br> 齊邵的嘴角總是掛著淡淡的笑意,全身上下簡直就像自帶著“溫暖光環”一般。他淺淺地一笑,顧卿覺得自己的心又融化了幾分。 呃,如果不去注意那聲“老夫人”的話,那就更完美了。 不對,這少年怎么一天到晚在賣東西?上次在賣燈謎,這次又要賣孔明燈。 一說到賣孔明燈,顧卿就想到她的故鄉,一到年節,江岸便就有一大堆青年擺著地攤,吆喝著“十塊錢三個,買九送一了喂”的那種情形。 一想到這國子監的學生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