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2
只能含糊地叫一聲燕姑娘。然而這個稱呼……又有點像大戶人家對通房丫鬟的稱呼,細想起來更尷尬。 “三jiejie啊——”蔣榆華懶洋洋地趴著不動,“如今她可風光了?!?/br> 常山干笑了一聲。的確如此,就是老爺現在管的這個事兒,還不是因為沾了三姑奶奶的光么?不過這話,下人們自己偷偷意會一下就行了,若是讓五姑娘聽見,那可有好看的了。 “三少爺,二少爺回來,您怎么也得出去接一下……” “我正閉門苦讀呢?!笔Y榆華仍舊一動不動,“爹不是說,不考中舉人,門都不許我出嗎?” 那說的也不是書房的門啊。離下次秋闈還有兩年呢,真要是把人在書房里關兩年,還不要廢了?再說那是老爺氣頭上說的話,也不能當真的。常山抓抓頭:“三少爺——”且這位爺在書房里也沒認真讀書,那書架子最底下,藏著一堆戲本子呢。 “爹可高興壞了吧?”蔣榆華略有幾分譏諷地道,“如今二哥也出息了呢?!?/br> 常山無話可說。從前蔣榆華讀書機靈,十四歲就中了秀才,蔣鈞對他自然愛重有加,木訥的蔣松華則總是被責備??扇缃袷裁炊碱嵉惯^來了,蔣榆華秋闈未中,蔣松華卻終于考取秀才,兄弟兩個這會兒倒是一樣了。 “我比二哥還早中一年秀才,就因為秋闈失利,就成了窩囊廢了?!笔Y榆華煩躁地將書摔到一邊去,“二哥去了書院,得山長幾句夸獎,就成了前途無量了?有本事現在也去考個舉人進士來??!不過都是秀才罷了,怎么我就不如他了?” 這個常山倒是心有戚戚焉。他也覺得自己主子人機靈,打小兒就會讀書,比二少爺要強,可就因為一次舉人試失利,老爺就惱火起來,竟將從前的好處都一筆抹倒,這也實在是…… “三少爺別惱,過兩年秋闈中了,老爺自然就沒什么說的了?!?/br> “兩年……”蔣榆華想想未來這兩年還得在家里這樣拘著,就覺得心情煩躁,“我也想去書院讀書。祖父也真是偏心,為何只管了兄長卻不管我!” “這——二少爺畢竟年紀長些,再說那陣子老爺對二少爺又……其實書院那么遠,夫人定然也舍不得您去的?!?/br> “這倒也是……”蔣榆華想起小于氏,就不禁嘆了口氣,“母親是肯定舍不得的?!?/br> 常山小聲道:“小的問過跟著二少爺的遠志,說書院那里苦得很。別看遠志和決明跟著二少爺,其實連書院的門都進不去,在里頭什么活計都得自己做。有時候書院山長還帶著學子們遠行,更是根本不許下人跟著……” 蔣榆華不由得縮了一下脖子:“這么說,遠志他們跟著去了,什么都沒做?”蔣家雖然不是什么高官厚祿的人家,但他自小也有丫鬟伺候,小廝跟著,除了讀書寫字之外,算得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想到去書院大概還要自己洗衣做飯,就不由得想打退堂鼓了。 常山連連點頭:“根本進不去書院的門。大約十日才能見二少爺一回呢?!?/br> “這書院未免也太……”蔣榆華也聽人說起過一般的書院,總還是允許帶個書童進去的,想不到祖父給兄長找的這個書院竟艱苦嚴格至此,“算了,我若是去了,母親少不得要擔憂。眼下丹華那丫頭已經夠她費心了,我又何苦給她再添些牽掛?!?/br> “三少爺說的是?!背I竭B忙附和。 他伺候蔣榆華數年,不說是蔣榆華肚子里的蛔蟲,也算是了解到□□分了,自然知道自己這個主子是吃不得這些苦的,然而蔣榆華這話雖然是自我開脫,卻也說中了一部分事實——小于氏如今為蔣丹華確實很費心。 蔣丹華只比桃華小兩個月,這馬上就滿了十六,但親事至今尚未定下。倒不是說無人可嫁——如今蔣鈞前途正好,愿意結親的人家有的是,但蔣丹華都沒挑中。 小于氏原是打算把女兒嫁回娘家的,一則于氏一族的子弟只要稍有些出息,前途是不愁的,二則舅母做了婆婆,女兒的日子也過得松快自在些。只是如今這樣子,別說蔣丹華看不上表兄,小于氏自己也不想結這門親了。 然而她相了幾家,蔣丹華只是不愿意,一晃她及笄已經一年,親事卻還未定,娘家嫂子話里話外的,已經有點兒嘲諷的意思了——畢竟兩家雖未正式定親,卻一直有這個意思,現在蔣家生了悔意,于家多少還是有點怨氣的。 “你三jiejie回來了,明兒跟我一起去你三叔家看看?!毙∮谑蟼浜枚Y單,看看坐在一邊有一搭無一搭聽她處置家事的女兒,心里也不知是該氣還是該疼。 蔣丹華這一年里個子又略高了幾分,身材也漸漸長開,有了少女的模樣。她本來生得相貌不錯,又愛打扮,看起來也確實是嬌艷如花。小于氏看看女兒的品貌,便也覺得嫁個普通人家未免太有些委屈了,可女兒也未免太過挑剔——說來說去,都是因著蔣家出了個郡王妃,鬧得其余的女孩兒都不好嫁了——到哪里再去挑個嫁過去立刻就能得一品誥命的人家呢? “去做什么?”蔣丹華一聽見桃華的名字就氣悶。她在家中原是掌上之珠,既有jiejie在宮中為妃,又頗為自矜自己的容貌。誰知幾個堂姐一起回京之后,這事兒就漸漸變了。 女兒家之間,難免要將彼此相貌做一番比較。蔣杏華自是不被蔣丹華放在眼里的,就是蔣蓮華,雖然生得清雅標致,但因跟蔣丹華截然不同,她倒也可以不在意。唯獨這個三堂姐蔣桃華,跟她一樣是明艷開朗之人,卻硬生生地壓了她一頭,又讓祖父看重,如何能讓蔣丹華不生幾分嫉妒之心呢。 偏偏這個三堂姐運氣實在太好,父親只是個秀才,最后卻能嫁做郡王妃,縱然這里頭有些個不為外人道的原因,但正因不為外人道,所以外人才只看見她的富貴尊榮,生出歆羨之心來。 自打桃華出嫁之后,蔣丹華再出門交際,耳朵里聽到的便總是蔣桃華的事兒了。什么藍田治疫啊,什么嫁入皇家啊,就是去了西北,也能鬧出種痘避疫、組隊救人的大事來,簡直聽起來件件都能轟動天下。 這些閨中少女們,平日里不說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遠也不過是隨著父親放個外任而已,且即使去了任上,也與在京城沒甚大差別,出門上個香、去田莊上消個暑,就好算是難得的了。 大家都過著這樣的日子,自然就會對一個年紀相仿卻過著截然不同生活的人生出無限的興趣來。尤其桃華做的那些事情是她們聞所未聞也永遠不可能去做的,怎能讓這些姑娘們不好奇呢?她們見不到桃華,能見到她的姐妹,當然就會忍不住去問了。 蔣丹華初次被人詢問的時候還略有幾分得意——無論如何眾人都圍著她,然而數次之后,就有些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