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7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的美麗人生、叫我老公、他的笑容怪怪的、萬爐鼎記、BEAUTY QUEEN、男神,請對我溫柔一點、星際之大演繹家、我是學霸、冥婚、日華為曄
己出現了幻覺,可接著又分明聽見了孩子的呼聲:“李……”然后是一聲清晰的呼喊:“李官人……”聲音雖然遙遠,卻如耳邊低語。李越高興得向后大喊:“趙宇,是阿卓他們……”說著他走入潮水中,向著小船游去,春風夾著海浪的濕氣,迎面而來,李越奮力游著,感到天地廣闊,人生如此美好。離小船近了,他看見阿卓握著他給的望遠鏡哭著招手,慧成慧達還有董義蘇華都在劃著槳,大家笑著哭著招呼,李越搭上船沿,又隨著他們游回了海邊。趙宇已經在岸邊等著了,董義和蘇華跳下了船,跑向趙宇,慧成慧達揮手招呼了,又劃回去接別的人。大船那邊,好幾條小船都放了下來,往這邊劃來。見禮后,董義啞著嗓子抱了趙宇的胳膊,帶著哭腔說:“哥哥呀,可苦了你們了!”趙宇笑著說:“怎么是我們苦?你們找得才辛苦。是誰領的路?”蘇華過來說道:“是我師父做了法,說你們藏在一個火球里,逃過了災星的荼毒,可火球太快,他用了‘止字符’,也沒看清楚你們怎么樣了。釋智大師說他求菩薩保佑了,慧成說他還想托住火球,但沒成?;鄢烧f他看見李官人了,李官人胸中淤血不暢,他給拍了一下,但是他們都不知道官人們最后的生死。后來文老先生沐浴三天,起了卦,說你們沒死,落在海里了,還指了方向……”董義忙說:“我們就去找我哥了,他讓大爺爺另指派人管那南北航道,帶著我們出來。他過去走過南洋,有海圖。但是主要還是靠文老先生每十天就起一卦,卜問方向?!?/br>蘇華說:“董平真是了不起,出了福州,哪個方向有幾個島,一清二楚的,不像董義,天天暈船,整整躺了兩個月?!?/br>董義不服地說:“我現在不是不暈了嗎?你連游水都不會,在船上走的時候腰里總得拴條繩子……”李越一身濕,可是阿卓還是張手要李越抱著,在李越肩上哭個沒完。李越一邊說著對不起一邊走到自己造的只有龍骨的船前,晃著阿卓說:“你看,這是我造的船,再有一年,我就可以去找你了。你不會怨我了吧?”阿卓扭頭看了,又摸著李越滿是淺顯傷痕的手,哽咽不止地說:“不會……了……”李越高興地扭臉看趙宇,趙宇低聲說:“這么好收買,他都還沒造出來呢!是你自己找來的……”李越怒目,趙宇皺皺鼻子。幾只小船靠岸,慧達背著文老先生走下來,老道士和釋智和尚還有袁牧之都是自己踏到海水中走上岸。他們激動地與趙宇和李越相互施禮,唏噓不已。文老先生環顧四周,抱著個羅盤,嘆息著:“吾心足矣,吾心足矣……”釋智笑道:“大海蒼茫,此島末微,文老頭能算出此地,真乃神人?!?/br>文老先生謙虛道:“這個方位就這么一兩個去處,董家大郎路經過此處,記下了標志,還有卓小郎的什么遠望鏡也幫了大忙?!崩钤胶挖w宇都同聲深謝了文老先生:雖然這個海域島嶼不多,可菲律賓大小島有七千多個,如果方向不對,董平他們根本找不到人。趙宇看著激動的袁牧之說:“你來了,報紙怎么辦?”袁牧之瞪圓眼睛:“什么能比官家……官人重要?況且,陸敏盯著呢,那些剛進仕的岳麓書生,好多寫文章的呢,文丞相說定期給稿子……我可不怕,我這么一出來,比他們知道的都多!嘿嘿嘿……”李越想到陸敏,輕嘆了口氣,轉臉問阿卓:“你怎么來了?”董義過來解釋說:“你們走了以后,我們去了澄月寺,在那里看到了那顆星星在天上散了。你這個干兒子就開始日夜哭,我們聽了文老先生的卦象,就要去找我哥,可孫小官人得回臨安,阿卓說要跟著我們走,還給我們看了你給他的遠望鏡。孫小官人不讓,阿卓就說他要當和尚,最后孫小官人沒辦法,把他托付給了我們。這一路,阿卓倒是很聽話?!?/br>李越對阿卓微微搖頭:“不是讓你等著我嗎?”阿卓不哭了,默默地在李越肩頭趴著,一副好孩子的模樣。袁牧之繞著駕駛艙來來回回地走,不久大家都聚集在黑乎乎的駕駛艙周圍,趙宇只得先去關閉了系統,收回了武器裝置,然后以“什么都不能動”為前提,“邀請”人們進去參觀。等到董平帶著眾多水手們下了船,少見情緒化地與趙宇和李越相見時,才發現這兩個人已經不是人們注意的中心了。除了阿卓還站在李越身邊,其他人都在那個黑色的駕駛艙進進出出,指點議論不休。董平算是沉穩,按捺住了自己的好奇,安排人搭起帳篷,在李越的指點下裝備淡水后,才跑去見識了后現代的產物。感嘆雖然外面被烈火炙燒成了那樣,可里面美輪美奐精雅無比。李越覺得大家都到了,才是個合格的假期。小島從此充滿人氣,早上游泳的就不再是趙宇一個人了,萬一有鯊魚,也多了些選擇。滿島跟著趙宇跑來跑去的,除了董義蘇華,還有帶著筆墨,隨時停下大寫特寫的袁牧之。李越也不用天天發愁做飯了,董平的人承擔了這些瑣事。他對慧達怎么能在冥冥中看見了他十分感興趣,經常與慧成慧達討論佛法,交換他對所謂“報應”的獨特體驗。那個老道士找了塊地方說要打坐,好不好地正好和釋智喜歡的地方一樣,而文老先生經過風水推算,說那是活力所在,三個人常常都在那個地方坐在一起,不知道是冥想還是在聊天。董平見李越建造的船骨精致,就堅持李越指點他帶的人造好船再走。宋代的造船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漢代發明了水密隔艙,增加了浮力,為遠航必備,在宋代時已經廣泛運用,歐洲則在十八世紀末才掌握了這一技術。中國古船的龍骨結構也是世界造船業中的一項重大發明,對世界船舶結構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橫斷面為V形,尖底船下設置貫通首尾的龍骨,用來支撐船身,使船只更堅固,同時吃水深,抗御風浪能力十分強。歐洲船在十九世紀初才開始采用這種龍骨結構,又比中國晚了數百年。宋代大的海船在三十米以上,上下多層,底艙裝貨,上部住人,水手可達二百多人,船的排水量達四百多噸,實實在在是世界第一。宋代的沉船,在海底千年后,木頭依然沉重堅實,沒有腐敗,可見當初的防水技術的強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就是宋代海運的異常發達和元代因為朝政困難而對商業的大加鼓勵(和盤剝,蒲家就是因此而滅)。毫無航海背景的蒙元打下南宋后,竟然能用四桅十二帆的海船出海送親,可見南宋海運的基礎。有許多人說元朝所謂的先進完全是宋朝的延續,在某種意義上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