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的美麗人生、叫我老公、他的笑容怪怪的、萬爐鼎記、BEAUTY QUEEN、男神,請對我溫柔一點、星際之大演繹家、我是學霸、冥婚、日華為曄
喪權協議可又不好意思告訴大家,就瞞天蒙地,說沒事了。接著,這幫大力要求充兵強國的人就被貶的被貶,被冷藏的冷藏。文天祥這個二十四五歲的小青年自然就被排擠出了中央,安排去當一個江西南昌的公務員。文天祥賭氣——我不去!朝廷說,呦呵?那你去建昌軍(江西南城)的仙都觀當個主管吧!仙都觀是道教的宮觀,這個沒事干的職位。一個正年輕的狀元在這個位子上被晾了三年??伤€不老實,理宗啟用了一個文天祥大力攻擊的宦官,文天祥上書辭職!這還了得?怎么能向朝廷撂挑子?要離開職位也得是貶官才行,就把他貶到了瑞州(今江西高安市)。瑞州曾被蒙古南征時掠搶,房屋大部分毀壞,百姓也被殺被搶過。文天祥一個二十七八的青年,到了那里,沒時間自怨自艾,馬上著手恢復百姓生計,實行寬惠制度,還建立起了“便民庫”,有點小銀行的意思,用借貸的方式刺激建設,讓瑞州重新有了活氣兒。他才干了一年多,那個點了他狀元的理宗就死了,后面那個半傻子皇帝專注于每夜與眾多宮女們探索生理機制,把朝政交給了擁立他為帝的賈似道,朝廷更加混亂。鑒于文天祥在瑞州做的不錯,六年后他終于重回臨安,當了武器制造的頭兒(軍器監)還兼職對皇帝講解些史書經意之類的職??伤逼獠桓?,賈似道托病要回鄉,皇帝苦苦挽留之際,文天祥竟然說要以國事為重,不該這么找借口傷皇帝的心,結果賈似道記恨,免去了他一切職務。文天祥被貶回鄉后,在文山上建屋隱居。所以他又號“文山”,加上他姓文,有人尊稱他為“文文山”,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寫錯字了。(誰能不隱居?怎么面對鄉里鄉親呀?一個狀元,大儒,才三十四歲,正當年,誰要是問一句:您整天在這兒瞎轉悠干嗎?怎么回答?面子薄一點兒的人就該出家了。)又這么浪費了三年時光,朝廷大概覺得這么閑置著個大狀元引人非議,就啟用文天祥做湖南提刑,掌管訟獄。文天祥上任,再一年,被任命為贛州知州。他還是寬以待民,正趕上風調雨順,贛州豐收,一片安樂??上Ь驮谶@一年,那個半傻皇帝死了,賈似道扶了個四歲小兒當皇帝,蒙元得了消息,應該說是喜上心間?。L雨晦暗之際,您南宋立了個四歲的孩子當皇帝,蒙元這邊的皇帝是久經戰事連自己的兄弟都殺了個七零八落的忽必烈大汗,此時不打南宋,不顯得蒙元白癡嗎?)在這個小孩子登基的兩個月內蒙元就二十萬人南下,分兩路進攻南宋。立一個小兒為帝,多成滅亡之先兆,幾百年后的清朝又重演了歷史。襄樊失守后,南宋國門大開,謝道清,理宗(平民皇帝)的皇后,下了“哀痛詔”要求大家舉兵勤王。三十九歲的文天祥賣了家產,找了三萬人要去抗元。朋友都勸他別這么干,簡直是“以烏合之眾迎敵,無異驅群羊斗猛虎”,他說:“我也知道如此。但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應召,我萬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難,希望天下忠義之士聞風而起,聚集眾人力量,也許能保存社稷?!苯Y果三萬義兵有的在常州有的在臨安外,都英勇犧牲了,文天祥被招到臨安。元兵逼近了臨安,一片混亂里,大臣們逃的逃降的降,文天祥被派去與伯顏談判,伯顏想此時還有什么可談的?稱孫子也晚了,就把文天祥扣住了。謝太后沒了人依靠,就投降了。(您都七十幾歲了,也活得差不多了,怎么就不知道守個晚節呢?老了老了,落了個……別提了。)文天祥雖然被扣了,可這個人死硬,就是不降。伯顏沒辦法,又不敢殺了他,怕影響太壞:他成了義士,更加鼓勵宋人了。就把他送往北方。船到鎮江時,文天祥逃跑了。他到了真州(揚州西南)受到民眾熱烈歡迎(好不容易見著個不降的臨安大臣了),可李庭芝中了元軍的反間計,以為文天祥已經投降了,就命人殺了他。結果文天祥被雙方追捕,只好離開真州。正好有人說可以帶他們去高郵,文天祥就決定去那里。據記載,他們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揚州約十五里的小村莊)時,天已大亮。為躲避追殺,他們藏身于幾道斷墻后面。正要找點食物,忽然聽見很多蒙古騎兵巡視而至。文天祥一行人趕緊貼墻根龜縮起來,一動也不敢動。這時,只要有一名士兵探頭往里瞧一瞧,他們就會被發現,重做俘虜。而天上突然狂風大作,烏云密布,士兵們急著躲雨,匆匆而過。事后才知道,這隊騎兵就是押送他們到大都的那隊人,因為在鎮江走脫了文天祥,加強了戒備,沿途防范甚嚴。從揚州到高郵,文天祥一路顛沛流離,饑寒交迫。隨從的人逃的逃、死的死,一起逃離元營的十二人只剩下六個。疲憊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動了,跌倒了又爬起來,掙扎不已。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見他們是遇難的,就熱情相助,拿來一個籮筐,讓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個人輪流抬著走。他們歷盡艱險,才到達高郵。但高郵方面收到李庭芝的文書,嚴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進城,又向泰州(今江蘇泰州)前進。從泰州,又往通州(江蘇南通)去,這一路有蒙元大軍出沒,非常危險。文天祥以孤舟一葉,晝伏夜出,多次與對手遭遇,終于到了通州。那里,他聽說兩王在溫州,就決定投奔兩王。閏三月,他終于到達了宋人控制的地區,揚帆入海,到了閩地。歷史上,張世杰忌諱文天祥的名聲,怕他分兵權,加上陳宜中的排擠,文天祥只好離開福州,在南劍州(福建南平)開府,各方文武義士紛紛前來投奔,聲勢一時浩大??上纤蔚某甲觽児葱亩方?,無法統一作戰。元軍進逼福州時,文天祥率軍迎戰,失利。福州失守后,文天祥退到廣東梅州,整頓后再次出戰江西,一度占領了江西大部分地區。蒙元出動了精銳騎兵,在大規模的鐵騎沖擊下,文天祥的軍隊和義兵們慘敗。文天祥一家只剩老少三人??伤€是不放棄,帶著剩余的殘兵進入廣東地區,在潮州惠州一帶繼續戰斗,直到兩年后,他在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蒙古鐵騎俘獲。他吞下二兩腦子(即龍腦)自殺守節,但藥力失效,未能殉國。厓山戰役后,滅宋的張弘范對文天祥說:“南宋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愿轉而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蔽奶煜檎f:“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懷二心?”文天祥寫下了大量表述盡忠盡節的詩歌,號召大家“時窮節乃見”——越艱難越能顯示節氣,此時不拼了更待何時?元朝把他作為一個標志,覺得如果這么個鐵桿兒都投降了,那么天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