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1
書迷正在閱讀:當小白羊遇上面癱狼、宿主他想毀滅世界[快穿]、國師快穿指南、娛樂圈吉祥龜、骷髏女王的后宮、家師是條魚、[劍三同人/丐花]望春、藍星物種觀測日志、海盜船醫[重生]、(盜墓筆記同人)情深不壽
她也是最近才知道。 當初庫銀案發,顧家老太公眼看山窮水盡,生怕全家覆滅,所以趕緊把家產分了,好歹能藏下一些是一些,誰知幾個月后白氏進門,大禍消弭于無形,長子顧老侯爺又常年戍邊在外,所以四房和五房依舊住在侯府;待顧老侯爺回京后,分出去另過的事也沒再被提起。 正當此時,始終微瞇著眼睛聽戲的盧老夫人,忽而發話了,她有氣無力的哼哼:“唉……老婆子年紀大了,耳朵不好使,你們這一說話,我就連唱的是什么也聽不出了?!?/br> 四老太太松了口氣,趕緊道:“都是我們擾著您了?!比缓蠛莺莸闪搜郾?,臉上裝笑,重重道,“你們別多嘴了,趕緊聽曲兒!” 這般一來,廳內這才靜下來;明蘭暗暗搖頭,嘆了口氣,轉頭去望著那水上蓬萊般的曲亭,不再理會她們,自顧自靜下心來好好聽賞。 因不曾搭有戲臺,是以女客們大多點的都是文戲段子。 盧老夫人點了的‘訓子’一段(聽說她那年逾五十的兒子最近不大乖),太夫人點的是的‘歸案’一章(講的是婆媳妯娌先誤解后和好的故事),王氏點了中的‘還珠’(丈夫在沾花惹草無數后終于認識到妻子的好處,洗心革面,夫妻恩愛白頭),然后旁人也都陸續點了自己喜歡的曲目。 其中點擊率最高的莫過于,好幾個女眷各點一段,明蘭略略一算,幾乎把整出都點齊了。 這出戲自前朝起,近百年來始終盛演不衰,女眷們尤其鐘愛。 劇情概要如下:話說某朝中期,一位名妓因緣際會結識了一位少年探花郎,兩人雖貴賤殊途,但卻一見如故,傾心相愛;后探花郎雖將名妓贖身并入了良籍,然家門容不下煙花女子。這名妓倒也剛烈,直接留信出走,并勸探花郎另娶高門淑女為妻。 探花郎遍尋愛人不得,只得從父母之命,多年后,新鰥的探花郎被點為巡邊御史,于邊疆巡視之際恰遇羯奴大舉進犯,探花郎率領軍民極力抵擋,然敵眾我寡,眼看援兵遲遲未到,就要城破身死,探花郎都已把劍架在脖子上了,這時忽然羯奴中帳大營大亂;探花郎抓住時機,趕緊吩咐守城官兵趁機急襲,果然得手,危機自解。 戰后清點才知道,原來是一女子斥重金急購了五百牛羊馬匹,然后于尾部點上火,效仿田單的火牛陣,讓牲口群從毫無防備的羯奴后方沖過去;探花郎見疑,細細打聽之下才知道,這女子赫然就是那名妓。 最后當然是大團圓結局,才子佳人琴瑟和鳴,白頭偕老,兒孫滿堂。 這故事很爛俗,但卻很動人,因為這出戲是真有其事,講的是前朝一段奇緣。 那探花郎姓高名覃,乃江左名門子弟,他少年得志,十六歲就科試簪花,先后輔佐了三位皇帝,一生大起大落,福澤百姓無數,后被錄入正史。 而他的妻子更傳奇,因為,她的確是秦淮河畔的歌妓出身,后世稱之為‘琉璃夫人’。本來嘛,這樣不大好見光的身份,就算瞞不了當時人,好歹在書面上做些文章,糊弄一下后人也好,偏偏這位高夫人實在太有名了,而他們的事情鬧的也太大了,就算正史上不寫,野史上那也是鋪天蓋地。 ——這時,八角亭那邊忽響起一陣輕鼓,由緩至急,四個樂工一起十指疾撥三弦,如泣如訴,若滿地瀉珠,驚心動魄,明蘭抬眼看了看身旁的朱氏,再看看幾位妯娌,只見她們都是一臉激動心醉,明蘭知道,最精彩的一段來了: 高覃從邊城回家苦求高堂,雙親終于同意納琉璃夫人進門為妾,誰知琉璃夫人不干,她對著情郎嘆了口氣,說了一句名言:“吾愛汝甚,然吾也愛己甚?!?/br> 她說,她受了半輩子的白眼輕視,脫了賤籍后,已決計后半輩子挺起脊梁做人了,是以開作坊,招學徒,經商行賈,已經替自己掙下尊嚴的生活,并且她現在過的很愉快。 高覃堅決要娶她,江左高家卻死活不答應,這件事鬧的天下皆知,連市井街坊都熱衷談論;最后,高覃毅然放棄似錦前程,棄職去銜,還被高家開除宗祠,趕出家門。 然后,遭受天下人非議的夫妻倆隱居于雍州山野,清貧度日,相濡以沫,高覃潛心讀書,著書修學,教誨子弟,琉璃夫人則帶著貧困的當地百姓,開山鑿礦,蓄水為田。 整整十年,皇帝都換任了,高覃以揚棄程朱理學的幾本鴻篇巨作而再度名滿天下,四海學子莫不仰慕,紛紛前來求教,朝廷三發詔令,讓高覃復職還朝,此后青云直上,出將入相,三歸鄉野,又三次還朝,官位直至太師,且門下弟子無數,最后入了和忠良祠。 而高夫人呢,從歌妓到超一品的誥命夫人,琉璃夫人的一生簡直比傳奇還傳奇。 當時明蘭讀了這段書(正史 野史),曾疑問莊先生:“礦山可以私開的嗎?官府不管?” “別的礦不可以,然琉璃夫人卻可以?!鼻f先生道,“因這礦非金銀,非銅鐵,非煤鹽,而是一種奇異的‘石英’,可燒制琉瓦玻璃,官府都不知道那東西作什么用的?!?/br> 玻璃!是的,玻璃。 明蘭瞳仁微縮,看了眼四周敞開的窗戶,上面鑲嵌著明凈瓦亮的玻璃,有些是整塊整塊的透明玻璃,有些是小片小片鑲成花鳥圖案的彩琉玻璃,光華絢爛,廳堂敞亮。 在技術水平低下的古代,琉璃夫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精密實驗,先燒些玻璃小玩意掙些前期資金,十幾年后造出凸透鏡片,以作千里鏡或放大鏡,再十幾年后,終于徹底革新了技術,燒制出大面積且平整結實的薄玻璃。 這位琉璃夫人應該是穿來的——明蘭微微出神的望著玻璃窗——從她目前殘存的實驗手稿來看,她還是學理工的。 這專業可真好呀,明蘭低頭嘆息,十分羨慕。 廳內響起一陣輕輕的喝彩聲,只聽那女先兒的唱腔陡然低沉深衍,眼神中直是天荒地老的信息,就是明蘭這樣的偽文青也不得不承認,這實在是出好戲。 因為這戲是前朝一位大才子所作,而他正是高氏弟子,在他七十古稀那年,午夜夢回少年求學時代,那時他們常能見到白發蒼蒼的高覃夫婦,攜手緩行江畔,依舊是恩愛情深。 老人滿臉是淚的醒來,滿懷感激和敬慕,揮筆寫下這部傳世之作,用以紀念已逝的恩師和師母,大才子出手自然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