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
他老人家親筆所寫,一直刻在門樓上,在風雨里飄搖了二百余年。榮景瑄輕輕嘆了口氣:“我回來了?!?/br>是的,他回來了。那時他倉促離開,發誓說自己一定會回來,現在他來實現自己的諾言了。謝明澤在他旁邊,也是有些激動。永安之于他的意義雖不如榮景瑄那樣深刻,卻也是他的家,他的父母兄弟都還在城里,九個月未見,他自是十分思念。“景瑄,我們一定會贏的?!彼麍远ǖ?。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榮景瑄叫來孫昭和寧遠二十,直接吩咐道:“烏鶴的騎兵很厲害,他的精銳也是那一萬五雁衛,步兵跟我們的精銳差不了多少。等到騎兵出城,讓步兵保護火器營,以最大的火力直接打擊,弓兵對付城墻上的弓箭手,步兵掩護?!?/br>孫昭迅速領命而去,榮景瑄又對寧遠二十道:“二十,寧遠衛重振大旗,就要看今日一戰了?!?/br>寧遠二十嚴肅點頭,策馬離開。寧遠衛和廣清衛的軍服自是與旁的士兵不同,他們一為赭色一為藏藍,看上去更是威武。隊伍迅速重新整合,等到全部各就各位,榮景瑄一聲號令:“鳴號!”號兵立馬舉起沉重的圓銅號,使勁吹了起來。只聽巨大的“嗚”聲穿破浮云,直射入永安城里。那聲音十分醇厚,低低沉沉,叫醒了永安城的每一個人。下一刻,從遠處另有一聲號聲一同響起,那是陸即明的隊伍。兩邊號聲交纏在一起,給了敵人最初的震懾。烏鶴的核心便是那一萬五騎兵,他們一直都是草原上的馬背民族,根本不懂如何守城,所以一旦榮景瑄兵臨城下,他們勢必要放騎兵出城作戰。而榮景瑄兵分兩路,兩邊都大兵壓境,他們只有一萬五的騎兵,根本不足以兩邊全部照顧周全。當烏鶴攝政王阿木爾收到消息的時候,眉頭皺成川字,扭頭看向一旁淡定的國師阿笙。阿笙抬頭看他,道:“我說過,他兒子比他強一百倍,你們偏不信?,F在大兵壓境,如何?”阿木爾的臉立馬就黑了:“呼牙,注意你的態度?!?/br>烏鶴名為呼牙的阿笙冷笑:“我們人太少了,我告訴過你的,靠雁衛能打過陳勝之,因為他不是個英雄,可是榮景瑄不一樣?!?/br>“我是看著他長大的,陳勝之錯就錯在當時攻城時沒有找到他殺了他,留下這么大的禍患。我們也是,他只要活著,就一定會回來?!?/br>當時榮景瑄在廣清立旗,言要復國,這邊烏鶴族人便坐不住了。他們雖然計劃大陳順天二年奪取中原山河,但現在提前也無不可,主要是陳勝之跟榮景瑄對上,他們兩敗俱傷,自己則漁翁得利,何樂而不為呢?可是大巫呼牙畢竟在大褚皇宮待了十年,他對榮景瑄也算是了解。他知道他不是一個輕易便做出決定的人,他從小被大褚最好的大家教養長大,是大褚最合格的繼承人。他既然要立旗復國,那必然有十成十的把握。所以在族里開長老會的時候,呼牙便直接提出要再訓練一年騎兵,等到他們有三萬騎兵再來進犯大褚不遲。而且那時榮景瑄和陳勝之肯定已經相互消耗掉大半兵力,是他們最好的時機。可是長老和族長沒有人聽他的。烏鶴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了,他們在這草木不豐的鬼地方待了幾百年,早就想染指中原的大好山河。中原山川秀麗,物資豐盈,瓜果梨桃甜潤多滋,牛羊雞鴨肥碩鮮活,綾羅綢緞美不勝收,這才是理想中的家園。看看一望無際的光禿禿的草原,烏鶴的族人們已經不想再待下去了。再一個,就算想要多訓練一萬五的騎兵,他們有那么多年輕勇士,卻也沒有那么多馬。在這樣的情況下,烏鶴很快便決定進犯中原。一開始他們確實十分順利,大陳的士兵仿佛不堪一擊,奪取哈維塔還算費事,等到了多穆吉便真的輕松多了。即使陳勝之的精銳全部大軍壓上,還是被他們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沒有用一個月,他們居然便直取永安,占領了這個富麗繁榮的都城。烏鶴的族人全部沸騰了,他們歡聲笑語,一路暢通無阻進了金碧輝煌的長信宮。這里實在太美了,朱紅的宮墻上是金燦燦的琉璃瓦,每當朝陽升起,皇宮就仿佛被籠上一層金色,璀璨奪目、熠熠生輝。一旦來了這里,沒有任何人想要回去。可他們還沒來得及享受長信的富麗榮華,榮景瑄的褚軍卻已經打了過來。烏鶴的族長和長老們都見過瘦弱蒼白的榮禮賢,在他們的印象里,中原男人就是那樣柔弱,仿佛一馬鞭就能要了他們性命。當榮景瑄攻打羅平的消息傳來后,呼牙就跟攝政王阿木爾建議過,要他趕緊在永安征兵,多些兵總歸更有把握。可阿木爾卻說:“中原人有什么用?他們都是不信長生天的下等人,放他們去打仗,還不如我們被保佑的勇士親自上場。他們中原人是贏不了的?!?/br>除了呼牙,其他烏鶴族人接觸最多的就是哈維塔的百姓,還有年復一年派往哈維塔的駐軍。既然他們能每年都破城而入搶掠食物,哈維塔的駐軍也確實強不到哪里去。所以烏鶴族人從來不把中原人放在眼里,他們認為對方只不過是占著大好河山的下等人,中原人不信長生天,他們沒有信仰。可是呼牙卻知道,中原人也有信仰。他們的信仰很多,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卻也更純粹。學子文官以忠為信仰,武將將軍以義為信仰,平頭百姓以溫良恭儉為信仰,毛頭小兒以孝順守禮為信仰。不一定非要信長生天,只要堅定以愿景活下去,那便是信仰。呼牙無法對烏鶴族人解釋這些,因為就連他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不懂那些朝臣為何愿意為君主而死,也不懂年輕軍士如何能以身殉國。在烏鶴人眼中,人能活下去便是了,管他誰當族長,又或者生活多么艱難,只要能活著就行。他們信奉長生天,不會輕易了結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們即使能統治中原幾百年,都將無法馴服這個國家的百姓。如果他們問一問還在宮中的文武百官,很快他們便能得到答案。他們最不懂的那個信仰,叫氣節。文人學子有氣節,文武百官有氣節,普通百姓有氣節,就連深宅婦人也有氣節。華靜姝可以親手弒夫,因為他背叛了自己的君主,因為他失去了氣節。這些烏鶴人永遠的都不會懂的。呼牙嘆了口氣,對阿木爾道:“澹臺門進來便是長平道,一路能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