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8
讓你做女二,我干嘛不讓你當?成秀晶哪里是不方便承認……萬一許沁檸叫她換女二,她怎么好做人?你怎么不用你的腦子想一想?” 蘇虞兮在聚會過后就叫成秀晶給雷鑫發了短信,先撇清了自己,還叫成秀晶理直氣壯的警告了雷鑫,叫他女朋友別把事情搞砸了。 袁嘉敏發出了抽抽搭搭的哭聲,哽咽著說道:“我以為你還喜歡裴硯晨……” 雷鑫平靜地說道:“你就是喜歡瞎想,平時我怎么對她的你又不是沒看見……” 接下來的對話,就沒有什么營養了,無非是一個道歉,一個安慰,然后滾床單。 蘇虞兮關了音頻,心想雷鑫實在能夠隱忍,這種情況下都沒有和袁嘉敏撕破臉。但她知道雷鑫這只是隱忍,并不是包容。 包容是因為愛,隱忍不過是手段,它終將會千百倍的爆發在無法忍耐的那一刻。 蘇虞兮十分期待,雷鑫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會做出什么事情來。她并不打算用這支音頻證明程曉羽的清白。 第一,音頻很難作為證據被使用。 第二,這只音頻是非法采集到的,更不能成為證據了。 第三,即使證明了是雷鑫陷害的程曉羽,這樣的懲罰在蘇虞兮看來,實在太輕了,絕對不足以讓這兩個賤人后悔曾經的所作所為。 因此蘇虞兮要教導雷鑫,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人生的導演。 她相信雷鑫已經走在了懸崖的邊上,只要在輕輕的推一把,就能走向萬劫不復,當然蘇虞兮也不會太過分,她只要獲得自己覺得公平的結果就行。 其實正如蘇虞兮所料,雷鑫現在已經煩透袁嘉敏這個蠢女人,他如果這個女人聰明一點,可以在他這里得到更多的東西,金錢、名聲,而這個女人只盯著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甚至不惜為之魚死網破,這實在讓雷鑫煩透了。 雖然雷鑫知道袁嘉敏并沒有膽子告發他,畢竟她也是同謀,但是他不允許自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任何失誤,先將袁嘉敏糊弄過去,在慢慢的想辦法解決這個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 雷鑫此刻對袁嘉敏已經產生了一種不滿的怨恨情緒,這種情緒是種潛藏心中隱忍未發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他的心。之所以要隱忍不發,只是因為他現在并沒有發泄報復的能力。 雷鑫在家里登上了一個叫做“lurkers”(潛伏者)的論壇,這是一個境外的叫做“推理之門”的英文推理網站的分枝論壇,被稱之為“潛伏者”,是一個專門討論完美犯罪的隱藏論壇。 這里只有在主論壇積分獲得一千分以上才能進來,里面探討的類容,大多數是如何實施完美犯罪。 作為一個推理愛好者,雷鑫最初來到這里,只是為了獲得最新的歐美偵探推理,后面閑來無事的時候,翻譯了不少華夏著名的不太長的推理,發布在論壇上,例如、還有他很喜歡的,他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積分,在他獲得了一千分之后,論壇頁面里居然彈出了一張試卷,上面有十道題目,右上角還有一個計時器,顯示是一個小時。 雷鑫看了一眼,第一題很簡單里有哪些不合理之處? 雷鑫回答的很快其一,曼特遜先生既然有那么多現金,為何還要去借那三十英鎊?這一點德倫特沒有細致分析。 其二,書中的柯布爾先生說過曾于曼特遜被害的那個晚上見過他,而粗心的德倫特把這也忽略了(換成大偵探波洛就會把每一個細節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大概記得的只有這兩點。 第二題也不難,談談本格派和與變格派的區別。 這道體也沒有太大的難度,雷鑫回答的很快。 接下來的題目就開始深奧起來,根據希區柯克的,按要求回答問題。 琳達為什么多次重復“那晚和今晚非常相似”?表現了她怎樣的心理狀態? 作者多次提到這是一樁“完美的謀殺案”,為什么不以此為題,而要名為呢? 這樁謀殺案為什么是不完美的? 看到這里雷鑫忍不住笑了,這個題目沒有人比他能回答的更好了。 …… 雷鑫在逛“潛伏者”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在電腦上的一舉一動,也被蘇虞兮監控著,曾經的瀏覽痕跡,蘇虞兮也曾一個個仔細的研究過,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倒是從雷鑫下載的一些虐待傾向的成人片,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前段時間雷鑫因為拍戲,因此一直沒有時間逛論壇,今天因為心情郁結加上心有所思,所以登上了這個論壇。 因為他比較熱衷于殺人、搶劫等惡性刑事案件,因此他所瀏覽的帖子,只是針對這類犯罪的討論,關于經濟犯罪、網絡犯罪以及政教犯罪范圍的帖子他都沒有點開。 其實他心里不止一次想過,要是袁嘉敏死了就好,只是他根本做不到毫無瑕疵的讓袁嘉敏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而他卻不受懷疑。 第660章 完美謀殺 蘇虞兮很快就順藤摸瓜的找到潛伏者論壇,沒有權限對她來說并不是難事,雖然論壇的防護做的還是不錯,沒有什么BUG,黑進服務器,調高積分的難度比較高。 可站長和論壇版主都有權限增加積分,站長和版主的ID都高高的掛在各個版面,雖然站長的帳號保護度也比較高,但是隨便破解兩個版主帳號就很簡單了,于是輕而易舉的蘇虞兮就獲得了她想要的積分。 蘇虞兮注冊了一個叫做路西菲爾的ID,發了一篇帖子,。 蘇虞兮在開頭寫到:“凡有接觸、必留痕跡——羅卡交換定律?!?/br> “以科學角度來說,不存在完美的犯罪。歷史上難以攻破的案件,均是因為當年法證科學技術有限、或刑偵人員不敬職不上心、犯罪現場不被規范保留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甚至是早有眉目,由于復雜的社會背景被外力妨礙繼續刑偵),故成為了‘懸案’。 加之媒體添油加醋的夸大離奇程度,更將犯罪事件懸之又懸,犯罪手法也被夸大到滴水不漏。 這只能說明某階段的法證科學、刑偵技術的不夠到位,并不能因此說明犯罪的完美。 人會撒謊會變故、也會因為人為錯誤扼殺真相,可真實存在的證物不會,它們是反抗一切犯罪的沉默證人。 那么是否真的就不存在完美犯罪呢? 個人認為當然是存在。 除去無作案動機的隨機殺人事件在刑偵技術低、科學不發達的過去很難偵破,這種屬于低難度的完美犯罪。 我們去討論如何殺死一個親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