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2
讓人眼花繚亂,甚至因為彈奏這首鋼琴曲而精神崩潰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很多鋼琴家在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一般是不敢去碰的。 程曉羽睜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稍稍轉頭對裴硯晨道:“前面幾頁我自己翻,后面你在幫我?!?/br> 裴硯晨看著這密密麻麻好似天書一般的蝌蚪文字,感覺自己光看就要崩潰了,神色復雜的道:“好的?!?/br> 英國作曲家麥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創作出來的鋼琴曲。它之所以被稱作最難彈奏的鋼琴曲,就在于它對演奏者的彈奏技巧,以及手指的靈活程度和反應速度要求極高,琴譜上有時一個小節里就擠進三百個音符,彈奏的時候手指頭和手肘都要用。 在一整個音樂大廳的人都被這個名字震撼了以后,突然的程曉羽在所有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雙手快速落鍵。 普通人聽來猶如噪音的喧嘩聲就這樣突兀的炸響了全部聽眾的耳膜,絕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凌亂的聲音應該是毫無章法的,甚至有人捂住了耳朵。 然后就有人看見了程曉羽面貌若瘋癲般,用手肘擊打了琴鍵。 如果從側面看上去,程曉羽的右手剛好和琴鍵保持了一個標準的平行狀態,兩者之間的距離,則恰好是手指彎曲后的長度,隨著手腕在琴鍵上的平移,腕子不見有一絲一毫的上下起伏,在轉位的時候幾乎讓人察覺不到它的變化。 彈著彈著,程曉羽揮起右手乍然翻頁,掀起的書頁嘩嘩作響,仿佛這些都是這音樂的一部分。 大部分外行觀眾并不覺得他是在演奏,更多的只是覺得這只是個神經病在胡亂的拍打琴鍵而已。 然后又是一串更加不和諧的琶音響起,音樂變得更加尖銳而富于沖突,如同矛盾不斷被激化,那高音區響起的不協和和弦,仿佛在宣示著演奏者內心的激動和憤怒! 再接著樂曲又在不該停下來的地方歸于平靜,發出的音色美好而動聽,但是組合在一起,又變得格外的詭異,猶如恐怖電影里讓人窒息的配樂,低沉,陰森讓所有聽眾仿佛置身于幽暗的森林,四面全是憧憧鬼影。 一段舒緩而令人毛骨悚然的平靜過后,又是激烈的猶如爭吵打斗般的雜音在整個音樂廳回蕩。 這樂曲太可怕了,乍一聽毫無章法,但你偏偏深陷在這咒語般的極速琴聲里無法自拔。 七個考官面色嚴肅,吳迪面色沉重,何明哲心情有點不安,真正懂鋼琴的人,都知道程曉羽沒有一絲一毫在亂彈。 他所使用的技巧全部無可挑剔的完美。 但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這部作品過于晦澀,根本沒有辦法理解,這首樂曲的本身是在挖掘鋼琴這個樂器新的表現手法。 這部作品主要表現的是音色而不是具體的旋律、和聲、對位這些傳統的音樂元素。鋼琴這個樂器音色是非常豐富的,這個作品把鋼琴在不同音區的音色用一種很夸張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想要理解這樣的現代音樂,應該更關注對聲音本身的感受,而不是對旋律、和聲這些東西的感受。 程曉羽卻不知道所有人都被他魔怔的演奏嚇住了,懂得人是被技術嚇到了,不懂的人是被程曉羽的神經質嚇到了。 從這里開始,程曉羽就沒有辦法自己翻譜子了,譜子上音符密密麻麻的擠滿一個小節,極快的彈奏速度讓他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他必須趴在鍵盤上,才能讓手指的速度跟的上旋律的流動,甚至不得不又用到手肘。 在演奏強力和弦的一剎那,程曉羽整個上身都跟著震動起來,那個動作看上去無比地干脆、帶勁,在外行人看來,這或許只是為了好看而做出的身體動作,但只有像李韻伶這樣的專業人士才知道這個動作的意義,那是在瞬間爆發出身體的絕大部分重量,通過手臂順暢的傳遞到指尖所造成的視覺效果。 有些類似練武之人所說的“抖勁”,這是一項十分高級的技巧,但大多數人運用起來,都只不過是徒有其形,或做得并不到位,只有那些琴技高超的人,才能自如地運用這一技巧! 一串快速抖動的旋律遵循著數學的規則,在音樂大廳橫沖直撞之后,又是莫名其秒的陰冷,反叛甚至癲狂的孤寂旋律,猶如詛咒一樣飄蕩在大廳里,所有人都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偏偏這旋律又是動聽的,直觀地告訴別人雙向障礙是什么感受的曲子。 當程曉羽彈出那兩記干脆利落的爆發和弦的時候,李韻伶不得不贊嘆,這個動作她不能更熟悉了,在許多曲子里都會用到這樣的技巧,她對于這個動作背后的技術難度,也是了若指掌。 吳迪看著臺上面無表情的程曉羽,內心的驕傲全部碎裂,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除了蘇虞兮,還有比他更強的少年鋼琴家。 他原本以為在登上頂峰的路途,只有蘇虞兮才配做他的對手,現在看來這個世界上天才不少,瘋子也一樣多,而程曉羽就是哪個讓他覺得畏懼的瘋子。 這樣的演奏根本就超脫了凡人的范疇,將手伸入了上帝的領域,那不是瘋子又能是什么? 而大多數考官為上戲又多了一個天才而欣喜,還是比吳迪更牛B的少年天才。這突如其來的驚喜跟買了彩票中了頭等獎一樣。 李韻伶雖然心中有根刺,刺得她異常不舒服,但對這樣的天才也無話可說,無從拒絕。 但就大多數來說,完全不知道程曉羽在彈什么,只是前排的考官一個個如臨大敵般的側耳傾聽,讓許多對鋼琴了解不深的人不敢喧嘩。 這首曲子沒有極高的水準,別說彈奏了,聽都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現代派作曲技法,不知道十二音體系,不知道無調性音樂,連一點現代派常識都沒有,只知道有沒有動聽的旋律,是不可能理解這首曲子的。 自二十世紀初開始,曲子節奏,和弦多樣化,連發聲體的多樣化,音樂以及不滿足于優美的旋律,更多趨居于印象音樂。 這首曲子翻譯中文叫做英國鄉村音樂,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多雨的國家,用印象感受不難體會出英國鄉村的感覺,音樂一定可以讓人欣賞,但是不一定普通人不能欣賞的就不是好音樂。 波蘭作曲家Penderecki在60年創作的廣島受難者的哀歌全曲八分半都是運用的廣為人知的新音色,利用半音程聚集的厚重音群以及音群滑奏,可能大部分人覺得是外國人就那樣。 但是譚盾,說他是中國作曲第一人不為過,他創作的作品紙樂在國外演出深受好評,也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現代音樂。 現代派不是一個具體形式的流派,是紛雜的音樂主義在現代表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