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2
胤礽,你自己心里清楚。當年你被朕撞破那背德心思,朕想你可能只是太年輕,還不明白男女之情,所以才會對承祜起了心思,混淆了感情。本以為時間可以消磨一切,把你拉回正途,可是到頭來是朕低估了承祜在你心中的位置?!?/br>“皇阿瑪,這樣不好嗎?若我不是有這樣的心思,憑著哥哥的嫡長子身份,即使我與他從小感情深厚的長大,我也不得不因為這個太子之位而去算計懷疑他,最終與他離了心,禍起蕭墻,到時候兩個嫡子反目成仇,其他兄弟又厲害蹦跶的,這朝堂上免不了的動蕩,若真那樣,皇阿瑪你會怎么辦?都是親生骨rou,你對誰下手鎮壓也免不了傷心吧?”胤礽有些嘲諷的道。康熙聞言被氣得差點一口氣沒上來,瞪圓了眼睛火冒三丈的狠狠刮了他一眼,這孩子的意思是他還有理了是吧?混賬東西!若非康熙剛從昏迷中醒來,渾身無力,恐怕早就跳起來把人抽一頓了??!但是仔細把胤礽的話過一遍,又發現其實……還真挺有道理。所以康熙糾結了。“皇阿瑪,當年我說過會一輩子敬愛哥哥的,這個承諾無論如何我都會遵守下去?!必返i很是認真的的道。康熙凝視了他一會,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胤礽,你還是沒有明白。你是朕一手教導出來的儲君,除了承祜,這世上能說了解你的就是朕。胤礽,你看著承祜的時候,眼底總是會不自覺的出現渴望,這些年越發的厲害,朕不知道你是因為朕已經知道了所以懶得掩飾還是連你自己都沒有發現。你的眼神含著令人心驚的瘋狂。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承祜已經成為了你一定要得到的人,對不對?”胤礽抿唇不語。當然是對的,雖然是為了讓康熙知道他對哥哥的心思一直沒有變而時不時在他面前暴露一兩分感情,但是自家皇阿瑪能推測到這個八九不離十的份上,實在是相當厲害。“你登基之后當然會對承祜很是禮待,可是當你成了天下之主,再也沒有人能左右你的決斷的時候,你真的能忍下對承祜的渴望?胤礽,你忍不了的。到時候你只能控制不住的折了他的羽翼,將他完全據為己有?!笨滴趼曇舨o起伏,但是語氣卻是無比的篤定。果然是明察秋毫了大半輩子的皇帝,如果自己沒有早就和哥哥兩情相悅,登基之后的情況想來還真如皇阿瑪所說呢。胤礽在心底感嘆。康熙見他久不言語,便覺得他是默認了,眼露復雜,低聲繼續道:“胤礽,做帝王無情一些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若心里有了偏愛之人,處理事情就會失了公允。若說這些年來你這個太子讓朕覺得有什么不滿的話,就是把心偏到了承祜身上,而且還是越來越偏,到現在只怕整顆心都在他身上了。朕怎么放心把整個大清交給你?作為王者,私心不能太重。太重就會因一己之私而誤天下萬民?!?/br>胤礽還是不出聲,康熙重重一嘆,臉色眼神旋即沉了下來,“胤礽,如果朕要你在帝位與承祜之間選擇呢?記住,你只有一次機會?!?/br>四周的空氣似乎隨著這一個問題的出現而變得凝固起來,胤礽慢慢抬起頭,臉上沉靜如淵,對上康熙銳利的眼神,良久,緩緩開口道:“皇阿瑪,帝位是您從我滿周歲時就已經擅自幫我做的選擇,您覺得您這個問題有意義嗎?”“放肆!”好吧,這就是惱羞成怒了。胤礽毫不在乎,繼續道:“帝位于我是必須卻不是必要的,因為廢太子的下場一定不會好。至于哥哥……”他看著康熙遲疑了片刻,“一個帝王,心偏固然是錯,可若是偏心之人是個聰明而又明理并且心中自有家國萬民的,卻又是一件幸事?!?/br>康熙怔愣片刻,想到這些年來兩人在朝堂上的作為,一時竟說不出反駁的話來,“胤礽,承祜對你來說是什么?”胤礽仔細的想了想,“自古帝王,無論賢庸,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為了大局或者某些事情而對一部分的人殘忍或讓他們委屈退讓,并且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以求寬恕。我的將來應該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哥哥永遠都不會是我必須殘忍對待委屈安置的那一部分人?!彼斐鍪?,用修長的食指輕點自己心口的位置,“他永遠都會是這里面最美好的存在,不容他人傷害哪怕一絲絲,連我自己都不被允許?!闭驗檫@樣,他最后還是把藥喂給了皇阿瑪。因為他看出了哥哥的掙扎,若是哥哥真的想他盡快登基不在乎皇阿瑪的性命,他完全不需要命人去取藥,可是最后他還是把藥交給了他。他對于登基是勢在必得的,但是還不到要弒父的地步,若果真的那樣做,哥哥不會說什么也不會怪他,但是卻會把這條罪攬到了自己的身上。他又怎么能在他的心上埋下不安的種子呢?康熙是真的說不出話來,他從來不知道,或者是不愿意相信胤礽對承祜的感情竟然真的濃烈如斯。愛新覺羅家似乎每一輩都會出一個情種,也不知道是冤還是孽。“策拉爾,哈特,圖雅哈……”康熙突然吐出一連串名字,囊括乾清宮侍衛長,京城八旗都統和六部中占主要職位的人,“都是你安插的人?”“沒錯?!逼鋵嵠渲杏幸徊糠质歉绺绲?,但是他們早就不分彼此,勢力人脈都是共享的。康熙的眼底一瞬間充滿了震怒、傷心、喟嘆、寂寞,最終歸于平靜,整個人都蒼老了不少,“胤礽,記住你今天說過的話。祖宗基業就交到你手上了。至于承祜……希望你真能做到不委屈傷害他分毫的承諾?!?/br>胤礽站了起來后退幾步,跪下,恭恭敬敬的磕頭行了大禮,“兒臣定不負皇父所托?!?/br>五天后,康熙的身體恢復得差不多后便擬了兩道明旨一道密旨。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冊封理郡王為和碩理親王,世襲罔替,配享太廟。十二月二十一日,康熙帝以身體違和為由宣布退位,禪位于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來年開春舉行登基大典。十二月二十二日,康熙的貼身太監顧正秘密來到理親王府,交付一道密旨后便如來時一般悄悄離開。十二月二十三日,太上皇移居寧壽宮。元月初一,新帝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改年號“興平”。登基之日,天色大晴,朝陽的霞光映照進大殿,頓時彌漫一片金色光芒。“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胤礽坐在太和殿正中的金鑾寶座上,看著跪在他腳下的眾人,神色淡漠,從此他將站在這個皇座上俯瞰天下,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