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
拿來了,葉青程先落子,葉青殊便在后面仔細說這般落子的好處和壞處,指出更好的落子方法,以及其中的棋理。 葉青程固然聽的全神貫注,葉青榆也頗受啟發,一局下完,欽佩開口,“怪不得父親一直稱贊五jiejie聰慧,五jiejie思慮周全,心思巧妙,我望塵莫及”。 葉青殊輕笑,用手中把玩的玉如意輕輕戳了戳葉青榆的額頭,“你才多大的人,就望塵莫及了?我年長些,自然要學的好些,你好好學,總有一天能超過我”。 雖然,你大約是活不到那一天了。 葉青榆不好意思笑了笑,葉青靈起身笑道,“你們姐弟倆倒是惺惺相惜起來了,只可憐了我,一竅不通,聽了這許久,腦子都聽迷糊了,你們繼續下,我可不受這等罪了”。 葉青程幾人繼續下棋,葉青靈找了本書就著燭火看,葉青宜左看看右看看,也找了本書看。 葉青程和葉青榆下完三盤,看時辰已經子時了,葉青殊打著呵欠,示意不下了。 葉青靈便命上些宵夜過來,幾人吃了,葉青殊精神又來了,提議道,“我們一起去看放焰火吧?” 144 書青程(三) 葉青靈搖頭,“你們去吧,我就不去湊熱鬧了”。 “哎呀,長姐,一起去嘛,這一年到頭的,就一會兒,吵不著你!” 葉青靈無法,只得被她拖著去了,那明亮的,絢麗的花朵升上天空,葉家老宅中冷清的不像過年的幾個小主子,才感覺到了新年的氣息,臉上都不自覺帶上了笑,連小夫子葉青榆也像個孩子般振奮了起來。 放了煙花,便到了午夜,幾兄妹便相互拜年問好,說著祝福的話,葉青程、葉青靈都備了紅包,散給了幾個小的,便各自散了。 葉青殊笑著對葉青程道,“十七哥,你送我一程吧?” 居移氣,養移體,葉青程本又是聰明剔透之人,短短一個月過去,他雖不能說是改頭換面,但也已和當日跪坐在學堂窗戶外聽課的少年大不一樣。 他的氣質更加沉穩從容,臉上因風吹日曬起的黑釉也在慢慢褪去,露出原本白皙的膚色。 他便如一只華美的蝶,正一點點掙脫原本束縛他,掩住他光芒的繭,終有一天會驚艷世人。 葉青程點頭,沉默護到她左側,擋住肆虐的寒風,芳草、芳菲不遠不近跟在兩人身后。 葉青程見葉青殊半晌沒出聲,遲疑開口,“地方,我找到了”。 當初他上山去找葉老三,葉青殊曾派芳草給他送了首詩,說了具體的地點,要他按著詩上的指引,找到木魚山后,詩中描寫的地方。 “我知道”。 如果沒找到,葉青程定然會繼續尋找葉老三,他回來了,自然也就是找到了。 這個地方的存在,本就是上一世的葉青程見她無聊,提了幾句,有了明確的地點,又有那首詩做指引,以葉青程的能耐,自然能尋到。 葉青殊伸出手,接住天空飄下的一點雪花,“要下雪了”。 葉青程正要勸她加快步子,她忽地扭頭朝他燦爛一笑,“十七哥,你相不相信人有前世來生?” 葉青程搖頭,“子不語怪力亂神”。 “可是我信,十七哥是不是一直在疑惑,我為何會一眼瞧中了十七哥?” 葉青程坦誠點頭,心,不由自主提了起來。 葉青殊抬頭看向暗黑,沒有一顆星子的天空,“因為我看到了,看到了上一輩子,你是我嫡親的兄長,這一世,你卻流露在外,我自然要帶你回來”。 如果是幾年后的葉青程,定然會皺著眉訓她一點誠意都沒有,不想說原因就算了,還拿這種鬼話來敷衍他。 但現在的葉青程卻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看待這一番話,甚至不知道這樣的話到底是真是假。 他不相信鬼神之說,如果真有鬼神,這世上又為何會有這么多苦難、不公,便是他,身負弒父大罪,也沒見鬼神懲罰—— 只葉青殊此時的語氣,此時的表情,卻無端讓他有想相信的沖動。 上輩子,嫡親的兄長么? 葉青殊擼了擼風帽上被風吹亂的狐毛,停下腳步,葉青程也站住了。 葉青殊轉身,從荷包中拿出一塊玉佩,低頭系到葉青程腰間,笑道,“我女紅不好,就不送針線露拙了,不過這上面的絡子卻是我親手打的,十七哥可千萬不要嫌棄哦!” 明明她的手已經離開他腰間,葉青程的身子卻還是僵直的不聽使喚,勉強扯出一個笑來,“阿殊親手打的絡子,我喜歡還來不及,怎么會嫌棄?” 葉青殊又沖他甜甜一笑,“要下雪了,十七哥不必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不遠了,我送你到院門”。 葉青殊也就不再堅持,兩人又說了幾句閑話,到了葉青殊的院子,葉青程告辭不提。 …… …… 葉青程回了掃雪閣,洗漱換衣,已經到了丑時,芳菲見他又拿起書,勸道,“十七爺,明天是初一,爺要忙的事多,早些歇著,省得明日沒精神,姑娘見了憂心”。 葉青程看了看更***頭應了,芳菲歇了燈,退了出去。 黑暗中,葉青程將洗漱前取下放于枕頭下的玉佩拿在手中,慢慢摩挲,溫潤微暖的玉,正面刻了鵬程萬里的圖案,反面是一個篆體的程字,下面的絡子打成了平安結,滑潤如水。 葉青程忍不住拿著玉貼上自己的臉,從那天在學堂見到葉青殊到現在,恰恰五十一天,他如今一飲一食,全是出自葉府,出自她。 他已經學會了默默接受她的一切饋贈,而不是矯情虛偽的說,這個太貴重了,我不敢收。 他已經接受了她最大的饋贈,再多一塊玉佩也沒什么大不了,即便這個玉佩定然價值不菲。 他沒有說謝謝,也不想說謝謝,她今日予他的,來日他必用一生來償還…… …… …… 從初二起,支氏便帶著小兄妹幾個四處拜年,盡了對長輩的禮數后,便推了各色請帖拜帖,倒是難得的過了一個清凈的年。 正月二十,葉守義回了潁川,他的任命在年前就下了,補了蜀地的知府。 從四品的翰林掌院,到四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