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52
書迷正在閱讀:大隱金門(H)、學霸的被撩日常、[末世]剛結婚就末世了、互感、以影載道、成雙、快穿之事不過三、我的系統丟了、[歐風]螳螂、天降竹馬暗戀我怎么辦
全找不到什么破綻來。一看就是有人在背后傳謠,決不是那些黎民百姓所能想出來的。 這個人是誰?如果是從前,他可以毫不猶豫地肯定是李謙,可現在,他卻有些茫然了。 有可能是汪幾道,也有可能是李謙,甚至有可能是趙璽自己干的。 就為了逼他和趙璽坐在一條船上。 為趙璽下一步親政做準備。 難道他表現的還不夠忠誠,趙璽需要用這種方法把他綁在一起? 趙嘯眉頭緊鎖,喝了口茶,對身邊的幕僚道:“早知道如此,就不應該給蔡氏守孝的!” 他不方便上朝,也不方便與那些大臣們飲酒作樂,招待他們,下屬有些話又不敢告訴他,他因此失去了很多及時處理謠言的時機。 那幕僚猶豫了片刻,試探地道:“侯爺,還有一件事……” 趙嘯正煩著,見他吐吐吞吞的,不由發起脾氣來:“你們有事就說事,事事都瞞著我,結果呢?還是要我親自出面解決!你們瞞得住嗎?你們要是有本事,就瞞我一輩子??!瞞不過我一輩子,就不要瞞我!” 盡管如果,那幕僚還是遲疑了一會,這才低聲道:“我們得到消息,說臨潼王三年前就開始在天津衛試著造船!” 趙嘯這下子真的是愣住了。 造船,向來是靖海侯府的專長,而且放眼整個朝廷,只有他們家的船造得最好,造得最快,如果做海外貿易的,全都用的是靖海侯府的船,就是那些倭寇,也能以奪得一艘靖海侯府造的船為榮耀。 李謙在北方,怎么可能造船? 那些工匠從哪里來? 那幕僚也知道這消息的重要性,沒等趙嘯詢問已道:“當初朝廷南下,皇上身邊服侍的人是跟著皇上一起南下的,當時臨潼王已接手了京中防務,后續的人是由臨潼王安排的。我們懷疑,那個時候他就把工部的人截留了一批。不然他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年里就造出船來的?!?/br> ☆、第一千零六十章 圖紙 造一艘船聽起來很簡單,可越是了解工序的人就越知道其中的困難。先不說能造船的工匠很少,就是有,也很大一部分歸工部所有,其次是造船需要的地方和木料。這兩樣,福建都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之靖海侯府幾代侯爺的不懈努力,靖海侯府所造的船才有如今的聲望,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 李謙卻只花了短短的三年時間就造出了一艘船。 趙嘯想起了之前他派人從工部弄來的圖紙,心中暗生不妙之感,對那幕僚道:“那圖紙當時是誰負的責?拿回來之后我記得先父曾經問過,我五叔親自督促,照著那圖紙做出過兩艘福船,只因工藝比我們自家的還要復雜,小船只能在內陸行走,大船只能走海運,并沒有我們自家的船方便,后來棄之未用。那圖紙呢?” 幕僚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怕那圖紙被有心人捎了出去。 “我這就去拿!”他說著站了起來,拿了趙嘯的令符就親自出了門。 趙嘯問其他的幾個幕僚:“李謙那邊的船有多大?可曾試水?成功了嗎?” 船并不是造出來就能用。還要試水,還要改進。 其他幾個幕僚的面色都有些不太好看。其中一個年長的代表他們說話道:“船造得不大,最多也就能裝五萬擔糧食,已經試過水了,據說明年開春就要在通州碼頭試用了?!?/br> 不然他們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把這個消息告訴趙嘯,平白給趙嘯添堵了。 這個時候才告訴他! 趙嘯氣得脾氣都沒有了。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等著拿圖紙的幕僚。 萬一他手里的圖紙真的丟了,那可就麻煩了! 趙家肯定是進了李謙的jian細。 李謙是從三年前開始造船的,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起,他身邊就有了李謙的人,而且還是個和他很親近的人。否則也不可能拿到造船的圖紙了。 他覺得呼吸有點困難,拉了拉領口。 去拿圖紙的幕僚滿臉喜色地跑了進來,手里還捧著一堆卷軸,道:“侯爺,那些圖紙還有。包括封條也都在?!?/br> 也就是說,沒有人動過這些圖紙。 那李謙是怎么造出船來的? 趙嘯的臉色比剛才更黑了,他沉聲道:“查!給我狠狠地查!看看那些榮養的船匠里有沒有和李謙那邊扯得上關系的?!?/br> 只有他們,才可能泄露造船的秘密。 趙嘯眉眼間全是騰騰殺氣。 那幕僚心知事關重大,心中一凜,忙低頭應“是”。 李謙這邊,卻并沒有把造船成功太放在心上。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些船會為自己來些什么,他只是覺得當初姜憲費了那么多的功夫把這圖紙截了下來,怎么也應該想辦法造個船出來。免得他哪天要用船的時候還要和趙嘯去買。就像他當年,需要戰馬,可他寧愿多花幾年功夫自己養馬,也不愿意直接從韃子手里賣馬。 有些資源,就得捏得自己手心里才行。 正巧這幾年風調雨順,他不管是和董家合伙做的生意還是和郭永固合伙做的生意都賺了個盆滿缽滿,有能力滿足一下姜憲的小小愿望,他派了人去了天津衛,把船塢建了起來。 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船塢的第一樁生意居然來自于郭永固。 他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聽了消息,派了幕僚過來,想訂三十艘大船,二十艘小船。 李謙嚇了一大跳,笑道:“我這三年才造了一艘船,你們家大人一口氣就向我訂了五十艘船,我要做到猴年馬月去了!不行,最多也給造個五、六艘船,他要就要,不要拉倒!” 如今的李謙可不是從前的李謙,郭永固雖然在四川經營得很好,仿若自成一國,朝廷也好,李謙也好,都對他失去了控制,可他也不敢得罪李謙。 郭永固的幕僚哪里敢說什么,只能笑嘻嘻地問候郭氏,說是出發之前受了郭永固夫人之托,帶了很多東西給郭氏和三個未見面的外孫。 就在不久之前,郭氏生下了第三個兒子。 郭氏有點失望。 她希望能生個女兒。 李駒卻很高興。 因為李謙和李驥都只有一個兒子,他生的越多,李謙的壓力就越小。 李謙知道郭家這是要打親情牌了,可他實在是造不出多的船只來,但他并不想讓郭家知道,找了借口笑道:“你也知道,我小時候是在福建長大的,特別想建一支水師。正好天津那邊能造出船來了,我準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