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
。話又講回來,再怎樣,一個不甘心總還是深深的刺進了他的心上,不然也不會做下那么多的鋪墊,說為了將來也好,為了自己也罷,百多年過后的神州易主姑且不去想他,做事情的*總是有的,不甘心,才是穿越者最自然也最合理的心態。沒有經驗不要緊,老天爺給他三位恩師,在他每一個關鍵的地方都推了他一把,幫助著他的前進。沒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不要緊,老天爺給了他人生路上的親密戰友與伙伴,相持前進。沒有關系不要緊,老天爺給他送上了一個小小的彩蛋,判的一手好案子,附送一枚未來國公。總結經驗,氣運之說也不全無,可若是徐秀走錯一步,這些如今的既成事實恐怕哪一個都不會實現,與其本人,也難說沒有關聯。穿越人士應有的優越感,在最初的八年時間里折騰的干干凈凈,目前徐秀此人還有的,恐怕就是那一個聰明的腦袋瓜,和天生較為謹慎卻又能決斷的了的性格了,如果就看這幾樣,硬性條件倒也不算弱,好好打拼,幾十年后當個六部尚書,甚至入內閣也不算是令人不相信的事情。可對于他來講,既有規矩能給他做他想做的事的余地基本沒有,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到時候就算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官場的敵人,最終坐上九卿的位份,也要面對得國之正,莫過于明,和百多年下來早就成為共識的‘朱家坐天下,理所當然’的至高皇權!徐秀也明白,若等到他自己位列九卿的時候,肯定就是那個腦袋瓜聰明極了的嘉靖皇帝,就是穿越者他也沒有信心去跟這位天生就有不敗金牌的皇帝去斗。這幾年一邊尋找一枝梅,一邊cao心商會,他就在冥思苦想,若按部就班一步步走上官居一品的路,恐怕最終難以實現他所想要的局面,只能盡可能的走盤外招,想盡方法通過后世他所熟知的那一套,只有走政變這一條道路,才是他最有可能成功的路,就算前面是萬丈深淵,也要走。千言萬語,化為三個字就是不甘心。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沈默沈六首告訴他,如果給秀才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去謀劃一件事,到時候他還有造反的心的話,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強了。……華亭小貞村。徐秀如今的居所雖然擴建了許多,也不算是太大,面對幾位從江寧趕來的掌柜,就顯得有點小了。他道:“我們需要進一步發展商會,不要在蝸居一隅了,擴張吧,閩南廣東,都可以去,特別是去廣州府,我與吳廷舉大人有了聯系,你們只要管好自己,小心謹慎的做人經商,他不會為難你們,可若你們膽敢做出出格的事情,不要說是吳大人,就是我都不會放過你們?!?/br>終于,在正德五年,耗時多年的市舶司十取其三的政策終于最終成型,作為積極推動的廣東右參政吳廷舉自然是第一個要求在廣州府實施的,讓江寧商會走出去,這時候去廣州就是準確的時機。幾位掌柜也在之前的書信中知道了徐秀的經營,聞言也無有多大的情緒變化,這已經是慣例了,每過段時間便會在華亭或是江寧碰頭,由徐秀確定接下去的路,而他們去作各種計劃在給徐秀和所有掌柜評估,倒也算合作愉快。徐秀接著道:“吳淞口的船廠明年就要交付一批千料海船,這些艘船,屬于我們江寧商會的,只有一艘。當然說實話你們也知道,我們沒有人手,沒有出海的經驗,所以,僅僅是名義上屬于我們,最后實際運營的,還是陸家?!?/br>接著道:“我這么說什么意思,想必幾位也是明白的,那就是既然商會不能放在江寧這一個籃子里,出海同樣也不能受制于人,雖然現在我們相處愉快,然在商言商,陸深大人也不管家族產業,我們幾次要求陸家幫助培養出海的人手,結果是怎樣呢?你們也知道,若是哪一天要鬧了別扭鬧了矛盾,是我們吃虧大,還是陸家吃虧大?所以我希望各位明白,在去廣州府的時候,順道經營一下泉州,或是整個閩地的海商人家,既然我們可以給陸家出海提供貨品,為什么就不能給其他海商提供呢?”理就是這個理,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利益是最關鍵的也是最核心的事情。徐秀道:“現在商會的人很多了,但真正能讓我們放心使用的人又能有多少?里面有多少是我們的人,有多少是別人的人,甚至是外人的人?這點你們心中有數嗎?說老實話我也心中沒數,因為我們根本不懂這些手段,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現階段,只有讓我們維持住最起碼的核心底線,保守住對核心的秘密,才是正確的,好了,今天就到這吧,我等候你們的書信?!?/br>“請?!?/br>送走了他們,徐秀靠在椅背上閉眼假寐,他很多時候都在想,要不就這樣過下去吧,一輩子都沒有什么辛勞苦短,可是就是不行,那三個字的威力實在太大,不是野心,不是利益,而是不甘心。想的多的人,一般精神頭容易不好,徐秀顯得很疲憊,不光是路走的多,腦子動的遠比在江寧多,最起碼那時候有洪虛先生,有張璁張秉用,如今……唉,也只能化做一番嘆息。華亭的兩座恩師墳墓,徐秀時常會去,他有說不完的話想對錢福講,有說不完的話要對伏圣圭說。一捧黃土掩蓋,終歸是塵歸塵土歸土,就是徐秀自身,也是這個結局。徐秀自語道:功過是非,自有后人評說。究竟是說我亂國元兇,還是成就一番濟世偉業?只要太平,春常在,就夠了。徐揚從外面進來道:“有封信?!?/br>“誰的?”眼睛也沒睜開,徐秀道。“不知道?!?/br>徐秀拆封后,只見里面是一張畫著迎霜傲雪的梅花圖,底下還寫了安陸,瞳孔放不放大,他不知道,心跳的加速,卻是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強迫自己不要激動,徐秀的聲音都有一些走調,壓制道:“準備一下,等下馬上北上安陸?!?/br>當徐揚走出去的時候,眼淚的留下是多么的自然。無需去刻意煽情,從正德二年,一直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朝思暮想,害怕就此分別,甚至懷疑是自己的一場夢,為了他,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叩開了一個個荒村寺廟的大門,乃至萬里路,早就是一個普通的數字。更難的是如何掩藏住心中的思念,才能讓他不流露在表面。談笑風生,指點江山,甚至激昂文字。總歸,是一個面具。每到夜深人靜,不合時宜,不合年歲,不合外貌的嘆息,總會響在他的床前。我朝思暮想的人。你終于有了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