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公車,即是朝廷的驛站或是公派的舟船、馬車之類。這個名詞起于漢代,以公車接送應征之人。非今人所造。雖說意思并不完全等于現代漢語,但說很多現代漢語來自日文,就和好事之人嘗試研究上古語音一樣,笑笑不說話即可。有以上原因,這軍士才會如此謙卑。……離開考還有一些時間,徐秀點燃了桌上的蠟燭,這蠟燭是上好的無煙紅臘,亮度高又耐燒。一開始發了三根,但不同于后世清代,在明代你隨便續,要吃的隨便叫,考官們在考試期間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舉子的待遇沒這么好,但要吃的,也不需要自己花錢。徐秀也不去在意現在點晚上浪費不浪費的事。這樣考七篇文章需要兩天,在這么一間小小的考房,或者用最符合時宜的話來講“號”,呆在這里,腿都伸不直,純粹是一個折磨,徐秀索性脫下大氅墊在板子上,先睡上一覺再說。不可謂心不大。要知,無數的學子都夢寐以求的能夠在這么一個號內呆上兩天,這并不是什么折磨,能來到這里,都是一省的尖子,都是舉人老爺,舉人也是能做官的,何嘗還敢這么隨心。軍士調整了一下站姿,悄悄的撇了一眼里面的情況,見這位俊秀的舉人老爺睡著了,輕輕的將那一盞紅燈給吹滅了。是,你是不心疼,可我跑腿不是很忙嗎?……這一覺,就睡到了天色昏暗,徐秀苦著臉抽了抽自己的嘴巴,這下好了,就剩晚上和明天一天的時間要寫七篇文章。同軍士道:“在下要出恭?!?/br>軍士拉開鏈子陪同他去茅廁,所謂茅廁,不過是幾只臟兮兮的大桶而已。徐秀有點尷尬,這剛睡醒起了反應,不是很順暢,而后面又有一個大男人盯著自己看,不由別扭的道:“能不能不注視在下?”“不行?!避娛恳槐菊浀膿u頭拒絕。“這……好吧?!?/br>這一趟恭出的徐秀都快憋出白發,該死的自然生理不是那么好違背的,尿的一點都不順暢,就跟得了帕金森癥,前列腺炎一樣的難受。“天吶?!毙煨愫莺莸乃α怂κ种?,不消說,定是沾……“??!啊?!?/br>軍士有點疑惑的看著前面那位年紀輕輕的舉人老爺的怪異狀態,不由感慨,誰說讀書人是天上文曲星轉世,眼前這位明顯就不是。徐秀坐進去寒著一張臉,這太流年不利了。用茶盞里的水小心的清理了一下,才深深的醞釀了一下情緒。暗道:決定生死的時候開始了。……所謂辛苦遭逢起一經,固然是大宋文丞相絕命詩里的話,用作科舉考試,也能當是一個論文引述的材料。日月重開大宋天的明王朝也將這重視修身的優良傳統一并的傳承了下來,謂之“首藝”,四書的義題出三道,然后五經出四道,這五經題,就是根據士子選擇用來受用一生,并持之一生的五經之一而出。□□洪武皇帝曾道:“發題先而后?!庇写俗嬗栐?,小考不曾出現的五經題目,在鄉試會試上卻一躍超過四書題,成為了首藝。首藝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大儒丘浚曾道:“士各占一經,經必通,然后取之。以試與政?!?/br>如果留意這個時期的進士提法,就可以看到“某某以中會試第一甲第一名”之類的說法。由此可見在純粹漢家王朝的統治之下,不管是大宋,還是大明,都是以修身為第一取士的目的,遠不是后世某朝全憑四書而言來的好,只取四書,不重經文的情況,這在大明是不存在的。打開第一張卷題,便是四道大題。徐秀很是淡定的審完了這四道題,對易經的八股寫作并不是什么很難的事情,這可是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易經,只要能夠邏輯融洽,言之有物,觀點不要太偏就足以依靠自身的功力寫出上乘的時文了。首題便是:法象莫大乎天地圣人程徐秀想了一下就明白,這是一個會試考試中罕見的三節截搭題,法象莫大乎天地,圣人,程。是三個不同的句子取出來的考題。思考完畢,徐秀在草稿紙上寫道:易之在造化者既無以加,易之在人事者已無以加。蓋造化人事,同一易之理也……徐秀的立意極其古拙,但卻絞盡腦汁的想要在文筆一道出新,這就是他應對兩位風格迥異不同的考官所用的策略。一個通宵完成了四道易經大題,揉了揉發澀的眼睛同軍士道:“好漢,能否給在下一點吃食?”“是?!?/br>這位軍士的狀態一如往常,徐秀根本不知道這邊除了一個小馬扎能夠給他休息外他竟然還能這么的有精神,微微看向左右,見其他軍士也是如此,大為不解。他們難道就不累的嗎。沒一會兒軍士就拿來了兩個rou餅,一碗清湯,伙食倒是不錯,很合口味。吃完后的徐秀也不由舔了舔手指。在做出這個添的動作后,形象已經有些邋遢的徐秀不由睜大了雙眼。“??!”只因想起了晚間的那一場尷尬的邂逅……軍士閉了一下眼睛:文曲星在上,這名舉子似是瘋癲了。……一臉糾結的徐秀打開了三道四書大題,如果說首藝的經文在這個時代能落得一個30%的權重,那么四書大題的權重無論如何也不會低經文題目低多少,畢竟四書的權重,不管怎么給明朝洗地,在這時也是一個足以決定命運的相對因素。第一題很簡單的題,出自論語,三人行必改之,六個字的同一句截搭題。徐秀提筆就寫:圣人舉同行有可法之人,以善惡寓可法之實……照舊立意古拙,文筆出新,所謂舊瓶裝新舊,包裝再上市,說的就是徐秀的應對方式。在打開第二題過后,徐秀很想笑,這種題說有難度很有難度,說容易,亦是不難。題:曰國治而后天下平。曰君子篤恭而天下平。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又曰修其身而天下平也,所以致天下平有四者之不同何歟做這種比較分析的文章,對于后世搞古代文學研究的,哪一個沒這么干過呢,只需要把白話翻成古文即可。剛想提筆就寫,不由一個急停,墨跡滴到了襴衫上也不去管,只摸摸額頭暗道:好險,差點又要寫自身的見解了。必須時時刻刻的按照朱子的觀點寫才是。提筆寫道:言國治而后天下平者,循其序而言也;言修身而天下平者,推其本而言也……這文章的主要方向就從分析這幾種觀點的本質講開,在引導進大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