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
但是荷花卻很清楚滴看到,自己這話說出來之后,張娘子臉上驚慌的神色一閃而過,所以她堅持道:“問問也無妨的,不是嗎?” “我家老2如今躺在炕上起不來身兒,哪里能過來問話,你們祝家無理取鬧也就算了,咋還連個孩子也不放過?”張娘子急急地說。 祝大姐這會兒已經瞧出些端倪,張家這般推搪似乎很有問題,于是也開口道:“躺著起不來身兒也不要緊,讓我家兄弟去給抬過來,這件事兒攏共就四個人在場,總該一個個都問過來才是?!?/br> 里正聞言點頭道:“這樣說的也有道理,不過也用不著你家去人,我直接找兩個后生跑一趟就是了?!?/br> 不多時張家老2就被兩個年輕人抬了過來,里正捋著胡子和顏悅色地問道:“張家二小子,今天晌午到底是咋回事你還記得嗎?” 張家老2轉著眼睛四下地看,直到看見荷花才咧開嘴道:“我摘了姑娘果給荷花?!?/br> “那你為啥要給我姑娘果?”荷花盯著他問道。 “上午大哥說,女娃子都愛吃果子,說我要是送果子給你,你就指定能跟我玩兒……”張老2被打那一下似乎的確不輕,說幾句話就要歇兩口氣,但是他的意思眾人也都聽懂了,原來張家老2去攔著荷花非要給姑娘果,合著都是張家老大的主意。 “那之后呢?有出啥事兒了?”里正又問。 “我、我手笨,姑娘果都被捏破了,荷花不肯要……”張家老2似乎很是委屈地朝荷花看了一眼,“我要是手腳輕些就好了……” 荷花咬咬下唇,又問:“你咋受傷了,疼不?”這話雖說是在問這件事兒,但也還是帶了幾分關心,畢竟張家老2腦子不清楚,不明白他大哥心里的那些個彎彎繞,而且若不是他擋下了那結結實實的一拳,那如今起不來炕的就該是自己。 “我哥以為你欺負我,要打你,他拳頭沉力氣大著呢,我不怕打,沒事的?!睆埣依?道。 這下所有的事情都說得清楚明白了,張屠夫和張娘子也沒話可說,接下來就要開始商議如何處置此事,村兒里的幾個老人兒有的說要把他們從齊家村攆出去,有的說打一頓給個教訓,只有齊舉人一直沒有開口。 齊錦棠見荷花用張家老2基本奠定了勝局,心里自然是希望把他們攆出去一勞永逸為好,他稍一尋思,就伏在齊夫人耳邊輕聲道:“娘,上回張家三個兄弟還打過我,這起人留在咱們村兒里終究是個禍害,如今年紀小就這樣,以后長大了若是成了地痞流氓,敗壞了村兒里的名聲,對爹的聲譽和考績也是不好看的?!?/br> 齊夫人被兒子說得心里微動,但還是瞥他一眼道:“別以為娘不知道你那起小心思,不過不管你為的是什么,這話說的倒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張家那幾個禍害兒子,的確是不好繼續留下?!闭f罷輕聲給齊舉人遞了兩句話去。 大家吵吵嚷嚷最后還是達不成一致,反倒是三比三又弄了個僵局,就都把目光投到齊舉人的身上,等著他的意見。 “咳咳”齊舉人清清嗓子道,“根據族譜的記載,咱們齊家村在此處已經經歷過一十八代,早年間也出過一位探花郎,兩位翰林院士和七八位舉人,所以在十里八鄉一說起咱們齊家村,那都是讓人挑起大拇指夸贊的,不管是娶親還是嫁女,都先往咱們村兒尋,為什么呢?都是因為咱們村兒祖祖輩輩,處事光明磊落,為人恭謹和善,才積下了這樣的福澤和人緣,雖說也有許多外姓人依傍這咱村兒落地扎根,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都跟咱們一樣是行的端坐的正。今個兒這事我也是聽清楚了,剛才內人也把先前兩家的恩怨與我分說了幾句,所以如今里正來問我的意見,那我也就不客氣地說說,不能為了一戶不懂規矩的外姓人,壞了咱們齊家村祖祖輩輩積的福德,上回已經是打過一次,這回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孩子不懂事本來就已經是父母教導無方,如今這為人父母的非但不反省自責,反倒教著孩子扯謊瞞騙鄉鄰,這實屬是品德問題,若是繼續留在咱們齊家村,到時候帶壞了村兒里的后生和丫頭們,以后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可就是子子孫孫的大禍事,大家到時候可后悔都來不及的?!?/br> 荷花開始還聽得有些云里霧里,怎么扯到那么遠的事兒上面去,但是聽到后面就只覺得,不愧是讀過書的人,說起話來與那些只知道吵吵嚷嚷的叔公什么全然不是一個檔次。 如今列祖列宗和子孫后輩都拿出來說事兒。兩頂大帽子壓下去,就算平時于張家交情不錯的人也不敢再多說半個字,若是當真說情給留下,那以后若是真捅了什么簍子,自個兒還不得被親戚鄰里在背后戳斷了脊梁骨。 張屠夫見齊舉人一番話說完,村兒里即可就悄無聲息,沒一個人再開口幫自家說話,又見里正臉上猶豫的神色也換成了贊同,心里知道這下自家是大勢已去,只得啞著嗓子道:“這一年多攪擾鄉鄰,著實不該,張某再次給諸位陪個不是,只不過家里妻子孱弱,次子還有病在身,只求能通融多住幾日再搬,某定然約束犬子,不敢再惹是非?!?/br> 這話說的合情合理,自然也沒人會絕到不給這個通融,里正立即就點頭應道:“這是應該的,搬家又不是小事,總要處置妥當才行,我們也不是那起不通情達理的人,你家只要在秋收前收拾好離開就是了?!?/br> 張家之后果然把三個兒子鎖在家中不許出去,荷花去了一樁心事,覺得村兒里這回隱患拔除,心里高興得不行,每日里下地干活都覺得心情好得不行。 剛出了伏天,秋菜已經長得半大,莊稼還沒成熟,算得上是一年中的小農閑,方莊子那邊的人家趁著空趕緊來下聘禮,也就是古禮里說的納征,方家的后生上下收拾一新,由他親娘領著,按照鄉下的俗禮兒帶了一對兒豬肘子,一對兒雞,一對兒鴨,瓶酒一對,給老祝頭和楊氏準備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另有一套銀頭面,所有東西全都用大紅布襯著擱在木頭提籃里。 上門來的時候幾個打扮一新的后生挑著提籃,一路進村兒引來了許多的羨艷,給祝家掙得許多面子,把楊氏喜得合不攏嘴,梅子羞得躲在屋里,祝大姐細細端詳了未來的親家和妹婿,覺得的確是懂的道理的正經人家,而且那未來的妹婿也是文質彬彬、一表人才的模樣,終于放下心來,歡喜得不行。 留在祝家吃了過禮的酒席,依著規矩等吃到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