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
給婧瑜的,要還的,還是三分利的高利息。 好吧,不管怎么說,電視劇總算能開拍了。 第102章 度假那些事兒(3) 有了婧瑜的投資, 導演終于不用再將就整容怪們,雖然整個劇組,誰也沒指望這個戲能掙多少錢, 但因為都是新人和十八線小透明, 大家都把這個劇當實現夢想一樣在追求。 年輕就是好啊,可以什么都不在意, 就為了夢想,喝白開水都覺得管飽一樣。整個劇組, 上百個人, 居然沒有一個提酬勞的事情。不能不讓人感動的。 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 一個沒有明星扛收視,又沒有大腕坐鎮的年青導演的第一部劇,能不能播都不知道, 既使幸運的播出了,撲到水花都濺不起來一點的可能性,遠遠大于成為爆款的可能。 所以,本著讓婧瑜能少賠一點就是一點的原則, 劇組真是把省錢做到極致了,各種扣。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電影學院的同學或是校友,一起同過窗, 總是有些香火情的,誰也沒好意思提錢的事兒,就是憑賞了。但是工作的熱情和認真的程度,卻是十二分的。 大家都想著為她省錢, 婧瑜身為投資人兼女主角,沒辦法置身事外了,也一樣要身兼多職。因為前幾世的積累,婧瑜不只有神級化妝術,還有設計師,刺繡,琴棋書畫等等技能。能者多勞嘛,便兼職了劇組的化妝師,服裝師,還有道具師。真正做到了服化道一肩挑??! 不只是婧瑜每天累并快樂著,組里的一群新人,都是身兼多職。道具,服裝等等材料是能重復使用的都反復用,能回收再利用的,絕不肯多花一次錢的。 場景什么的,雖然簡陋,但是也都很用心,等到劇拍完了,婧瑜算了一下,兩千萬基本沒剩什么,但是,演員的片酬只花了不到兩百萬,大部分還都給了幾位臉熟的老戲骨,新人們都是五千一萬的,就拿個生活費。錢大部分都花在了攝影器材和后期制作上了。 從正式開拍到全劇完成,連拍攝帶后期,這部二十集的電視劇總同花了半年的時間。剪輯什么的都完成了之后,為了省錢,連主題曲和背景音樂都沒找人專門寫,全用的純音樂,要么就是用現成的,實在沒法用現成的,就找了幾個音樂學院的學生給寫了幾段。 婧瑜看到成片的時候,心里是很高興的。這是整個劇組的心血,每個人的努力都在里面。雖然看上去還是很簡陋,但是跟當初看劇本的時候,有異曲同工之妙。婧瑜有預感,這劇的收視一定不會差的。 理想總是豐滿的,可惜現實往往骨瘦如柴。 婧瑜以出品人的身份跟張寧一起跑遍了全國幾乎所有的電視臺,沒有一家肯買他們的播放權。因為婧瑜和張寧一直都沒有松口,每集一百萬的價格。婧瑜是要么全賠,要么不賠,也不想自己的作品降價處理。張寧則是一直堅信劇一定能收回成本。 “學妹,實在不行,咱們還是降價吧,能收回一點是一點??偙仁裁炊紱]有強?!睆垖幒永?,頂著個鳥窩頭和滿眼紅血絲的熊貓眼,有力無力的跟婧瑜說著。 “學長,要不咱們找網站談談,走網播吧?”婧瑜多多少少是跟時代有點脫節的“古人”,張寧又比較“軸”,所以之前他們都沒有想過只在網絡平臺播。 “哎……行吧,你看著弄吧!”張寧完全是自暴自棄了。 看張寧那懷疑人生的狀態,婧瑜也就不指望他了。自己聯系這段時間認識的幾個圈內人搭橋,與視頻網站聯絡,談播放事宜。 更打擊人的現實是,沒有一家視頻網站肯花兩千萬買斷播放權。 免費播,您隨便。想收費?不好意思,我們只接受分成! 說白了,就是同樣沒有網站看好它們的劇。只愿意提供平臺,接受分成。也就是無本買賣。 婧瑜狠了狠心,分成就分成吧!張寧都那個鬼樣子了,總不能真的讓他的作品永遠不見天日吧!免費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尊重所有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全當見見光,接受一下大眾的檢驗好了。 可是,視頻網站給出的合同都太不要臉了,最大的那幾個網站居然好意思提二八分成,他們八,婧瑜他們做為出品方分二。太搞笑了吧!還不能講價。MD,店大欺店,說的就是這樣的! 小一點的網站,最好的也就給到了五五分。再想講價?沒門。 哎…… 創業就是這么不容易,社會就是這么現實,你能怎么辦呢?婧瑜有那么多金手指,這種情況,也都派不上用場! 還好,這一次,不是要考驗她的,是度假的,她背后還有兩座大靠山。這一次,婧瑜沒好意思麻煩大債主安女士,而是尋求了肖老爹的幫助,肖老爹混商業圈,蜘蛛屬性的,人脈廣。 果然,沒幾天,肖老爹就帶著婧瑜一起,請一個視頻網站的老板吃飯,就是前不久才剛剛據絕了他們,非要二八分成的其中一個大網站。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大家都是明白人,很快就談到了合作的事情上。那老板之前根本都沒聽過婧瑜他們的劇,也肯本不知道他們曾經找他公司談過合作。好吧,他們的項目實在太小了,根本到不了他這個層面。 大老板一聽之前找過他們公司,沒談成,就明白咱回事兒了。 “二哥,不是我說,這就是你不對了,直接給兄弟我打個電話不就完了嗎?你瞅瞅給大侄女折騰的?!?/br> 大老板口中的二哥,叫的就是肖老爹,別看叫的親熱,其實他們還真就是頭一回見面兒。 肖老爹江湖人稱“二哥”,那也是有典故的。想當年,在東北插隊的時候,肖老爹成為東北大棉褲的忠實擁躉,回城以后,每到冬天,都是棉褲上陣。 九十年代末的時候,城里人特別是他們這些成功人士,早就沒人穿那又丑又笨重的棉褲了。偏偏肖老爹癡心不改,一到冬天,早早就把自己包裹成土肥圓。 漸漸的,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他這奇葩愛好,就有人開始調侃他,叫他二哥。因為東北有一種調侃人的說法,管人叫二棉褲。他們不好直接叫肖老爹二棉褲,就叫他二哥。肖老爹情商高,也不生氣,還總是樂呵呵的答應著。后來的人,都不知道這個二哥的由來,還以為是尊稱,都跟著叫。慢慢的,這名號就叫開了。到了近些年,隨著肖老爹生意越做越大,地位越混越高,基本上,甭管認識不認識,見了面,都尊稱一聲“二哥”。 “老弟說的是!這不是忙嘛,你侄女之前弄這個,我跟你嫂子也都沒在意,只當是花點小錢兒,支持一下孩子創業了。剛畢業,鍛煉鍛煉也好。沒想到,還真把電視劇給拍出來了。我們倆也不懂這個東西??墒钱敻改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