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5
天??颇恳踩绱?。墨義,帖經,經義,詩賦,策問。 墨義,帖經林硯幾乎都能手到擒來,游刃有余。經義比之稍微弱了點,卻也算不得大事。策問自不必說。唯一擔心的詩賦,他也早想到了解決之法。 詩詞之道。古往今來的名家之作數不勝數,而即便上輩子是理科生,但誰讓他有一個國學大家的外婆呢?別說有名些的,便是許多生僻的古詩古詞,林硯也能如數家珍。 因此,這題不管出成什么樣,林硯自認總能找到對應的。大不了也就是花的時間多一些??蛇@在腦子里篩查用的時間,怎么也比自己苦思冥想鉆研出好詩詞的時間短吧? 春闈與秋闈不同。秋闈時,林硯沒有如此。因為他曉得便是以自己的本事也可在前幾名,不會掉出太多??纱洪澕Y了天下學子,不只京城一處,競爭太多,他不敢托大。這是關系到進入殿試的座位安排與考場次序的。 大周科舉三年一屆。每屆錄取一甲三名,二甲三十名,三甲九十名。今歲因前兩年增設了兵器所,玻璃廠,國債局等部門,所需官員相對增多。因此司徒坤特別示意,除一甲不變外,二甲增錄至五十名,三甲增錄至一百四十名。 這一百九十三人,自然就是會試杏榜的人數。而這些人里,只有前五十三名可入內殿應試,由陛下親自監考,其余皆在殿外。陛下會欽定一甲前三名。應考的人多,陛下日理萬機,不可能每份卷子一一過目。 因此,主考官會直接摘出會試前十的文章給皇上看,一甲便從此中選擇。有時,考試時間長,皇上累了只看前五的也有。當然皇上若有興趣,查看十名之外的亦有。 可若是因為這個“例外”而入了司徒坤的眼,放在別人身上許會成為美談,放在他身份,只怕就是詬病了。畢竟樹大招風。 所以,最少前十,最好他需要入前五。 對于其他,林硯都是有信心的,可對于詩賦,他著實有些沒底氣。所以,該抄的時候還是抄吧!至于剽竊什么的,他剽竊的還少嗎?元雜劇哪一樣不是?還有玻璃弓/弩,又哪一樣不是?一回兩回還心生愧疚,后來已經習慣了。 至于節cao?節cao是什么?比起立了軍令狀,不奪魁不讓進家門的后果來說,那是什么東東,可以吃嗎? 林硯翻了個白眼。打開了詩賦的考卷。 詩詞題,提要是摘選的一句項羽本紀。讓以此做一首詩或一首詞。 項羽?古人寫他的少嗎?多著呢!林硯咬著筆,在杜牧的與李清照的中猶豫了半晌。 一個是卷土重來未可知,一個是不肯過江東??梢哉f,兩首詩的意境完全不同。但都是言及項羽詩詞中不可多得的名句。林硯最終選了李清照。因為這首更合他的心意,力透胸臆,直指脊骨,豪情萬丈! 接下來是賦文,題目寫古戰遺跡。 林硯本擔心詩詞他知道的多,可選擇多,總能找到對應的??少x文不同。但看到這里,他大是松了口氣,不厚道地笑了。他這是走了狗屎運嗎?這他媽簡直就像是給他量身定做的! 就算他知道的賦文不多,可中國十大名賦總是知道的。而十大名賦中就有蘇軾的。而且,這還是中學課文,背的滾瓜爛熟的那種!更有意思的是,他還真去過赤壁! 四年前,他通過院試,得中秀才。書院里一同參考也過了的人組織出游。大周素來信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游學之風盛行。這提議一起,書院夫子立馬答應了,還自告奮勇做他們的領隊,這也是他此生第一回出遠門,去的便是赤壁。 壬戌之初,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 將壬戌改為四年前的寅丑,七月倒不必改,既望改成上弦,蘇子換成自己,林硯拖著下巴默念課文,來回四五遍,竟發現除此之外,無其他需要更改之處,簡直完美! 林硯喜不自禁,筆下如神。 最后一道策問。林硯就更輕松了。這是他的強項,他只需記得不可如鄉試一般太過激進就行。 考試結束,出了貢院,林硯只覺得渾身輕松,屁顛屁顛地,屁股就差沒翹到天上去了。 待得將考卷默出來交給閆炳懷與林如海,二位都愣了半晌,紛紛朝林硯看過去,林硯嘚瑟簡直沒眼看。林如海與閆炳懷對視一眼,誰也不說話,站起身走了出去。 留下林硯獨自一人,懵逼臉:這是什么意思? 院外,閆炳懷松了口氣,笑著道:“衍之此次詩賦倒是難得的佳作,只需這關過了。此后的殿試只考一題,便是策問,還是他拔尖的科目,倒是不必如何擔心了?!?/br> “都是先生教導有方,多謝先生!”林如海拱手一再作揖,閆炳懷含笑不受。 林如海將閆炳懷送出去,回頭就瞧見林硯一張怨婦臉,“爹,你都不打算和我說點什么嗎?” 呦,這是等著夸獎嗎? 林如海幾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角,好容易沉住臉道:“說什么呀?說你終于在正經事上拿出了你寫話本子的功力?” 林硯一噎,瞬間沒了聲。 林如海卻是背過身,笑起來。 三月,會試放榜。林硯宛如一匹殺出來的黑馬,奪了魁。柳尚元居第二。次日便上林府拉了林硯去吃酒。 四月,殿試。 策問之題為皇上親命。說的乃為蠻夷之治。但此處的蠻夷指的卻非是東南西北之民,而是西洋。 林硯微愣,悄悄抬頭看了眼司徒坤。這是因為這兩年他弄出來的東西太多,許多都假借的西洋之名,心中生了些心思,所以才有了此題嗎? 不管了。不論如何,這題目對他而言,是有優勢的。而且倘或司徒坤已有此意,那么他的獻策也會更順利些。 林硯輕笑起來。 兩個時辰后,考官將考卷全部收攏。取前十份呈給了司徒坤。司徒坤自會試第十名往上看,至得最后才是林硯。 “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師夷長技以制夷?!?/br> 林硯低著頭,這是他的破題立論。 司徒坤瞄了他一眼,接著往下看。前頭是引用的開篇,不足為奇。 只見后頭竟寫著,“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yin巧?!?/br> 司徒坤嘴角帶笑,可真是聰明,不放過一絲機會。便連殿試,也要摻一句,為外頭說自己為奇技yin巧之臣的流言而辯駁。 再往下看,司徒坤面色卻是凝重起來。 “設海禁,以閉關而鎖國,乃固步自封之舉。大周國土千萬余里,素以□□自居,卻自戳其目,自掩其耳,得望井口之天,而曰泱泱之邦,以為高明,沾沾自喜。熟不知已落了下乘?!?/br> 這句一出口,司徒坤臉色鐵青,在場眾人,不論朝臣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