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6
合她就行?!?/br>賀遂應了一聲,打開劇本開始看臺詞。這次進組實在太匆忙了,許多進組前該做的該學的他都沒有培訓,要想保持高水準的演技,賀遂只能在拍戲的空檔時間里更努力了。這么一來,他就沒空關注網上吵架吵到什么地步。賀遂甚至懷疑,這也是鐘朗的深意。不過就算是零星的消息,賀遂也知道,馬瀟瀟同樣請了厲害的律師為馬志軒辯護,但是鄭律師的地位并不容易撼動,第一次上庭的局面對鐘家還算有利。在這個階段里,網絡還不是主戰場。媒體報道時,不論是馬志軒還是鐘家都被刻意模糊掉信息,只用近期都城大案來說話。畢竟鐘家他們得罪不起,而馬志軒又要秉持未成年保護。然而很快就有人扒出雙方的真實身份,事情發酵到網上了。馬志軒名義上的父親是陳達廳,他作為一個富二代本身就帶有標簽,更何況他所犯的罪行,更是事實清晰。輿論走向果然如鐘朗所預料到的一樣,都是要求嚴懲兇手,調侃未成年人渣保護法等等。后來馬瀟瀟不知道聽了誰的建議,竟然還是把賀遂和顧家扯進來了。她在網上用馬志軒母親的身份,直言鐘家背后的靠山權力很大,又說“軒軒,mama可能保護不了你了”之類的話。結果卻適得其反。不僅沒引起網友同情,還得罪了顧家。在賀遂進組一個月后,判決下來了。鐘朗打來電話,興奮地說:“我們贏了,馬志軒死刑!”盡管按照常理,馬志軒一定會上訴,然后經過二審終審,才是最終結果。但是事情鬧到這一步,民眾意見也不能完全罔顧,二審極大可能會維持原判。☆、禮物在靜靜等待二審的時候,網上突然有人寫小論文,主題是論輿論干擾司法,文章中明里暗里都在說馬志軒的案子,是司法對民意的妥協,這是對法律公正的侮辱。這個聲音不是鐘朗預料之中的,看來是馬志軒方的新動作。這個聲音出來沒多久,就又有造謠鐘家為富不仁,馬志軒替天行道之類的無稽之談。至于怎么為富不仁,倒是有一個自稱是華娛集團的前員工,單獨開話題說華娛集團怎么壓榨他們,員工合同如何不平等之類。他們的第三步,就是有人假裝路人,說前面大家都嘲諷馬瀟瀟把兒子養歪了,反而沒人關注馬瀟瀟說的鐘家后臺硬的話?,F在從結果來看,鐘家的確后臺硬,馬瀟瀟也不見得說了謊,搞不好這個案子的確另有蹊蹺。最后是馬志軒的律師假裝正義地呼吁大家不要網絡暴力,要相信司法公正云云。一時之間,網絡上風向似乎悄悄變了。但是華娛集團的公關團隊,可以說是行業里最優秀的團隊,最擅長花式打臉。他們別的做不了,對造謠的人可一點也不手軟。針對鐘家為富不仁,壓榨員工的說法,他們直接就把員工福利貼出來了,圍觀的網友紛紛表示,這員工福利也太好了,你們公司還招不招人了,本人十分愿意讓鐘總壓榨。評論里還有人找到了華娛集團的招聘信息,人力資源部也是沒有想到,一場危機公關最后得利的居然是他們。除了這些,華娛私底下做的公益,從來沒主動曝光的,這次也借機會展示給網友看。到這個地步時候娛集團的良心企業品牌算是立起來了。當然也有人開嘲諷說,鐘朗開公司是為了賺錢,可不是為了搞慈善,現在這一套真是做作的令人犯嘔。立刻就有人反嘲諷回去。這年頭標榜搞慈善的,還借機撈錢呢,別說人家是正規開公司的。就算不做這些也是正常的,有本事你也砸了錢做出這么多公益,再來提鐘總做作?不過這場口水仗,最令人驚呆了的,就是華娛官方最后貼出來被開除的員工馬賽克名單,開除理由是造謠,并總結說,隔了這么久,某人還是沒長進。吃瓜群眾立刻噴了,按照那張馬賽克掉詳細信息的圖片,硬是對比出來說自己是“前員工”的人,果然是“被開除的前員工”。這塊瓜不用爭不用搶,吃的大家最是心滿意足。除掉這些干擾因素,其實鐘朗最為擔心的,還是一開始說“輿論干擾司法”的聲音。法律界有幾位律師就這個話題已經展開了各種討論,大家似乎都是一種態度,覺得這個案例如果這樣被輿論干涉,就能成為特例,實在是視法律為兒戲。他們聯名發言,表示愿意站出來為馬志軒提供法律援助。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二審還會不會維持原判,鐘朗心中實在沒底。鄭律師反而說:“看到現在的青年律師,愿意為法律的公正和正義發聲,這真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br>林遠:“……”他不由懷疑地看著鐘朗,心想鐘朗你請了個臥底當你們家的律師?鐘朗也微微苦笑。鄭律師繼而正色道:“但是這個案子里,馬志軒一審死刑,并不是因為輿論的原因。你們兩個小子,難道真的以為輿論就能干擾司法?”鐘朗一怔,問:“那為什么會是特例?”以前類似的未成年犯重罪,還沒有被判處死刑的例子。鄭律師說:“今年上面已經開過幾次會議討論了,現在全世界的主流法規都是未成年人不適用于死刑。但是近幾年,從數據統計來看,未成年犯罪的基數已經很龐大了。所以司法部門也在考慮微調,并不是一刀切,而是仍然支持未成年減輕處罰,同時也要考慮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對那些罪行殘暴,有危險傾向的未成年罪犯考慮予以死刑?!?/br>鐘朗又是沉默片刻,才問:“鄭律師,之前您為什么沒有告訴我這一點呢?”鄭律師的神情越發莊重起來,“刑改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目的是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早二三十年前,前輩也為廢除未成年死刑這樣努力過,現在我的努力方向正好相反,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倒退?!?/br>他說著搖搖頭,繼續道:“在這個案子判決下來之前,連我都沒有信心能踏出這第一步,又怎么能告訴你呢?”二審如約而至,盡管在網絡上鬧得紛紛揚揚,判決下來后,依然還是維持原判。很快案子就到了最高院核準,這是最有可能被駁回的程序,但因為司法部門有刑改的打算,反而沒有什么波折。整件事重新陷入爭議,偏偏最義憤填膺的是其他案子的受害者家屬。在他們看來,以前殺了很多人的未成年都沒有死刑,偏偏到這個案子就死刑了?既然刑法有了變動,是不是能要求那些沒有判死刑的案子重審?重審當然是不可能的,司法界試探地跨了一步,又縮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