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4
,否則北戎危矣?!?/br> “樂卿以為,派何人前往合適?” 樂進沉吟,“臣愿主動請纓,為王上出戰,帶兵增援離贛關?!?/br> 漢生沒有出聲,看向公輸端,示意讓他開口。 公輸端抱拳道,“王上,臣以為不妥?!?/br> “丞相有何見教?” “臣以為,襄侯出戰更為合適。如今吳涯將軍戰敗,若不及時派兵增援,恐危及王城。襄侯有軍功,同樣善于帶兵,受諸位將領認可,是最好的人選?!?/br> 襄侯聽了此言將殷切的目光投向漢生。其實他也覺得他出戰更為合適,至少比漢生親自出征更為靠譜,畢竟王城需要北戎王坐鎮,才不至于內亂,若真的漢生親征,一旦遭遇不測,世子年幼,平南侯的勢力又尚未完全根除... 漢生開口,“孤要親征?!?/br> 樂進大驚,下意識地說了,“王上不可!” “實不相瞞,此番孤召二位前來,早已做好決定,只是希望二位能夠配合,同襄侯一起,輔助二位世子守住王城?!?/br> 公輸端面色凝重,問道,“王上之意已決?” 漢生道,“孤意已決。親自帶兵三萬前往離贛關,明日便會在朝中宣布此事?!?/br> 公輸端點點頭,“請王上放心?!?/br> 樂進依舊想要出言反對,被公輸端攔下。 漢生道,“樂卿,王城也同樣重要,聽說你兒子樂飛在國館修習,武藝甚佳,便雖孤一道出征,當個親兵校尉吧?!?/br> 樂進只得領命謝恩。 第一八三章 御駕親征 四人又商議了一陣子出征的細節,接近一個時辰。 漢生點點頭,“辛苦了,諸位先回去準備吧?!?/br> 樂進與公輸端恭敬退下,各自打道回府進行準備,襄侯也干脆,抱拳一禮后直接離開上書房。 上書房又一次只剩下漢生與蓮心二人。 漢生也沒有心情繼續留著,直接擺駕回了太章宮。 又是讓所有宮人全部退出寢殿,她獨自一人來到書房,挪動了放著寶劍的架子,打開藏在架子底端的褐色錦盒。 錦盒內的信件依舊靜靜躺在那里。 漢生將錦盒打開,露出里面裝得慢慢的帛信,再一次一封封看起來。 離贛關的守官忽然反叛,一定沒有那么簡單,她一定遺漏了些什么內容,她要找到,到底有什么關鍵的信息被她忽略了。 一字字一句句,很快一大半帛信就看過一遍,除了平南侯留給惠美人以及聯系吳家的信件,平南侯與離贛關守將相關的信件僅有一封,不是寫給離贛關守官副將文喬的,反而是對離贛關正副守官頗為不滿。 她一定漏掉了什么。 她干脆將褐色錦盒倒過來,將里面剩余的小半帛信盡數倒在書桌上。 忽然,她聽到了一個極其細微的“咔噠”聲。 漢生停下動作,將目光投入到褐色錦盒上,細細端詳。 之前翻閱這個褐色錦盒內的帛信時,漢生從未注意到這個褐色錦盒本身有什么問題。 如今這個細微到一不小心就會被忽略的聲音,引起了她的注意。 到底是什么? 漢生再一次將錦盒倒置轉了一百八十度,又左右搖了搖,果然又聽見了“咔噠”的聲音。 聲音來自褐色盒子的底部。漢生細細看著發出聲音的地方,才發現褐色錦盒其實有一個薄薄的夾層。 既然有夾層就有打開夾層的辦法,漢生抱著盒子左顧右盼沒有看到任何能夠打開的機關。 那么這個機關到底如何打開? 漢生思索了一番,嘗試著用手在褐色錦盒內仔細摸索四周的紋路,一無所獲。 隨后她端詳褐色錦盒的四周,過了好一會兒才發現,錦盒的左下角邊角處,有一個微微的縫,她用手掰開那條縫,縫隙中嵌著一把鑰匙。 雖然找到一把鑰匙,但是并沒有看見任何用來開的鎖啊。 漢生再一次皺起眉頭,這個褐色錦盒好像沒有那么簡單。 漢生注意到,那條縫掰開以后整個盒子的結構好像都松動了,她嘗試著將褐色錦盒上半部從縫隙張開出的地方朝下推,果然褐色錦盒被推動,露出一個鎖形。 漢生將鑰匙送入鎖內輕輕向右一轉。 整個褐色盒子開始輕輕顫動,錦盒內的底部四邊出現四條縫隙向上頂出一個小木板。 漢生舒了一口氣,用手將小木板給剝開。 那是一枚戒指躺在那里。 是一枚龜甲戒指,戒指的輪廓是一個微縮版的龜殼,只是龜殼上的紋路極其完整,且極具滄桑感。 好眼熟的戒指。 漢生忍不住用手將戒指拿起,輕輕撫摸著龜甲上的紋路,好像之前這個動作就已經做過很多遍一般。 到底在哪里見過呢? 接觸到戒指的一瞬間,漢生感覺到一陣極其強烈的情緒波動朝她洶涌而來。這種情感熾熱,強烈,激動不已。仿佛是長久呼喚,是大聲喊叫,是憤懣焦急,是欣喜若狂。 她如同著魔一般,伸出自己的左手,將這枚龜甲戒指套在了自己的左手小拇指上。 “漢生,你終于回來了?!?/br> 戴上戒指的一瞬間,一個滄桑的聲音如同炸雷一般自漢生腦海中響起。 讓她一驚。 這個人到底是誰? 這個聲音,為何讓她感到如此熟悉? -—-—-—-—-—-—-—-—-—-—-—-— 第二日早朝,朝中氛圍格外沉重。 不少消息靈通之人已經知曉昨夜王上連夜召集丞相與兵部侍郎以及襄侯前往宮中商議軍事,朝中許多臣子都因為離贛關的戰情惴惴不安起來。 果然,在漢生宣布離贛關戰情,以及她要御駕親征后,朝中又起了一陣sao動,不只是震驚于離贛關的戰情,更驚訝于漢生的選擇,一時之間為數不少的臣子出言勸漢生三思。 公輸端與樂進顯然已經有過漢生的授意,沒有提出反對。 最后漢生下令,由北戎王兩位公子商朝與商斌共守王城,由襄侯商鈺掌禁軍兩萬,公輸端負責輔佐處理朝務,文武相濟。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