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0
書迷正在閱讀:帥哥,我可口么、素稔昆季、會變身的小綿羊(H)、談狐說鬼、天羽云舒、虎哥的故事(H SM)、男主等我來黑化、至尊狂妃、魔修求生指南、同名同姓?
,陸沉點點頭。“這……是他什么時候雕的?”老掌柜想了想,拿手在自己腰間比了比,“那時候小鶴才這么高,大概是七八歲吧,想來我店里討果子吃。小孩固執得很,我給他吃,他還不要,非說要把我的招牌修好我再給他??捎腥簜€小孩,可惜他現在不在,隨哥哥去京城了。他要是在了,你就能見見。模樣漂亮得很,雕得東西也漂亮?!?/br>“他家住哪?”陸沉問道。老掌柜一指,“前面長干巷,對子寫得是‘繼往圣絕學’的就是他家,不過賀先生在洛水村教書,現在應該是不在家的?!?/br>陸沉向老掌柜告辭,進了長干巷。順著巷子一家一家的找,真的找到了一個對子寫得是“繼往圣絕學”的,別人家的對子都是“春回大地”、“萬事順意”之類,相對比之下賀家的對子格外顯眼。這當然是拜賀箏賀溫玉那書呆子性格所賜。陸沉站在賀家的門前,大門緊鎖。門上的門神不是貼上去的,而是用小刀刻上去的。應是平安所刻。陸沉又仔細看看木頭的橫梁,沒刻什么。反復看,終于在門牙上找到一排小鬼。陸沉趴在地上仔細看,連起來似乎是個故事。講的是八個小鬼抬著一個姑娘嫁給她的情郎,但其實姑娘已經死了。故事只有一段,陸沉走到隔壁家的門牙,趴下看,果然,故事又連上了,那男子已經娶了妻子,有了孩子。姑娘的魂魄灰飛煙滅,人一共三魂七魄,八個小鬼忙跑去抓,跑掉了兩個……陸沉趴在一個一個的門下看,每個門牙上都刻著一段故事。賀平安刻得淺淺的,故意讓人看不見。后來陸沉發現,他所走過的每一條巷子,其實都有賀平安留下的痕跡。只是那時的賀平安還是個孩子,個子矮,刻得都很低,于是起初陸沉沒發現。又回到箍桶巷,這會陸沉的關注點就不一樣了。他在仔細找賀平安刻下的東西。每一家店鋪都被賀平安刻了些什么,或是招財進寶的財神爺、或僅僅是幾只小兔子。看著這些淺淺的畫,陸沉便能想到了賀平安當時在想什么。他仿佛看見了,那時的賀平安趴在地上,編著故事刻著畫,邊刻邊傻笑。不知不覺又走回了那家蜜餞鋪。老掌柜看著陸沉一直在路邊彎著腰尋找賀平安刻下的畫。笑道,“小鶴要是知道你這么喜歡他刻的畫,肯定高興?!?/br>陸沉想了想,買了一包蜜餞。賀平安小的時候就愛吃這個。“掌柜家,這條巷子為何叫箍桶巷?”陸沉問道。“因為最早這里住了個箍桶匠人,漸漸地,做生意的都集中在這條巷子里了?!?/br>陸沉又問道,“那那條巷子,為何叫長干巷?!?/br>“因為那巷子很長啊。很長的巷子便叫長干?!?/br>“喔?!标懗咙c頭。“其實不是?!闭乒裢蝗恍α?。“客官真的不懂何為長干?”陸沉搖頭。“長干的意思啊,便是兩個人,一起在這里出生,一起在這里長大,又一起在這里老去的意思?!?/br>老掌柜不經意地說著,就像賀平安雕得那些木頭一樣,靜靜地融在暖和和的陽光里。陸沉想了想,覺得莫名其妙。“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說的便是長干巷?!?/br>傍晚,陸沉回去。林仲甫問,“王爺這一天去了哪?”陸沉道,“我不走了?!?/br>“???”“你們回東南吧,我留在這里?!?/br>“王爺你這又是做什么?”“你不要告訴別人我在這里,軍隊的人問了,你就說我回京城了。京城的人問了,你就說我留在東南了?!?/br>“王爺,你這是要置江山社稷于何地?”林仲甫沉聲道。“林先生?!标懗梁鋈恍α?,“我現在一回到京城就想殺人,你說怎么辦吧?!?/br>林仲甫沉默良久,終了,重重嘆了口氣。……第二天,軍隊出發了。陸沉留在了江南。他又回到長干巷附近。繼續仔仔細細的尋找賀平安留下的印記。他要把他刻下的東西都找到。許多年前,平安在這大大小小的巷子里,刻下了數不清的故事。許多年后,陸沉來到這里,把它們一一找到。他看著那些畫上的故事,就仿佛平安在講給他聽。于是,他也講給平安聽。平安,那時我說你若是死了,我便去死。你說,也好。那時候我們以為,同生共死,便是足夠愛了吧。但其實還是不夠。于是現在我反悔了。我打算好好活著,就住在你的家鄉。然后,回憶你一輩子。作者有話要說:☆、第七十五章清晨,陸沉結了客棧的錢,往城中走。他做事一向細致,唯獨對錢沒有概念。那日,只記得打發林仲甫等人走,卻未給自己多留些銀兩。實際上他這幾日頭腦都是亂的,只是自小習慣了不動聲色,便使人從表面上看去一如常態。陸沉在客棧住了幾日,錢就不夠用了,于是想去賺些??墒窃撊绾钨嵞??走在大街上,看著一排排的商鋪,有的人會箍桶、有的人會鐵藝、有的人會釀酒、有的人會說書會唱戲,倘若賀平安在世,也可以開家木匠鋪……陸沉第一次發現,除去那些野心那些抱負,自己竟什么也不會。不知不覺,走到了江南貢院。貢院是金陵城最繁華的地方,每隔三年,江南五省的學子都會齊聚于此進行秋闈考試。久而久之,貢院附近林立了大大小小的書院私塾,來自諸省立志考功名的書生們常年住在此地,立誓不得功名不回鄉。江南的學術氛圍重,幾位文壇大師理學泰斗都在此講學,每月中旬都會在鹿鳴書院舉行詩辯會。當年程朱二人一場太湖之辯更是名動天下。于是,又有大批京城子弟甚至西蜀的讀書人,都不遠萬里,慕名而來。(歷史上有鵝湖之辯,在此偷梁換柱)貢院附近自然少不了書館,一條夫子街上,林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家書館畫齋。陸沉跨進一家,去買紙筆,許久不練字,早已手癢。怎奈他眼光高,挑的那徽宣湖筆皆是上品,身上的錢便不夠了。于是陸沉出了書畫齋,去當鋪把自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