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05
滿意。 剛剛出生三天的孩子,已能看出皮膚白凈,眉目清秀,大家都說長得隨了林家人,是道地的江南人。 林太太請葉氏給孩子取名字,葉氏想了想,道:“乳名就叫勤哥兒吧,大名還是請親家老爺給取吧?!?/br> 林總管和林太太連忙謝過,這位葉夫人謙和大度,很有大家風范,夫妻倆不由得對兒媳鴻雁又高看了幾分。 回到家里,羅錦言打趣地對秦玨道:“你猜娘給林叢的兒子取名叫什么?” 秦玨想了想,可他對自己的娘實在是并不了解,只好搖搖頭:“我怎么會知道?!?/br> 羅錦言笑道:“乳名叫勤哥兒,哈哈哈?!?/br> 她忍不住笑了起來,笑完了,才發現秦玨莫名其妙地看著她,這有什么可笑的? 羅錦言都不知道要說什么才好了,母子就是母子,即使中間隔了二十多年沒有見面,骨子里還是一樣的。 秦玨給若谷的兒子取名奮哥兒,葉氏給林叢的兒子取名勤哥兒。 你們母子對別人家的孩子是多么的寄予厚望啊。 全都讓秦玨說中了,林叢家的洗三禮剛過,次日,南邊的戰報便傳到京城。 征南大將軍尹宸與觀棋暗中往來已久,得知朝廷又給了三萬擔糧草,尹宸甚為不滿,率三千子弟兵投奔觀棋,監軍蕭四和險些喪命他手,右將軍管濤帶兵去追,葬身金雞谷,左將軍韓措也負了重傷,但終究敵不過尹宸和他的虎狼之師,眼睜睜看到觀棋大軍打開防鎖,放了尹宸軍隊進去。 早朝之上,衛喜用顫抖的聲音把戰報念完,大殿之上鴉雀無聲,這件事太大了,也太可怕了。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尹宸一天上了十道折子參韓前楚的事,誰就知道尹宸居功自傲,目中無人,尹宸和韓前楚的恩怨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這件事根本不用問,肯定是因為那三萬擔糧草惹出的。 二十萬大軍,前前后后僅給了六萬擔糧草,而屯田都被十萬軍占了,尹宸除了盤剝百姓,也沒有別的辦法弄軍糧,只能等著朝廷調撥,韓前楚這招釜底抽薪,算中把尹宸逼上絕路了。 秦玨微微冷笑,諸事有因才有果,韓前楚果然是用后來送去的這三萬擔糧草,給這件驚天冤案找到了因由。 有了因由,這件事的結果便更能令人信服。 這個原因,顯然趙極也想到了,他陰沉地看向韓前楚,道:“韓愛卿,你來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尹宸真的會投敵嗎?” 韓前楚恭聲道:“皇上,前些日子他派人來要糧草,那人是他的親信,老臣自是知道前線將士們的難處,東挪西湊給了他三萬擔糧草,還讓他的那名親信跟著押糧回去,老臣可沒有想到,他竟然會......” 他說不下去了,這件事太可恨了,可恨到讓他說不出口。 這時,秦玨上前一步,對趙極道:“萬歲,微臣倒是覺得這件事并不明了,尹宸不是無名小卒,他若是真的帶領三千余眾投奔了十萬軍,那定然不會是悄無聲息的,萬歲,不如派人過去詳查,如果真如戰報上所說,那么尹宸便是千古罪人,但若不是,那便要蠱惑軍心,其罪當誅!” 當然要查,不查怎能把那封信抖出來。 韓前楚做了多年的兵部尚書,門生故舊遍布軍中,若是在這個時候把他拉下馬,受到影響的肯定不僅楊儉一人,到那時,恐怕是要大換血了。 若是趙極為了戰事著想,隱而不發,此事張揚出去,軍心定會受到影響,死傷將士的撫恤金至今也只給出三成,下面的那些低層將士早就在盯著這件事,這不是多管閑事,誰能知道下一個要領撫恤金的會不會就是自己的家人呢? 若是在這個時候,再傳出那三千名將士冤死的真相,軍心必亂。 撫恤金沒有,糧草不足,人心也亂了,這仗還怎么打下去? 第八八五章 苦差事 北邊連續兩年收成不好,只能依靠江南的糧食,可是從南向北這一路上并不安生,早年已經剿凈的水匪重又冒出頭來,偏偏今年春天漕幫鬧起內哄,分成兩派,這樣一來,原本能運漕糧的船就少了一半,沒有漕幫罩著的運糧船,十有八、九,在半路上就被劫了。能夠平安運過來的糧米,只是往年的四五成。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趙奕在金陵隱身多年,還在鞏無極四川起事之前,趙奕身邊便有兩個出身漕幫的隨從,這也是后來漕幫內部分裂的主要原因。漕幫有一半的堂口投靠了趙奕,主要打理兩湖和兩廣,余下的一半堂口則分管江南一帶。 官府管得了陸上的事,但是到了水上,還是束手無策。何況以朝廷現在的情況,也沒有精力去剿匪,江湖上的事更是無從插手。 少了北邊的收成,只靠江南四五成的糧米,卻要支撐西北和南邊的糧草,而西南的刀海雖然退兵,可時不時還要小打小鬧一番,此時西南也還有五萬人馬。 早年趙極連番征戰,國庫早就入不敷出,反倒是在寧王之亂后,趙極也廉頗老矣不打仗了,國庫這才稍有緩和,可是沒有想到,不打是不打,一打就是幾方一起打,別說是給陣亡將士的撫恤金了,就連糧草也湊不上。 趙奕倒還好些,可趙宥緊握著絲綢之路和甘隴古道,他有的是銀子,不但能從番邦買火炮,還能自己造火炮,無奈之下,這兩年趙極只好又讓戶部拿出大筆銀子,添置了幾十門火炮。 硬件有了,可是士兵們還是吃不飽肚子。主帥們便暗中默許下面的人盤剝富戶弄銀子,這種事說得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就不是只是找富戶要銀子了,欺男霸女的事情層出不絕,有的地方還鬧出了人命。 趙極不是普通的帝王,他是帶過兵打過仗的,這些事情他比誰都清楚,這次兵部東拼西湊也只湊夠十萬擔糧草,前前后后給了尹宸六萬擔,西北三萬擔,又給了西南一萬擔,對這個安排,趙極和整個內閣,都是沒有異議的。 因此,當聽說尹宸竟是為了糧草而投降的,有幾名御使便站出來,把尹宸罵得豬狗不如。收成不好,各地還要征軍糧,百姓餓著肚子,官府卻無糧可賑,這十萬擔糧草湊得有多難,給了尹宸一大半,他還不知足,竟以此為借口率眾投降。 一時之間,控訴、聲討、捶胸頓足,太和殿里此起彼伏,反倒是剛才秦玨說要徹查的事,沒有人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