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5
一樣,細算起來還比沈硯高了一個輩份,不過皇家是最不計較這些的,何況也早就出了五服。 慶郡王趙滔是慶親王趙義的長子,竇太后死后,他自請削為郡王。他是京城里出名的花花王爺,妻妾成群不說,還廣納各色美女,嫡親的子女一個沒有,反倒是庶出的有三十多個,這個嘉明縣主的生母據說是趙極賜的,是皇帝賞玩過的女子。 開始時還有御史彈劾他奢靡,可趙極不但沒有責罰,反而很喜歡他這樣,一來二去,大家也就心領神會,沒有人再在朝堂上提起慶郡王,他就這樣被趙極像豬一樣養了幾十年,直到趙思登基,他由宗人府和內閣推舉做了監國。 他早就被趙極磨去了雄心,又遠離朝堂多年,他這個監國就是擺設,朝政全都交給楊善宗和耿文頤,他每天由太監抬著上殿,據說散朝的時候常常要讓人把他叫醒。 羅錦言靜靜地聽著,沈硯說完,見她還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鋪著錦墊的美人靠上,紫銅雕花的手爐里散發出淡淡的白霧,她安詳靜謐得如同一尊白玉觀音。 這就是小雅佩服的人,也是秦玨喜歡的人。能讓他們對她另眼相待,羅氏一定不僅僅是長得漂亮這么簡單。 別人不知道,他還不清楚嗎?他和秦玨都是很小就在外面混的,秦玨什么樣的美人兒沒見過,可卻唯獨喜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來的這個女子,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歡,在楊樹胡同,他第一次見到羅氏,只不過是多看了兩眼,秦玨就差點對他動了拳頭,有這樣做兄弟的嗎? 不過,羅氏真的仗義,二話不說就收留了小雅,她只是個閨閣女子,這件事很可能會影響到她的閨譽,可她卻一口答應,還把小雅保護得很好。 前一陣子,他還曾經怨懟過羅氏,覺得是她教唆小雅離開他,可是后來她的一番話讓他很難受,小雅已經是堂堂正正的李家女兒了,可他還是不能娶她。 既然如此,他還有什么理由怨懟羅氏?羅氏護了小雅兩年,又給了小雅一條正大光明的人生之路,而他去了一趟揚州,也只是花了點銀子給小雅開了一間善堂而已。 他能給小雅的,也只有這么多,別的他給不起,給不起。 小雅是祖母看中的人,祖母像親孫女一樣的疼她??墒钱斔嬖V祖母,小雅還活著的時候,祖母卻提也沒提為小雅出頭,把小雅接回侯府的事。 現在他要定親,他本能的不想聽祖母的話了,再說,祖母雖然看上了嘉瑩縣主趙藍娉,可也沒有一定非她不可。 他干咳了一聲,羅錦言的目光終于看了過來,她抿嘴笑了:“昭??h主屬意嘉瑩縣主,那你覺得她合意嗎?” 前世,沈硯和趙藍娉是有些什么的,而且還是在趙藍娉嫁人生子之后。 沈硯皺起眉頭,想都不想就說道:“瑞王這些年雖然遠在平涼,但也算是修心養性,是個聰明人,我爹不想和瑞王府聯姻,說來說去也是因為寧王的事,不想因此被皇上惦記,我只見過嘉瑩一次,長得倒是漂亮,就是話太多了?!?/br> 羅錦言點點頭,驍勇侯久在京城,早已不是武將,而是政客了,若說馮雅欣的事,他沒有察覺出什么,羅錦言是不相信的。 沈家之所以對馮家的事不聞不問,想來也是不想因為這件事而引起趙極對沈家的忌憚吧。 被瑞王處心積慮想要拉攏的人,以趙極那多疑的性格,怕是會想方設法挖個大坑,讓沈家自己跳進去了。 到時正好用這件事,把京衛、山海衛、以及其他幾個與驍勇侯有關的大衛所全部清洗一遍。 前世的時候,羅錦言并不知道秦玨和沈硯是這么好的兄弟,甚至沒有聽人提起過。 如果他們的交情是在后來才疏遠的,那么多多少少也會聽到一些風聲,這兩人都是舉足重輕的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關注。 那么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的友情止于年少之時! 前世的這個時候,秦玨還在翰林院里混日子,而沈硯應該也和現在差不多,只是個章臺走馬的二世祖。 他們有很多玩伴,這些玩伴并不穩定,但都和他們一樣,不是勛貴子弟就是世家子弟,他們今天在一起喝酒行樂,明天可能就因為賭大小動了拳頭。 多年以后,他們入閣的入閣、襲爵的襲爵,如同兩條筆直的路,再無交集,少年時的交情也就漸漸被人遺忘,沒有人再提了。 除了勛貴不能結交權臣以外,一定還有什么事,讓他們兩人漸行漸遠。 而且應該就是這個時候。 第四四九章 都不要 前世時沒有她,小雅應是進驍勇侯府做姨娘了,看秦玨最初對這件事的態度,并沒有反對,前世他應該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不會是因為小雅的事。 難道是現在這件事?但前世沈硯娶的是趙清儀,表面上看并沒有和瑞王有牽連啊。 小雅為何會有此一劫,秦玨是知道的,他之所以沒有告訴沈硯,想來是不想讓沈硯鬧起來,這和驍勇侯的裝糊涂是異曲同工。 以秦玨的聰明,前世除非他沒有關注小雅的事,否則他一定會查出來,前世究竟發生了什么? 前世沈硯娶了趙清儀,納了小雅,卻還是和趙藍娉勾搭到一起,硬生生給趙藍娉的丈夫戴了綠帽子,這就說明他非但沒有因為小雅的事而防備瑞王,反而和他們站到了一起。 沈家緊握京衛、山海衛、密云衛,山東、河南和張家口的各大衛所也都是沈家的人。沈硯襲爵后,沈家雖然大不如前,但距離京城最近的幾大衛所依然由沈家的人掌控。以趙極的多疑,能將京畿防守交給一個家族長達幾十年,可見對沈家的信任。 而事實上,無論是老驍勇侯還是沈硯,對趙極都是忠心耿耿。寧王之亂后,京畿防衛增強,從山海關到保定府,都如鐵桶一般。 可當趙思死后,趙熙奉旨回京奔喪途中墜馬而死,大行皇帝和唯一的正統繼承人先后死得那么蹊蹺,包括楊善宗在內的內閣,以及在京的幾位貴勛都提出異議,要求徹查,但是做為勛貴之首又是皇親國戚的沈硯卻沒有表態,他掌管京城防衛,如果他堅持,趙宥想進京城都難,更談不上所謂的順應天意,繼承大統。 羅錦言打死也不相信,沈硯會為了徐娘半老的趙藍娉而對趙宥聽之任之,他那樣做,只有一個原因,他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