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2
嬤嬤笑著說道:“可不就是像啊,依奴婢看,羅小姐和咱家三姑奶奶有兩三分的相像呢?!?/br> 羅錦言心中稱奇,三姑奶奶?這是張家那位大歸的姑奶奶? 徐夫人不住點頭,問道:“可有小字?” 羅錦言輕聲說道:“小女小字惜惜?!?/br> “惜惜?”徐夫人重復著,道,“這名字真好聽,嬌滴滴的,可又朗朗上口?!?/br> 說著,讓丫鬟取了見面禮來,給羅錦言的是一串蜜蠟石手串,羅錦言重又施品謝過。 徐夫人又問了問她平日里讀些什么書,羅錦言知道徐夫人不是普通女子,也就沒有瞞她,道:“小女讀過女誡和列女傳也讀過,但性子疏懶,平日里最喜讀各種游記和雜記?!?/br> 徐夫人聞言哈哈大笑,笑聲爽朗,道:“那可有讀過?” 羅錦言含笑點頭:“滄海叟的是小女最喜歡的,百讀不厭,這本書不同于尋常游記,尋常游記多是寫的名川大山,而滄海叟的這本書卻是以市井小記為主,妙趣橫生,別致不俗?!?/br> 并不出名,知道的人很少,羅錦言張口就能說出滄海叟三個字,而且還能說得頭頭是道,一看就不是空泛之言,她是真的讀過。 徐夫人的興致更高了,對身邊的嬤嬤道:“你去把三姑奶奶請過來?!?/br> 過不多時,張三姑奶奶便來了。她也就是二十三四歲的年紀,打扮得極其素凈,穿一件深藍色素面褙子,月白色挑紅裙子,烏黑的秀發上插著白玉簪子,雖是脂米分未施,但一張俏臉卻難掩麗色。 羅錦言看到她時,也是吃了一驚,兩人的眉眼果是有幾分相似。 張三姑奶奶是寡居之人,平日里甚少見客,但羅錦言只是未及笄的小姑娘,也就沒有太多講究了。 徐夫人笑著給兩人引見,聽說這是羅郎中的愛女,張三姑奶奶腦海中就浮現出一張傻乎乎的臉來,她忍不住牽牽嘴角。 徐夫人笑道:“你看看,這孩子和你小時候是不是有幾分像呢?” 張三姑奶奶這才仔細端祥面前這個如朝華晨露般的小姑娘,果然和她有點相像,難怪羅郎中那天會失禮,想來也是這樣認為吧。 張三姑奶奶送給羅錦言的見面禮是一面巴掌大的西洋小鏡子,那小鏡子平時不用時就是個雕工精美的小盒子,觸動機括,鏡子便彈出來,甚至是新鮮有趣。 羅錦言謝過張三姑奶奶,張三姑奶奶見她并沒有把鏡子交給丫鬟,而是一直拿在手里,顯然是真的喜歡,就笑著對她道:“我那里還有幾件西洋玩意兒,若是母親舍得放了你,你就跟我去看看?!?/br> 徐夫人聽她這么說,嗔怪道:“一會兒還要留惜惜在我屋里用飯,你要帶她去你屋里,那就快去快回?!?/br> **** 小妖精們,你們太膩害了,我就是小睡了一會兒,月票就破百了,好吧,明天三更,第一更在上午,不見不散啊。 第二二六章 惜分釵 寧王之亂前,朝廷并未全面海禁,雖然嚴禁私造船只,但在同德十一年、十五年和同德二十年,朝廷曾經三度派出商船,將茶葉、絲綢和瓷器運往番邦,帶回香料、珊瑚、珠寶,在江南、福建和京城,也經??吹綎|瀛和西洋的客商。但是同德二十八年之后,朝廷全面海禁,之后十幾年來,再沒有派過官船出海,西洋物件更是物以稀為貴。 張三姑奶奶住在跨院里,小小的院落打理得極是雅致,廊下種著一棵西府海棠,不遠處還有一株碗口粗細的香樟樹,靠墻的地方則立著一座秋千架。 兩個沒留頭的小丫頭歡快地跑過來行禮,都穿著粉衣綠裙,其中一個手里還拿著雞毛毽子,一看就知道,剛才她們兩個正在踢毽子。 這和羅錦言想像中孀居院子完全不同,不是應該是青燈古佛,滿地青苔嗎? 待到進了屋子,羅錦言就更是覺得這位張三姑奶奶是個妙人了。 屋里的陳設雖然素凈端莊,但隨處可見精致玲瓏的小玩意,小鳥機括的西洋鐘,繪著西洋美人的玻璃炕屏,甚至還擺著個金發碧眼的西洋娃娃。 炕桌上放著一本書,有趣的是還夾著一個帶纓絡的書簽。 一個穿著妃色鑲桃紅聯珠紋比甲的漂亮丫鬟和另一個穿著茜紅色纏枝暗紋比甲的丫鬟,捧了茶和點心進來,一個頭上插著金鑲青玉石葫蘆簪子,另一個則插了金鑲芙蓉石的桃花簪子,兩人都生得杏眼桃腮,花樣容貌。 羅錦言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姑娘,可是看到這兩個丫鬟還是暗自吃驚。 別說是張三姑奶奶這樣的孀居婦人,就是那些富貴雙全的貴婦,也很少會把身邊丫鬟養成這樣的,何況還都是花容月貌。 張三姑奶奶見她的目光在兩個丫鬟身上略做停留,便笑著說道:“我自己這樣就算了,再不把身邊的人好好打扮打扮,那也太虧了?!?/br> 說著就哈哈大笑起來,笑容爽朗大方,她本是個氣質溫婉的美人,這一笑之間,卻是嫵媚嬌艷,滿室生輝。 羅錦言決定回去以后,好好打聽打聽這位張三姑奶奶的事,聽說她是和離的,這樣一個性格活潑的美人,她的夫君怎么會舍得與她和離呢? “鳳陽先生走遍天下繪制出古今第一輿圖,三姑奶奶,您也一定去過很多地方吧?” 羅錦言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滄海叟曾在中提到過市井小兒嬉戲的樂事,所以她猜測當時張謹夫婦應該是隨身帶著孩子的,而張三姑奶奶是張謹最小的女兒。 張三姑奶奶果然點頭,道:“我是在飛廬船上出生的,當時我爹和我娘正坐船在廣西游歷,后來我漸漸長大,跟著他們去過很多地方,直到錦衣衛把我們帶回京城?!?/br> 趙極親政之后,便讓張謹回京,張謹婉拒,帶著妻兒就此失蹤,多年后卻在江南出現,四處講學,名聲鼎沸。趙極得知后大怒,認為張謹給臉不要臉,派了錦衣衛把張謹抓回京城,錦衣衛到了之后,卻見張家眾人早已收拾好箱籠,正在等著他們?;鼐┲?,張謹便帶著長子獻上了輿圖。 趙極將這輿圖視若珍寶,羅錦言也只見過一次,那次她親自到皇子們讀書的東三所看望趙思,因為趙熙已經開府出宮,東三所里也只有趙思一人。 內侍說秦閣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