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6
羅紹便把這件事和焦渭說了一遍。 焦渭聞言眼睛亮了起來,對羅紹道:“莊閣老的確家境貧寒,他的嫡長女是原配所出,據說是嫁給同鄉的一戶人家了,此人所說的事,倒有幾分屬實。學生這就去打探一下,若是莊家女兒確是寡居之婦,那這件事十之八、九是真的?!?/br> 羅紹面色肅然,道:“聽聞莊閣老眼下無塵,家中出了這樣的事,想來也不會聲張,但如若他的嫡長女確是年少守寡,又是嫁于寒門小戶,那以莊閣老今時地位,想讓女兒大歸也是有的?!?/br> 焦渭急急出去,找他的那些在京城做幕僚的同鄉們打聽去了。 羅紹卻在屋里走來走去,若有所思。 羅錦言見狀,便佯裝好奇地問道:“爹......爹,莊......淵......很......厲......害......嗎?” 如是平時,羅紹是不會和女兒討論這些事情的,可這個消息是女兒帶給他的,而他也很興奮,很想和人好好說說,偏偏焦渭又出去了,聽羅錦言問起,他便說道:“莊閣老是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他出身貧寒,苦讀詩書才有了今日,因此那些寒門學子們便將他奉為楷模,而他為人剛正不阿,雖然得罪了不少人,但今上卻對他另眼相看,今上要立淑妃娘娘時,傳說他是頭一個反對的?!?/br> 羅錦言暗忖,莊淵此人雖然剛直,但卻心胸狹隘,對于公卿世家出身的人甚是排斥。不過走了一個毛文宣,內閣之中也就有了空缺。除了霍英以外,小九卿們這時怕是都在削尖腦袋想往內閣擠了。 以莊淵的性情,自是不屑與李文忠等人為伍。內閣諸人全都盯著那個空缺,誰都想把自己人拉進來。 以霍英的資歷和人脈,如果他沒有發配,已經進入內閣了。毛文宣大勢已去,起復霍英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幾位閣老卻沒有一點兒動靜。 而趙極之所以遲遲未對霍英有所動作,想來也是在等內閣的反應。 這個時候,如果莊淵肯為霍英說話,這件事也就十拿九穩。 羅錦言略微松了口氣,父親既然知道莊淵的為人,那這件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她最擔心父親看不清內里的乾坤。 可是那個人,為何要幫霍英呢? 他想幫霍英,沒有必要借助羅家,他既然連莊淵偷偷賣莊子的事都能知道,想來和莊家是很熟的,難道就不能直截了當請莊淵助霍英一臂之力嗎? 再說,莊淵性情孤寒,即使羅家或霍家高價買下他的莊子,他說不定會讓家里人隨口一句多謝了事,只字不提起復之事。 除非莊淵想趁機去踩某人,斷了某人入閣之路。 羅錦言回到自己的屋子,讓夏至研墨,她提筆把魯振平早就打聽出來的小九卿名字一一列出。 莊淵最是不屑世家子弟,所以首先就要把這九人中的世家子弟勾畫出來。 九人當中,出身富?;蛱硐怖砷T弟的有六人,但真正稱得上世家名門的只有兩人。 一位是大理寺卿徐敬疏,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做過閣老,有一門雙閣老之稱。 另一位便是太常寺卿秦牧,他是秦家這一代的家主,同時還是秦玨的二叔。 前世羅錦言進宮的時候,秦牧早已致仕多年,傳聞他是能做到禮部尚書的,但為了給侄兒讓路,這才再無建樹,致仕前也只是個正三品。 禮部尚書? 莊淵就是禮部尚書??! 毛文宣養病,吏部尚書便空了出來,李文忠早就對這個位子垂涎已久,李文忠如此,莊淵難道就不會覬覦嗎? 但如果莊淵知道他要給秦牧挪地方的話,他一定會不甘心。 這樣看來,秦牧比徐敬疏更令莊淵忌憚。 就是不知道秦牧在內閣之中依靠的是誰? 但不論是誰,霍英和秦牧放在一起,莊淵寧可抬舉霍英。 羅錦言心頭一驚,難道那人算準了莊淵會用霍英來踩秦牧? 更或者,這人把莊淵的事捅給她,并不是為了幫助霍英起復,而是想利用霍英起復這件事,斷了秦牧的念想? 這人是和秦家有仇吧? 一一一一 親們,今天還有一更,不過可能會晚一點,零點時如果沒有就不要等了,明天上午再看吧。 金玉良顏晚上還有一更。 大家別忘了給最春風投票票啊。 第八十二章 少年心 羅錦言從不懷疑父親的行動力。 當年還在任上時,羅紹便是雷厲風行的人。他雖然有些書生意氣,但他真要想去做一件事,從來不會畏手畏腳,否則霍英當年也不會看上他, 果然,沒過多久,由林總管出面,以高出市價兩倍的價格,買下了莊淵遠在山西榆林的莊子。 莊淵這種剛正不阿的人,當然是不會貪墨的,但是有人出高價買他的莊子,他也是不會拒絕的。 都是給銀子,是卻之不恭還是嚴辭拒絕,要看給銀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莊淵這樣的清流,自是不能等閑視之。 三月初,莊淵上書,請求起復霍英。 趙極留中不發。 至中旬,請求起復霍英的折子絡繹不絕,趙極依然不置可否。 四月,同德二十年湖北的科考漏題案再次被人提起,涉及考生約百計,官吏多達數十人。 莊淵再次上書,請求朝廷起復霍英督查此案。 至月末,趙極準奏,霍英以欽差之名赴湖北調查當年的科考大案。 由此,霍英正式起復。 無論霍英是官復原職還是重新任命,他從湖北回來,都是再鍍金身。 這個時候,誰還會想湖北考案能不能查清,誰又還記得遠在宛平的毛文宣? 霍家依然關門閉戶,深居淺出,而來霍家攀關系的卻是絡繹不絕。 這些人家并沒有避諱,馬車騾車轎子,擠滿冷清破舊的茴香胡同。 但郭老夫人誰也不見,霍家大門緊閉,任由來送拜貼的人把門敲得山響,霍家也沒有開門。 羅錦言不禁對郭老夫人更增好感,前世霍英至死也沒有起復,郭老夫人想來就老死在華亭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