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
拿了點心送過去,那幾兄弟見是婢子進來,有幾個都很高興地打招呼,只有那個老七冷著臉說:誰讓你進來的,出去!” “那口氣,倒像是哪家的大少爺一樣。婢子見不好多留,便先來告訴小姐了?!?/br> 章漢堂要走? 羅錦言道:“走?!?/br> 說完,便向門外走去,夏至連忙拿了件腥腥紅的斗篷給她披上。 出了她住的小院,還沒到羅紹住的院子,迎面正遇到遠山。 羅紹有兩個貼身服侍的小廝,一個是遠山,一個是明嵐。 而常貴媳婦就走在遠山身后不遠的地方,顯然是前后腳出來,又不想被遠山看到。 羅錦言使個眼色,夏至笑著攔住遠山:“莊子里來了貴客,你不在老爺身邊服侍,這是要去哪里偷懶???” 遠山和明嵐都是十三四歲,一直跟著羅紹在任上,和夏至從小一起長大,彼此常常開玩笑。 他正要反駁幾句,見羅錦言就在旁邊,連忙施禮,猜到這是羅錦言讓夏至來打聽的,在行唐時,若是小姐想知道的事,老爺從不瞞著。 他便道:“知州王大人有位遠房親戚想在莊子里暫住幾日,老爺讓我去把柳樹林子的那處院子收拾出來,給那人住下?!?/br> 夏至初來莊子,對這里的地方還不熟悉,但聽到柳樹林子幾個字,直覺就像是有些偏僻的地方,便問:“柳樹林子在哪兒,聽起來像是很遠呢,寒冬臘月的,想來也都是枯枝敗葉,既是知州大人的親戚,為何不住到景色好些的地方?” 這在別人聽來,一個丫鬟質疑老爺的安排,顯然是不合規矩,但是遠山和夏至從小在一起玩兒,這話由她問起,也就沒有什么了。 遠山笑著說道:“王大人的這位親戚性格孤僻,不喜有人打擾,讓老爺選個最清靜的地方,也不用派人服侍,只要每日讓人做了飯菜送去便是。老爺說莊子里最清靜的地方莫過于柳樹林子了,只是那里很多年沒住人了,要好好打掃一番,好在那人要兩日后才住進來,倒還來得及?!?/br> 一一一一一 親愛的們,別忘了投票啊。 第十章 壺中天 如同夜晚忽然響起一聲悶雷,打開窗子卻看到夜色如水,便會以為自己聽錯了,或者認為是那雷聲離得很遠。卻沒有想到,能聽到雷聲的地方都不會隔得太遠,那邊雷電交加,其實這邊也已是風雨欲來。 羅錦言心潮洶涌,六年時間,看似很長,實則對于有圖謀的人來說,已經箭在弦上,或者只差一個時機。 寧王等到的便是大周朝國庫最為空虛的時候。在那之前的十年間,趙極出征高麗,再破韃靼,不論財力兵力都已是強弩之末,但趙極的野心不止于此,他用了六年時間強兵,集全國之力,在同德二十七年遠征瓦剌。 這是同德皇帝趙極的時機,也同樣是他的堂弟寧王趙櫟的時機。 現在是同德二十一年,趙極剛剛大破韃靼城凱旋而歸。 前世的這個時候,羅錦言還沒有出生,但對于寧王而言,他應該已經在招兵買馬,暗中籌備了。 趙極的父親廟號英宗,英宗皇帝的元后是萬皇后,萬皇后原是公主伴讀,自幼出入宮闈,與英宗青梅竹馬。她生下太子趙植不久便去世,英宗對她念念不忘,趙植兩歲便封太子,八歲便上殿觀政,英宗對他寄予厚望。 而趙極的生母只是地位低下的宮女,因為育下皇子才封了貴人,可惜福薄,不久便病故了。 英宗為了不讓別人影響太子地位,封了沒有子嗣的竇氏為后,竇氏溫柔嫻淑,實則精明干練。那時的趙極只是個無依無靠的皇子,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不引人注意的皇子竟然搭上了竇皇后。 一日,英宗忽然患了風疾,不能動也不能言,而這時有宮人說看到有人偷偷在夜里燒黃紙。 宮中是嚴禁燒紙的,而此時既非清明又非七月半,怎么會有人燒紙呢? 竇皇后立刻讓人去查,竟然查到那個宮女是太子妃身邊的人。 慎刑司的人闖進太子東宮,搜到寫有英宗生辰八字的木人,又在一個角落發現供有魔王的神龕,這便是轟動一時的蠱禍案。 不久又順藤摸瓜,搜出太子藏于太子妃娘家的龍袍。 因英宗已無法主持朝政,竇皇后在皇叔趙義和定國公諸葛持的支持下,垂簾聽政。 太子趙植的蠱禍案牽連甚廣,很多人家都是滿門抄斬,據說連續一個月,菜市口每天都是血流成河。 趙植和太子妃賜鳩酒,三歲的郡王和兩歲的小郡主則用桑皮紙捂死。 一年后,英宗龍御殯天,竇皇后拿出蓋有御璽的遺詔,名不見經傳的趙極登基,改年號同德,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長達五年之久,并將自己的侄女許配趙極為后,可惜這位竇皇后沒有竇太后的手段,在竇太后“病”死后,趙極親政的第二年便“暴斃身亡”。 而寧王趙櫟便是以這件事為借口興兵討伐的。王朝明的討伐檄文中更是列出趙極的五大罪:弒父、弒母、弒兄、弒妻、弒子。 這時普天之下才知道,英宗和竇太后、竇皇后的死都有隱情,而這里的弒子則是指同德十九年,趙極殺董皇后和二皇子趙真一事。 寧王認為,趙極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但他自己只是英宗的侄兒,這個皇位輪也輪不到他。 但成王敗寇,若是寧王勝利,趙極便是弒父殺兄的豺狼虎豹。關鍵時刻,一個叫秦玨的少年橫空出世,趙極勝了,而寧王便成了亂臣賊子,千古罪人。 還有六年,寧王就要謀反了,而現在的昌平知州王朝明,會為他草擬文采堪比駱賓王的伐帝檄文。 想到這里,羅錦言的心里如同萬馬奔騰,王朝明身為正四品官吏,竟然為了一個遠房親戚親自拜訪。那這個親戚對他一定很重要。且,即使王朝明在昌平是住在官邸,接待一位親戚應該還是綽綽有余吧,除非是這個親戚不方便住在他那里。 為什么不方便? 是擔心被人認出嗎? 難道是寧王偷偷來京? 昌平到京城僅有一天的路程,住在昌平遠比住在京城更安全,也更加方便。 藩王每隔三年才能來京城,否則沒有圣旨,不得離開封地。 如果這個人真是趙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