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
,且她聽一句便明白了來龍去脈,沒有理湊熱鬧的大娘們叫喚,低了頭退回屋里,可見是個心思清明的,看著性子也好。 想著這些,媒人臉上笑開了,她瞧了這一眼,回去便有一肚子話對徐大嫂說,如此一來雇主滿意了,日后親事說成,她的賞錢自然也就高了。 宋母一開始沒反應,自然不是樂意,主要是驚喜,她自經歷過一回林家的事,總覺得自家小妹是個命不好的,生怕這門好親事再出什么變故,一日沒定下來,一日便提心吊膽,媒人毫無預兆的上門來,她自然是喜不自勝,一時間愣住了,倒不知道說什么。 張氏作為大嫂,這個時候自然要站出來,自家的家務事,先告了個罪,請這些個大嬸大娘們先回去,還有人想瞧熱鬧不愿走的,李氏一張嘴似諷非諷的開口,聽得眾婦人臉色訕訕的,只能走開了,關系近些的老嬸與財福嬸留了下來,被請進了堂屋。 早前聽了媒人自報家門,又見院里太多婦人,宋子恒不便多待,便把蘇婉托付給丈母娘,自個兒回屋看書了,現在一屋子的女人,說話也無需遮掩,聊了一陣,親便這么定下來了,徐家先前送了個銀戒指,宋母便去宋小妹屋里拿了件她的繡活給媒人捎回去,一并捎過去的還有宋小妹的生辰八字,媒人接過東西,笑容滿面的道:“待徐家嫂子請先生算過良辰吉日,我想著過不了幾日,新女婿就要來見丈母娘了?!?/br> 宋母思量著八字都交換了,這親事再不會出變故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蘇太太在旁邊湊趣道:“大妹子趕了一日的路,真真是辛苦了,不如在這里用了午飯,過了晌午,我也該回縣里了,大妹子還能與我同道?!?/br> 宋母被這般提醒,也連連道:“這就開始做午飯了,大妹子便在這邊吃罷,也耽擱不了什么,到時與我親家母一塊兒進城,路上還能做個伴兒?!?/br> 媒人得了宋家熱情款待,回去后在徐家嫂子面前更是把宋家夸到天上去了,一家子都是心地善良,熱情好客的,聽說這家每日吃的飯菜都是姑娘親自煮的,那手藝真叫一個好,不知道怎么做的,炒出來的菜好吃到恨不得把舌頭吞下去,真真兒是個心靈手巧的,配徐舉人不虧了。 徐家嫂子聽了媒人滿口夸贊,本來就滿意,這會兒更是迫不及待想定下來了,忙請人批了八字,果然是天生一對,又算了個好日子,那日請了媒人帶自個兒家去宋家提親。 宋家近日喜事一樁接著一樁,先是雙喜臨門,現在又變成好事成三了,整個宋家村的人都知道,宋家發達了,出了個舉人的女兒,現在又多了個舉人女婿,更不得了的是宋小妹,她以后就是舉人娘子,不僅如此,她上頭沒個公婆,兄嫂聽著又是個不愛攬事的,一進門就是自己當家做主,這般好的命,自家是無論如何也羨慕不來的。 在宋子恒沒中舉之前,對于宋小妹,村里的姑娘們還沒有太大的差距感受,總覺得她與自個兒沒差什么,如今卻感覺她一步登天了,舉人娘子,再進一步說不準就成官家太太了,與自己再不是一路人!是以,自宋小妹要嫁舉人的消息出來,先前有經常來找她玩的姑娘們,近日也不來了。 宋小妹自己也能感受到這些微妙的情緒,索性也不出門了,就在家不停的做繡活。 宋小妹訂了親,婚事卻在來年的冬季,因著她現在年紀不大,徐永方更不急著成婚,宋母還想多留小妹一年,她自然是有私心的,這半年的葡萄酒紅利已經到了手,好幾百兩銀子,丈夫琢摸著現在手頭寬松了,可以起個大屋子,家里屋子太少,人卻越來越多,日后良文他們說親都沒地兒住,家里請的果農和長工都住山上,生活也不方便,日后起了屋子,給他們都住家里,長工給自家種地收割也都便利。 人都是這樣,衣食住行,有了錢就想吃飽穿好,吃飽穿好了就想住大房子,宋母也想蓋一間整個宋家村最好的房子,連外鄉人經過看一眼也要贊一聲“不愧是舉人老爺家,屋子都蓋得這般大氣”??墒瞧鹆宋葑?,留了銀子給子恒來年開春去京里趕考,手頭便沒多少余錢了,小妹出嫁辦不了好的嫁妝不說,給多了媳婦又要不高興,她手上確實還拿著幾個兒子的紅利。 可宋母總覺得先前說親時差點害了宋小妹,便多了份想彌補她的心情,如今自家條件好了,那徐家卻是個再窮不過的,連明年進京趕考的盤纏都拿不出來,也不肯要自家的接濟,非要自個兒攢夠了進京的路費才肯上路,沒得白白耽誤三年。宋母如今便想,把小妹留到明年年底出嫁,那時手頭是真正的寬裕了,自個兒多置辦些體面的嫁妝給小妹,媳婦們也沒甚個好說嘴的,再私下給小妹些銀錢壓箱底,她嫁妝厚了,手里有錢,在婆家自然腰桿就挺起來。 這個婚期定得算是皆大歡喜。 一聽說宋家要造大房子,大伙兒都在暢享住大屋子的場景,蘇婉是最興致勃勃的一個,她要畫圖,給宋家蓋個富麗堂皇的大別墅,花園洋房,帶泳池的那種! 當然是蘇婉想多了,不過花園別墅還是可行的,宋家隔壁是財福嬸家,另一邊卻是塊大空地,在宋家老房子的基礎上,還能擴大個兩三倍,一聽蘇婉這么說的時候,宋母都忍不住咂舌:“那不是快趕上鎮里的林員外家了?”頭一個就在心里打鼓,蓋這么大的房子,要花多少錢才行? 蘇婉卻笑道:“那林家只是個員外,奶和娘比那林老夫人強多了,你們不只有個舉人的孫子兒子,還有個舉人女婿孫女婿,那林老夫人拍馬也不及的?!?/br> 這件事情上,李氏跟蘇婉的意見是高度統一的,葡萄酒賺的銀子是不少,回回分紅都好幾百兩銀子,雖說人人有份,自家男人手上也有一成紅利,可錢都在婆婆手上捏著,怎么用還不是她說了算?自家能做啥?婆婆又是個偏心的,現在弟媳是個家底厚的,想來還不至于惦記婆婆手上那些錢,等閑也不要他們的補貼,可婆婆恨不得把家里的錢全給小姑子做了嫁妝,與其叫她貼給別人,李氏就想著還不如都給自家人花了,買了地,自家是有份的,現在造大房子,自家能住,日后分家也有份,豈不更好? 要說李氏也是有些聰明的,雖然是小聰明,她比張氏好的便是膽子大,想什么說什么,也不怕公婆不喜,這會兒見著宋母不愿意了,也張口就道:“小叔日后可是要當官的,人家萬一過來一瞧,咱們家住的寒酸,連個員外家都不如許多,豈不是給小叔丟了人?” 在宋母心里,比起兒子,女兒還是要靠邊站的,臉色頓時就有些心動,李氏還想再接再厲,蘇婉卻笑道:“娘不必擔心,這銀子咱們不從小妹的嫁妝里扣,您說給她準備多少嫁妝就多少,不夠的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