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3
用的感覺。 可是,等來到修建了一大半的漁梁鎮那座總倉,看到霍正和另外幾個老卒正在訓練十來個總倉守衛,竟是拿著削尖的竹竿練習軍陣,一眾人方才覺得頭皮發麻。他們平時在湖墅打架,多數就是用的哨棒又或者樸刀,這是因為打和砍看上去嚇人,可扎刺這兩種卻不止是見血,而是要人命的!如果湖墅的打行天天要人命,官府早就來一趟徹徹底底的清洗了。于是,楊文才不免滿心敬畏地向汪孚林問道:“小官人,這總倉守衛這么練,會不會太狠了?” “當然不會,他們是白天黑夜都在里頭守著的,又不是在外頭爭強斗狠。如果在自己的地面上還能碰到外人,當然就是盜賊,對付那種貨色,當然要穩準狠才行?!蓖翩诹终f到這里,眼皮也不眨一下地把黑鍋直接套到戚良頭上,“這是戚百戶的主意,民間不能隨便藏兵,這樣又不違禁令,又能夠有足夠的震懾,我最希望等到糧食滿倉之后,能有一兩個不長眼睛的盜賊來,戳死兩個,也就沒人敢再打主意了?!?/br> 說到這里,汪孚林見楊文才面色一僵,就繼續說:“漁梁鎮這座總倉就快差不多了,你們商量一下,分出六個人看護。至于其他人,我回頭在嚴州府建德縣,還要吃下幾家堆棧,到時候應該也需要人。這都是護院的活計,至于保人鏢,還要看蘇夫人抵達寧波府后的情況,只要她這來回路上平安無事,鏢局的牌子也就打出去了,日后便可以多接一些護送之類的事。要知道,徽商豪富,出入各地,就是家仆有時候也難免不可靠。反倒是鏢局只要有門面鋪子,有信譽,萬一出事能夠找得到人,只要經營得當,你們就能昂首闊步走在太陽底下。但首先,你們還得勤練武藝,此事戚百戶會派人指點你們?!?/br> 能夠從混跡街頭的打行,洗白走正路,楊文才等人都是愿意的,這才會跟著汪孚林到徽州來避風頭。此刻汪孚林描述了如此美好的前景,甚至連提高身手這種旁人定會忽視的小問題也給考慮進去了,每個人都覺得興高采烈。因此,當汪孚林努努嘴,示意他們可以過去體驗一下,耍弄竹竿和耍弄樸刀哨棒有什么不同,他們全都圍上去請教起了霍正。這時候,汪孚林方才悄然而退,去了最是繁忙的漁梁鎮碼頭。 在這里,他看到了自己最想看到的景象,那就是四五條糧船的抵達! 隨便找了個碼頭上做事的監工問了兩句,得知糧船正是今天到的,想來應該和吳興才和張興哲這兩個休寧糧商的奔走,以及自己此前一口氣吃下三船糧食不無關系。只看那兩位現如今都還沒回來,就知道接下來一段時間之內,只怕會有連綿不斷的糧船從杭州來到徽州。 之前各地大米集中運到了杭州,糧價大跌,他走的時候就有傳言說,現如今杭州各大糧商囤積的糧食足有六十萬石,至少夠吃兩個月!既然賣不掉,更賣不出價錢,只要一聽說徽州最近缺糧,幾個一向只在城里坐地買米賣米的坐商還眼巴巴去了杭州收米,怎會沒有人聞風而來? 汪孚林看著那一條條糧船,最終轉過身來,大步回到總倉門口,牽過馬便上了馬背,心滿意足地策馬回城。 就在這時候,一條船徐徐靠岸,還沒來得及完全停穩,上頭一個人就倏然跳了下來,嘴里大聲嚷嚷道:“杭州竟然有暴民作亂,占了北新關!” 汪孚林驟然聽得此言,嚇了一跳,差點沒從馬上掉下來。北新關這才剛剛被占過一次,怎么又來了?好在那跳下船的人接下來又嚷嚷道:“結果杭州知府凃府尊不顧危險,親自到北新關里頭去說降招撫,有膽同行的人竟然是咱們歙縣汪小官人!” 那一瞬間,汪孚林只覺得四面八方一大堆目光往自己投來,那萬眾矚目的滋味他又不是第一次領受,當即趕緊一甩韁繩,快馬疾馳了回去。 要夸人的話,請在我背后夸! 第二八三章 求你收糧食 縣試名次的小小風波,須臾就平息了下來。因為接下來一連數日,緊挨著的府城縣城熱議的是另外一件事,那便是杭州剛剛發生的那樁大案。 盡管前些天零星也有北新關那邊發生動亂的消息,但因為語焉不詳,大多數人都只當是謠言,可如今水路重新暢通無阻,從杭州回來的人多了,各種各樣的消息匯總在一塊,很容易就讓人拼出一副完整的圖來。得知在徽州府赫赫有名的汪小官人人剛一到杭州,竟然還一樣能攪和進這么一件大事里,有人嘖嘖稱奇的同時,也有那些本想借著縣試興風作浪的人立刻消停了下來。 至于汪孚林本人,除了許老太爺和自家長姊,程家老太太和程太太婆媳把他提溜過去很是追問了一番,別的人倒不太敢到他面前打探這個打探那個。只是,剛剛從杭州城坐船回來的吳興才和張興哲,那就免不了被人圍著打探不休了。兩人之前為了怕麻煩惹上身,沒有跟著汪孚林去經歷那一場鬧劇,回來之后卻是好些親朋埋怨,甚至他們的兄弟兒子都免不了嘀咕。 若是膽子大一把,跟著汪孚林去走一趟,說不定也能在杭州地面上混個臉熟? 在這種紛紛亂亂的氛圍中,漁梁鎮碼頭卻是另外一番局面。從杭州一口氣開來了二三十條糧船,都快把水路給堵住了!這些遠道而來的糧商們很少有杭州本地人,其中既有贛商,也有粵商,但其中浙商最多,全都是因為聽了張興哲和吳興才的徽州缺糧,又得悉之前那位在杭州城惹出老大風波的汪小官人親自押運了三條糧船回徽州,這才急急忙忙趕過來的。 之所以會有這么多人,是因為先到的那一批糧船一到漁梁鎮,看到碼頭附近正在興建一個大型糧倉,據說容量可達七萬石!當然,糧商們走南闖北,也不會完全被這樣一個表象迷糊,少不得登岸考察了一下。很快,他們便得知,這是徽州米業行會的總倉,因為建造在漁梁鎮上,所以不但有從前戚家軍的老卒負責指點如何防衛,還有汪孚林從杭州帶回來的一批人負責具體的防衛,而須臾就有人認出,其中幾張面孔赫然屬于當初在湖墅赫赫有名的打行。 據汪孚林留在這總倉負責監造,還是他本人親自聘用的那個小伙計于文說,這是府衙黃推官奉凃府尊之命,交給汪孚林監管勞役的人! 得到這消息,糧商們再無疑問,當天就人從徽州急急忙忙趕回杭州,回程的時候就又多了一二十條糧船,這才有如今碼頭滿是糧食的局面。 可糧食都到了,別說汪孚林不露頭,往日這些行商們最熟悉的那幫子休寧坐商,竟也一個都不露面。一天兩天如此也就算了,偏偏三五天都是這樣,糧商們算算各種成本,不免全都焦急了起來。于是,抓不到別人,總倉里頭訓練的戚家軍老卒和楊文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