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婦為此還落下了一大缸眼淚,抱著馬姑娘就是一陣心啊肝啊的嚎叫,就這樣馬姑娘暫時就安頓在老族長家里。沒過多久,據說馬姑娘看上了村里的大夫蘇四代。蘇四代也就是蘇哲,因為行醫的關系并沒打理田地,人也就長得白白凈凈,一表人才,又因長年和病人打交道整個人顯得不急不燥,慢條斯理,在這動蕩的年代是顯得如此的不同。再加上蘇四代沒有老人拖累,不知勾動了多少小姑娘的芳心。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蘇四代以學醫未成何以成家為由拒絕了方圓左右不知多少好姑娘,又掙了不知多少姑娘的眼淚。蘇家傳到蘇哲這兒已經是四代行醫了,詞堂至今還記載著蘇家前三代行醫的歷史。據說前兩代都是在皇宮太醫院行走,第三代不知何原因又轉到民間故里行醫,由于醫術的高超博得了蘇三代的美譽。到了蘇哲這兒已是第四代了。因為從小就在醫書中泡大的他,慢慢的醫術已經不落于第三代了,所以大家漸漸忘記了他的本名,就以蘇四代為名了,而蘇哲也以此為豪,這說明他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經過馬姑娘一段時間的圍追堵截,又經老族長及老族長夫人不時的炮轟,21歲的蘇四代為了保小命以及耳根清靜,終于點頭同意與相貌平平的馬姑娘成婚。哎!不只是烈女怕郎纏,其實好男也是怕猛女追的。蘇四代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馬姑娘終于在1947年達成了心愿,跟蘇四代成婚了,名字也就改成了蘇馬氏。在1949年元月蘇馬氏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取名蘇解放,好聽又有紀念意義。據說是蘇馬氏強烈要求取的名,蘇四代如何反對都無效,說她九死一生生下的兒子還沒有取名的權利,她還不如死了的好。蘇四代見他如此激烈也就隨她了,這也許就是他縱容蘇馬氏囂張霸道的開始吧。1951年春蘇馬氏又為蘇四代添上了第二子,取名蘇建國,據說又是蘇馬氏取的。跟黨走聽主席的話,緊密圍繞黨中央的周圍,這是政治立場,不能走錯路;再說她又能生,三年抱兩,從此結束了他們老蘇家一脈單傳的現狀,是他們老蘇家的功臣,所以充分鞏固了家里的領導政權。如果沒領導權利和地位,她就什么也不管,兩孩子你一個男人自己帶去。蘇四代無法反駁,只能到一邊默默的撫平自己的小心肝,這個家自己是越來越沒地位,只有用好男不跟媳婦斗來安慰自己了,真是好漢子傷不起。在1959年二兒子八歲的時候蘇馬氏又為蘇四代添了一個女兒,在蘇馬氏的心里女兒就是賠錢貨,重男輕女的思想都有黑化的傾向。再加上懷孕時要cao持家務和帶孩子,整個人都顯得疲憊不堪,所以孩子一生出來發現是個女娃,就更不喜了,就連月子里喂奶也是有一頓沒一頓的,餓的孩子哇哇直哭。據說這一次蘇馬氏沒給孩子取名,只隨口叫她賠錢貨。有一次蘇四代看到孩子餓的連哭的力氣都沒了,呼吸幾乎都快停止了,就跟蘇馬氏理論,結果當然是蘇四代大敗而歸。只好自己笨手笨腳的用熬中藥的瓦罐來煮米糊糊喂孩子,然后自己就帶著孩子就睡在自己的書房。終于輪到他給自己孩子取名的權利了,為此還興奮了好一段時間,翻遍了醫書才給女兒取名蘇艾。而他們夫妻倆也從此開始了漫長分居的生活,這也讓蘇馬氏恨得眼睛要滴血。蘇四代由于在家中的地位遠遠落后于二個兒子,時間長了自然也就失去了對兒子們管教的權利,每當蘇四代想糾正他們的品性,沒過一會就被蘇馬氏強行干預,自己也只能在心里干著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蘇四代因行醫的原因,經常不在家,二個兒子一個九歲,一個快八歲時,就已經被蘇馬氏教的自私霸道,好吃懶做,品性幾乎已經定型了,老話都說八歲看到老。有了女兒后,蘇四代對二個兒子的教導完全放權給蘇馬氏,是龍是蟲是蘇馬氏說了算。轉身就把滿滿的父愛給可憐的小女兒,并打算好好教導自己的小女兒,不說要教成大家閨秀,但小家碧玉是要的。蘇四代還是個有文藝思想的好青年。蘇四代雖有心護著蘇艾長大,但他卻要經常出門去問診,在家的時間不長,看護著也有限,所以蘇艾是在蘇四代的愛護下和她的阿娘及兩個哥哥的責罵下長大的。這樣的生活環境下蘇艾仍被蘇四代教育的很好,善良能干,又有些天真,是一個好的小家碧玉。所以她不管是容貌還是學識、人品可以說在村里是獨占鰲頭,當之無愧的一朵村花,這也充分證明了蘇四代是個好的教導者。1971年在蘇艾小學畢業后,蘇馬氏死活都不讓她再讀書,因為兩個哥哥都結婚生了孩子,現在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家里負擔已經很重了,負擔不起她的學費;反正她遲早又是別人家的人,為什么還要浪費錢自家的錢。父女兩個實在抗不住蘇馬氏的哭罵、撒潑技能,只有舉手投降。就這樣蘇艾含淚告別了學校,學歷高小,也從此開始了代替蘇馬氏cao持家務的工作。這時間一長了,也就成了在大媽大嬸心中即能洗衣做飯又能下田種地的好媳婦人選。蘇艾卻不知道從十三歲開始,她最親最愛的人帶給她苦難的日子已經悄悄開始了。蘇馬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她永遠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又怎么為自己爭取自己所需要的。從她一個單身女子千里迢迢安全來到蘇家坳,獲得老族長及老族長夫人的喜愛,到她打敗很多姑娘嫁給蘇四代,再到她讓家里漸漸成為她的一言堂;從她把大兒子教育的世上只有阿娘好,沒主見,全聽阿娘的,再到讓大兒子蘇解放留在家里務農,找了一個聽話好拿捏的兒媳婦,這樣就跑不出她的手心。這得是多長時間的謀劃啊,估計從蘇解放從出生那一刻蘇馬氏就決定了他一生的走向。又利用蘇四代的醫患關系,找了許多人,送了很多禮才在本鎮上的公銷社為蘇建國捧上了一個鐵飯碗,那個年代鐵飯碗代表著吃國糧,只要不犯政治錯誤,一輩子都有國家供養。這個待遇不說整個蘇家坳就是方圓百里都沒幾個。這一步步走來都離不開她的聰明,雖然經常使用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樣簡單粗暴的手段,但它實現了她想要的生活,這才是對她來說最重要的。蘇四代后來常掛嘴角邊說:“你們奶奶是個聰明而又吃得了苦的女人,可惜就是沒有讀書,如果她讀了書,說不定她還真是會成為一個了不得人物。她啊聰明沒用在正地方,盡用在怎么跟我斗上,跟我斗了一輩子永遠都要占上風,她的腦子就是跟別人不一樣?!边@也是蘇四代到死時對跟了他一輩子的蘇馬氏最終的評價。對于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