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謂,男的頭發可都長長了。爺爺年前就剃了光頭,這會兒還不算長。大哥小哥那頭發可真是不短了。民間有說法,說正月里如果剪的話,會死舅舅。也不知道是根據什么。 明子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他們又沒有舅舅,也不知道跟著湊什么熱鬧。 不過這話,明子可不敢真說出來,沒兄弟這件事兒是娘的痛點,說這話,肯定要挨罵的。 除了剃頭,還要吃豬頭rou。 沒殺豬的人家,也會到供銷社買上二斤豬頭rou應景。 八爺爺家沒殺豬,明子娘給送過去半個豬臉。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哈,評論太可愛了,居然說我懷孕了???哈哈…… 本人齊天大剩中…… 關于加更的問題,我是寫多少更多少啊…… 這一本,不追求數據了,也不養數據,就是寫多少更多少了,在盡可能保持日更的基礎上,寫得出來我就加更哈…… 并不會等到入V才加更啊。因為入V還是很久之后的事呢…… 第19章 明子的家庭教師 過完了二月二,生產隊里又開始忙了。要為開春種地做準備了。往地里送糞肥,修理農具,準備種子,等等。 明子娘和大娘要開始準備醬引子了。這時候可不興買大醬吃,醬都是自家做的。醬做得好不好吃,也是衡量一家女主人手藝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過完二月二,就是做醬引子的時間,這幾天,屯子里到處都是烀黃豆的香味兒。高官屯富裕,家家都是用黃豆做醬引子,窮困的人家,用不起黃豆,就是用苞米做醬引子。要把苞米粒兒先炒熟了,再磨成粉,用熱水燙,再做成塊狀的醬引子。 黃豆做的不用那么麻煩,直接把黃豆煮熟了,搗碎,做成長寬高各十厘米左右的方磚就可以了。 只是用黃豆做醬引子,孩子們不高興了,因為不能順便吃上點苞米花兒了。 做好的方磚,就放在家里的大立柜上面,底下鋪的草簾子,上面也用草簾子蓋上擋著灰,中間都露著通風。要一直放到兩個多月之后,上面都長滿的霉菌,風干得跟真的磚頭一樣硬的時候,才能拿來做醬呢! 學校也開學了,哥哥jiejie們都是上學了。家里就剩下小文哥和明子兩個孩子。爺爺也沒有時間教明子識字了。開始沒白天沒黑夜的撿糞肥,為自家開荒的地還有自留地里種地做準備。 大家都忙,小文哥每天也特別特別的忙,他比上學的哥哥jiejie們都忙,早上走得早,晚上回來的晚。一天到晚的在外面野。屯子里,大家三四歲的孩子,都得跟在他后面,聽他指揮。時不時的就打起來了,滾得渾身泥,回來也不告狀,全都自己解決。 他是不告狀了,人家別人家的孩子告狀啊,娘在家,一天到晚,竟給他們斷官司了,三不五時的就有屯里的孩子哭唧唧的找來了,說是被小文哥給打了,或是怎么怎么欺負了。有時候,作得狠了,也有家長找過來的。 為了這些事兒,明子娘的豆包不知道搭出去多少。給人家賠理道歉。 偏偏每回娘給人家賠完理道完歉,只要不是太過份的事兒,從來都不說小文哥。爺爺和爹每次要管也不讓,說只要不是被欺負的那一個,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兒就行。 開春兒,前山大隊里來了幾個知青。在大隊做宣傳員的知青,包片兒正好包在了高官屯兒。 這時候的高官屯兒,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富裕屯了,大隊里都給起外號,叫小臺灣。意思在高官屯里,是能吃好喝好地。高官屯家家小片兒開荒,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但是呢,不管你誰來查,還就找不到證據。眾口一詞,絕對沒有開荒的事兒。 當然,真要認真深糾的話,也不是真的就查不出來。只是在這家家戶戶挨餓的年月,又都是鄉里鄉親的,還沒有告狀的,民不舉官不糾的事兒,誰還非得讓人家不挨餓的跟著自家一樣挨餓???犯不上。 知青在農村這地界,那真是知識青年,都是有文化,有覺悟的好青年。隊里也都盡可能的照顧著。這不,就把這位姓宋的知青給派到高官屯來了,至少,在高官屯,他能吃飽飯不是。 高官屯太小,本身是不接收知青的,這位宋知青,也不過是包屯兒干部。住在高章家。因為滿屯子就他們家兩個小子,一鋪炕上還能再空出來一個人的地方。 因為大姐是婦女隊長,平常常到大隊里開會,跟宋知青也是認識的,他日常就愛待在明子家,因為明子娘會交人,說話辦事兒都能辦到人心里去,家里也收拾的干凈利落,平常不管是大隊里還是公社里的干部,娘都用心結交,孩子們都大了,也不能總在家待著,出去找活兒,也得有人幫襯的,誰知道能用到哪一個呢!哪怕就是用不上,多一個朋友,也是好的。 因為宋知青常在家里待著,明子也算有了個免費的老師了。白天生產隊里都在干活,宋知青沒法搞宣傳工作,高隊長也沒讓他跟著下地干活兒。他就閑著沒什么事兒,時不時的就來家里,給明子娘嘮嘮嗑啥的。明子看準機會,幾句好話上去,再問起問題來,他就高高興興的答了。 明子是活了兩輩子的人了,那字本來就是認識的,不過是找個理由再撿起來而已,所以,學的就很快。一個樂意學,一個愿意教,明子可不就是進步神速了嘛。 “嬸子,你家這小明子可不一般。將來說不定是個大文化人呢!”宋知青一個勁兒的給明子娘夸贊明子。 “啥文化人不文化人的,別像我給你叔似的當個睜眼瞎就行了?!泵髯幽镄睦锔吲d,嘴上卻謙虛著。 “嬸兒,你這么想可不對,這讀書到什么時候都是有用的。將來這國家建設,沒文化的人可干不了?!边@宋知青看來還有點兒見識啊。 “有啥用。城里文化人多了,你看看現在……”明子爹可是常進城的人,再加上隊里屯里見天下來做思想教育的各種組織,想不知道發生了啥事兒,都不行。 “哎……”宋知青就嘆氣。 明子從宋知青的身上并沒有看到傳說中的那種滿腔熱枕,頭腦發熱,全嘴口號的上輩子從電視電影中見過的標準知青的樣子。 他也不過是個十七八歲的青年,思想看著比同齡的人,可是成熟了不少。 也是,不管什么時候,總會有一些清醒的人。 可是,清醒的人畢竟是少數的,漸漸的,周圍的人,都開始向瘋磨的方向發展了。農村都這樣子,城里想來只會更嚴重吧。 哥哥jiejie們回來說,學校都不怎么上課了,一天到晚運動運動,開會開會,全都是些形式。 對了,學校還教跳中字舞,每天當課間cao一樣。 沒過多久,不光是學校跳中字舞了,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