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9
兩人互掐歸互掐,真遇上事,胳膊肘統一往里拐,別提多默契。 婢女端了酒壺來,還不等段崇抬手,傅成璧下命令道:“誰也不準喝酒?!?/br> 段崇訕訕地看了酒壺一眼,不敢有任何反對。 席間,段崇給傅成璧多夾了幾筷子魚rou,這條肥鯉整魚去骨,清燉到湯汁鮮美滑膩,入口味道極佳。 “六扇門的事不用做了?” 傅謹之也給傅成璧夾了些綠油油的菜心,話是在問段崇。 “安排了其他人在跟進?!倍纬缁卮?。 傅謹之繼續道:“皇上近來龍體欠安,難得開一次大朝,你沒有要事的話應當入宮朝參,別自己當個京官都不知道午門往何處開?!?/br> 段崇知道他在提點自己,態度難得認真,回道:“當初入朝為官時,皇上顧及我江湖出身,怕拘了我,特允不必上朝?!?/br> 傅謹之凝眉,當然不會認為文宣帝真是怕約束了段崇。他沉吟片刻,試探性地問了一句:“是因為驚雷弓?” 段崇點了下頭。 傅成璧疑惑道:“甚么驚雷弓?” 關于驚雷弓的典故,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江湖上的名門與一官臣世家生下仇怨嫌隙,最終引發了朝廷與江湖多年的矛盾,沖突一起,大周風雨飄搖。當時在位的武林盟主以一條手臂為代價,向朝廷求和,最終化干戈為玉帛,避免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武林浩劫。 江湖人念及功德,起血發誓,定下盟約,驚雷弓號令天下豪杰,一出必得回應。 這張弓幾經輾轉相傳,最后由上一任武林盟主傳到段崇手中,只不過他最終未能負任,而是投身到朝堂廟宇之中。驚雷弓交由齊禪封存在乾正臺,當然很少有人知道驚雷弓所在,大都以為還在段崇手中。 傅成璧聽這一番溯源,才明白文宣帝起初不讓段崇上朝,實則是在忌憚江湖勢力。 傅謹之說:“現在朝中局勢大改,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當仁不讓。這幾天本侯會尋個合適的時間去大佛寺一趟?!?/br> 傅成璧問道:“是要去拜訪惠貴妃么?” 傅謹之點頭承認。 現在朝中正值新皇舊帝交替之際,內部動蕩不安;外有單九震盜取兵書潛入蠻族,戰事一觸即發,內憂外患之下,他必須盡早做好打算。 現在需得聯合向家扶持李言恪登位,由沈鴻儒牽頭,盡快安穩下朝堂政局,這般傅謹之才有余力去對付蠻族外敵。 請惠貴妃回宮,就是不得不邁出去的第一步。 段崇對“明哲保身不如當仁不讓”一句深以為然。起先他不愿因自己一人牽扯起皇上對江湖的猜忌,任官十年間,就算沈鴻儒多番提攜他參與朝政,段崇也未嘗越雷池半步。 如今李元鈞負傷在京,皇上再沒有提及遣送他出京一事,段崇思來想去,揣度出皇上多半是在怕日后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面。 可文宣帝太不了解李元鈞了。 這個人為達目的,對自己都能狠下心,聽太醫說他背上那一刀再深分寸就會有性命之憂。這樣狠的人,留在京城無異于養虎為患。 李元鈞當真是為了皇位而來,那就是逼他不得不越雷池。 段崇沒有野心,他不如傅謹之,忠君為國,匡扶天下。他只要有案子查,可以一輩子待在六扇門當個小官;只要能與心上人平平安安過日子,他再沒有其他的祈求。 但是如果李元鈞登基,他會連最簡單的兩個愿望都守不住。 “何日啟程?”段崇問。 “還未定下,明日入宮時會再請示皇上的意思?!?/br> 段崇料定皇上不會拒絕。他對惠貴妃有舊情在,不愿意勉強她,可卻比誰都希望她能回到他的身邊來。 “若皇上應允,我會親自護送侯爺去大佛寺?!?/br> 傅謹之清俊的臉朗然一笑,難得將筷子上的魚rou夾給了段崇,“有勞?!?/br> 段崇瞥著白米飯上鮮嫩的rou片,聲音刻板道:“這……示好就別了,挺嚇人的?!?/br> 傅謹之臉一黑,筷子飛快掠過魚rou,給了傅成璧:“蠻蠻,你多吃些?!?/br> 傅成璧:“……” 她暗下抬腳踩在段崇的靴子上,咬牙瞪他,使盡眼色要他道歉。段崇哪里受不住這點疼?點著頭緩緩眨了下眼,似哄著讓她別動怒。 兩人小動作不斷,傅謹之卻是不動聲色,淡聲說道:“京城到了兩個評彈師傅,我請到侯府了。你何時有空回家一趟?也給爹娘上兩炷香?!?/br> 段崇:“?” 傅成璧想了一會兒,說:“正巧還有幾樣重要的東西要回侯府拿,待后天罷,我回家住上幾日?!?/br> 段崇:“???” 他感覺不用李元鈞登基,他的愿望就要守不住了。 第160章 家宴 三日后, 文宣帝應允傅謹之前去大佛寺, 由段崇隨行。 偏寺禪房前,傅謹之銀甲上流溢出輕彩的光, 豐神俊秀。 身后段崇黑色立領武袍, 裁得身形修長, 手撫著驕霜,眉目英朗, 正注視著四周。這是他身為鷹犬時養成的習慣,進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他會盡快熟悉周遭的一切,預知潛藏的危險。 惠貴妃青袍佛衣, 捻珠而來。這時,段崇才堪堪側首望過來, 與傅謹之一般點頭行禮。 傅謹之敬聲道:“皇上命臣迎娘娘回宮?!?/br> 惠貴妃見到兩人時,就知終究是逃不過, 也擺不脫。人生在世不稱意者, 十有八九,八.九全來自于不想肩負的責任。俗世本身就是束縛。 圣旨一宣,于大佛寺帶發修行、為國祈福的惠貴妃由武安侯迎回宮中。 鸞駕入宮當日,六宮妃嬪跪迎, 兩側太監宮女提金盞、執玉蓮, 珠玉相映, 熠然生輝。 文宣帝立于龍雕玉階之上,病容大改, 憔悴的眉目間帶了些少年似的笑影。他遠遠見惠貴妃,不顧儀態,箭步上前牽住了她的手?;葙F妃輕輕一笑,與之偕同慢步而行。 兩人多年隔閡,也多年夫妻,除去了年輕時你儂我儂的甜蜜,平生出老夫老妻的深情淡恩來。 李言恪抹著眼角的淚,掀袍子上前給惠貴妃請安:“母親?!?/br> 惠貴妃眼眶一熱,險些掉下淚來,將李言恪扶起來輕擁在懷中,手掌撫著他的背:“才過了多久,恪兒就長大了……” 一一受禮后,文宣帝攜她去往景秀宮,李言恪隨在其后。 一干妃嬪目送著遠去,三三兩兩地散了去。靜妃由人扶著回蘭若堂,腳步輕飄飄的沒有重量,身后傳來幾聲刻薄的尖笑,“風水輪流轉,昨兒還是頂了天的獨大,今兒可就教人強踩了一腳,卻連句委屈都不敢說呢?!?/br> 扶著靜妃的宮女神容微怒,哪里聽不出這些人是在明嘲暗諷?暗暗為主子不平。 可靜妃卻是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