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1
同虛設,國政權力并非握在先帝的手中,而是在先帝弟弟的手中,時任攝政王的李長景。 先帝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可要論治世才能遠不如他這個弟弟。 李長景多年運籌帷幄,鉆心經營,取得了整個李氏宗族的信任和支持,朝中勛貴也多是倚靠攝政王而生。他們就像是維系江山穩定的紐帶,牢牢地保護著、同樣也束縛著大周江山。 先帝對柯宗山的重用和寵信,讓仕林派日漸壯大,甚至開始動搖攝政王一黨的利益。 在一年的除夕夜宴上,先帝特許柯宗山入席。 李長景明嘲暗諷柯宗山身份卑微,不配在此跟他們飲酒,可年輕時的柯宗山豈會是個忍辱吞聲的人物?偏生他有一張巧嘴,妙語連珠,有四兩撥千斤之勁,在宴上不動聲色地給李長景難堪,氣得李長景臉都綠了,到最后一言不發,差點將酒杯子捏爛。 李長景的大世子同在席列,見父親被下了面子,自然恨得咬牙切齒。 他暗生一計,轉到殿外,吩咐上膳的宮人在柯宗山酒水里下了藥,再趁著柯宗山出殿醒酒之時,伙同宗族其他的幾個兄弟將他拖去狎玩,極盡侮辱。 柯宗山的一條腿被打了個半折,差點廢掉。如今時隔多年,站久了就會疼痛。 這大世子對他做得極致又狠絕,就是想讓柯宗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旦柯宗山說出了口,就會成為大周人人口中的笑柄。大世子只盼著他能有點文人的骨氣,找個梁子吊死最好。 沒想到柯宗山一點都不知羞恥,剛能下地走路,就將大世子的惡行告到了先帝面前。 先帝本就對攝政王一黨心懷芥蒂不滿,一時怒極,即刻派禁衛軍將大世子綁到皇宮當中,當廷仗責一百,將大世子打得只剩下一口氣。但到最后還是留了些情面,沒讓他橫死當場。 可當時的柯宗山見他未死,凍得發紅的臉徹底變成青白,他派人端了盆冰冷的鹽水過來,往他身上狠狠一潑,渾身火辣辣的疼痛讓大世子嚎叫起來,一下咳出大口大口的鮮血,時下又值隆冬嚴寒,柯宗山這一潑就徹底斷了他的活路。 抬回去沒幾天,李長景最疼愛的兒子就死了。 他們這一仇,算是徹底結下。 李長景沒有一天不想弄死他??伤朐谡律霞m錯發罪,柯宗山事事都做得滴水不漏;想要派人暗殺于他,柯宗山養了一批影衛,加之他自身就是個極厲害的用劍高手,派去的刺客根本無從下手,甚至有幾次差點被他反咬一口。 直到北疆的藩王叛亂,聯合北疆外的蠻族一同攻打大周,侵吞北方三郡,以陽晉為都城,自立為王。 李長景為了將柯宗山送去陽晉的戰場,令朝中可用的將領怠戰,推辭言說難當大任,并且推舉柯宗山為帥,說服先帝令他前去平定北疆的叛亂。 這一行,必定驚險萬分,柯宗山知道這是李長景給他下了套,等著他往下跳??蓪τ诳伦谏絹碚f,這不僅僅是個圈套,還是個機會。 若此戰能打得漂亮,他就能將勢力延伸到軍政上,從根本上打擊攝政王一黨,利于皇帝收攬權力。 負命親征。 誰都沒有想到,陽晉一戰,會造就了現在的柯宗山。 鐘樓上開始下起了綿細的雨。 “出將入相,無出其右?!崩钤x低低念著這句史官判詞,復而譏嘲地笑起來,“不成佛,便成魔,說得就是他這種人?!?/br> 傅成璧不知是錯覺還是甚么,她在李元鈞眼中看到了一種莫名的情緒,可這種情緒太淡了,一晃而過,仿佛真只是她的錯覺而已。 李元鈞像是想到了甚么,轉而看向她,彎起眼睛笑道:“對于陽晉一戰,你不陌生罷?” 不陌生。 當年她父親還是其中一名年輕的六品小郎將,陽晉戰役過后,他被擢升為四品明威將軍,從此后得機大展宏圖。 第143章 謝恩 柯宗山持帥令, 趕到陽晉關中的軍營。 當時鎮壓叛亂的軍隊首領就是攝政王王妃的侄子,這人仗著姑丈在朝中的勢力,一貫的囂張跋扈, 在軍中發號施令無人敢違, 柯宗山這個天降大元帥,奪他兵權, 壓他氣焰,自然可恨至極。 柯宗山甫一入營, 下得第一道命令就是全軍退出陽晉關外。這侄兒對這樣的命令難以服從, 他認為退則有損士氣, 于是乎帶著一隊精兵夜襲陽晉城,試圖靠著突襲取將帥首級,結果中了對方一早設下的埋伏, 三千精兵只回來二百人。 柯宗山冷眼大怒,毫不留情地將他推至軍前,當著所有人的面親手砍了他的頭。 行刑臺上,柯宗山不著盔甲, 儒袍在身,分明不像個將領,可他一手擒著頭顱, 一手持劍,烏紅的鮮血順著劍鋒流淌下來,懾得三軍中無一人不膽寒。 他松開,頭顱骨碌碌從臺上滾到黃土地上, 鮮血淋漓,七橫八縱??粘鰜淼氖仲N到袖中,抵著劍刃在袖袍上抹了一下,拭去上頭沾染的鮮血,望向三軍的眼睛寒如冰窟,“膽敢違抗軍令者,格殺勿論!” 殺將以立威??伦谏阶龅搅俗詈?。在此之后陽晉戰役中,他的每一道軍令都無人敢違抗。 對付北疆的叛軍,他采取的兵策乃是“耗”。他要打得漂亮,就得不費一兵一卒將陽晉的叛軍擊潰。 柯宗山一手提拔當時還是五品郎將的傅鎮書為副尉,帶著他秘密潛行越過陽晉關,直抵北疆背后的蠻族部落。 傅鎮書箭術卓絕,在軍中無人能敵,入蠻族后,柯宗山令其與蠻族勇士比試馬上射箭,意在示威。結果當然在他的意料當中,傅鎮書在蠻族中大獲全勝,草原上向來敬重驍勇的戰士,傅鎮書無疑最為出色,盡管他是中原人,但也不妨礙蠻族的首領對他的認可和尊重。 有了傅鎮書,柯宗山就有了與首領談判的資格,在酒宴上,柯宗山為他權衡分析蠻族支持北疆叛亂的利與弊。 北疆的藩王個個精明,為了得到蠻族的支持,他們犧牲不小,利己至上的觀念,使他們絕對不會對蠻族做到坦誠相待的地步,必定留有后手;而蠻族的首領卻恰恰相反,一旦達成聯盟,他對盟友的誠信就十分看重,故而北疆藩王為了防患蠻族所設下的詭計就成了柯宗山離間的關鍵所在。 柯宗山三言兩語就讓蠻族與北疆的盟約瓦解,徹底斬斷了北疆叛軍的后援。 回到軍營中,柯宗山并不宣戰,斬斷陽晉四面八方的糧道、水道,許進不許出,使其成為一座孤島。前路被截斷,北疆試圖從蠻族中獲得糧食和武器,與柯宗山的軍隊打一場硬仗,奪下陽晉關的控制權。 蠻族并不說拒絕,也不說答應,就這樣與他們虛以委蛇地周旋著,這一耗就是三個月。